戟葉鼠尾草

戟葉鼠尾草

戟葉鼠尾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生於山坡路旁。戟葉鼠尾草,學名《Salvia bulleyana Diels》,分布於雲南大理、文山、怒江、保山等地區,生於山坡路旁,海拔2100—3400米。大理稱為“紫丹參”,民間常當作丹參入藥。戟葉鼠尾草與丹參為同屬植物,該屬植物的有效成分為脂溶性的二萜醌類和水溶性的酚酸類。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戟葉鼠尾草
種拉丁名:Salvia bulleyana Diels
種別名 :紫丹參(雲南大理)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鼠尾草屬
屬拉丁名:Salvia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部;生於山坡路旁,海拔2100—34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蒼山東坡。
海 拔:2100-3400
命名來源:[NotesBot.Gard.Edinburgh 6: 233.. 1912]
中國植物志:66:124
英文植物志:17:208
系中文名:栗色鼠尾草系
系拉丁名:Ser.Castaneae
亞組中文名:多年生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Perennes
組中文名:寬球蘇組
組拉丁名:Sect.Eurysphace
亞屬中文名:弧隔鼠尾草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Salvia
族中文名:鼠尾草族
族拉丁名:SALVI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密被殘存的葉鞘,其下生出黑褐色條狀主根;主根木質,扭曲狀,密生纖維狀鬚根。莖單一,少分枝,鈍四棱形,具四淺槽,上部密被黃褐色長柔毛及具腺疏柔毛,下部漸變無毛,具少數葉對。葉大多數基出,莖生葉具2—4葉對,向兩端變小,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三角形,長(2.5)3.5—6(9.2)厘米,寬(1.5)3—5(6)厘米,先端銳尖,稀近鈍,基部心形或戟形,邊緣具圓齒或圓齒狀鋸齒,薄紙質至堅紙質,上面欖綠色,被小的疏柔毛,下面較淡,沿脈被疏柔毛,餘部散布紫褐色腺點;葉柄長0.5—12厘米,基出葉柄最長,莖生葉柄向上漸短,基部略鞘狀,與莖被同一毛被。輪傘花序通常4花,疏鬆,組成長15—30厘米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卵圓形,與花萼等長或短於花萼,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全緣或最下部的具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被疏柔毛,餘部散布紫褐色腺點;花梗長4—6毫米,與花序軸密被黃褐色的長柔毛。花萼鐘形,開花時下緣長約1厘米,花後下緣長達1.3厘米,外面沿肋及邊緣被黃褐色長柔毛,其間散布紫褐色腺點,內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裂至萼長1/3,上唇寬三角狀卵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7毫米,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長約5毫米,寬約7毫米,半裂成2齒,齒三角狀卵圓形,先端急尖或近漸尖。花冠紫藍色,長約2厘米,外面尤其是背部被柔毛,內面離冠筒基部2—3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疏柔毛毛環,冠筒長約1.5厘米,基部狹,直伸,在萼外腹狀增大,稍向上彎,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5毫米,略盔狀,頂端微凹,下唇比上唇稍長,3裂,中裂片近扇形,側裂片斜卵圓形。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下,花絲長約5毫米,藥隔長約8毫米,伸出,與花絲聯接處膨大且被柔毛,上下臂近等長,下臂藥室很小。花柱伸出,先端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不明顯。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褐色,具紅紫色斑點,長約3.5毫米。花、果期8月。

生物學研究

來源鑑定

實驗藥材來源戟葉鼠尾草采自雲南省大理蒼山花甸壩東山坡,經大理學院藥學院生藥教研室楊月娥老師鑑定為唇形科植物戟葉鼠尾草Salvia.bulleyana Diela的根。
植物形態戟葉鼠尾草為多年生草本, 高30~60cm;莖單一,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戟狀卵形或戟狀三角形, 長3.5~6(~12)cm, 寬2.5~5(~7)cm,頂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戟形,邊緣具不整齊圓齒或鈍齒,葉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背面沿脈疏被短柔毛,密被腺點; 基生葉柄長達14cm,莖生葉柄長1~12cm至近無柄,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柄。輪傘花序通常有4朵花,組成頂生總狀或分枝成圓錐狀花序,花序軸及花柄被黃褐色長柔毛;苞片卵形,先端銳尖,下部比萼稍長,向上部漸小,比萼短,外面脈上疏被長柔毛,萼鐘形,長約1cm,外被黃褐色長柔毛及腺點,在上部約1/3處裂為2唇,上唇半圓形,頂端具3小尖頭,下唇裂片銳三角形,萼筒長6mm;花冠紫色或紫紅色,長約2.5cm,冠筒基部狹,直伸,至萼外增大略上彎,內面近基部有不完全的毛環,上唇長圓形,長7~8.5mm,頂端微凹,外被長柔毛,下唇側裂片斜圓形,中裂片大,近扇形,寬8~13mm;雄蕊2,花絲長約5mm,藥隔長約8mm, 上、下臂近等長,與花絲連線處膨大並被柔毛,下藥室小;花柱外伸, 頂端不等2裂。小堅果褐色, 長約3.5mm,具紅紫色腺點。花、果期8月。

性狀鑑別

為具有分枝的紡錘形,數個簇生,扭曲狀,密生纖維狀鬚根,長10~20cm, 直徑約0.9~2.1cm。根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或細根痕,支根在分支處常變細,外層栓皮易剝落。質堅脆, 易折斷, 斷面不整齊, 淺棕色,外層有時紅棕色。氣微,味淡,微苦。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本品木栓層由4~5列紅棕色木栓細胞組成,有的木栓細胞略有缺損,外側可見破碎的落皮層;皮層較窄,由2~3列不規則的薄壁細胞組成; 韌皮部較寬廣, 細胞小且排列緊密;木質部寬廣,導管眾多,類多角形,單個或者數個相聚,呈不規則的放射狀排列。
粉末特徵粉末棕褐色。導管主要為網紋導管及具緣紋孔導管,網紋導管分子長形,直徑25~27.5μm, 邊緣不整齊, 壁厚不均勻, 網孔狹細,有的較小。具緣紋孔導管分子較大, 直徑可達32.5μm,螺紋導管少見;木纖維土黃色,多成束,直徑17~25μm,韌皮纖維長梭形,直徑20μm,壁、
落皮層2.木栓層3.皮層4.韌皮部5.形成層6.導管圖1 戟葉鼠尾草根橫切面詳圖(10×10厚,成束或散在。木栓細胞棕褐色,表面類方形或長方形,排列較整齊,眾多成片存在,大小不一, 長約25~36μm, 寬約21~33μm。(圖2)。1.網紋導管2.具緣紋孔導管3.木纖維4.韌皮纖維5.木栓細胞圖2 戟葉鼠尾草粉末圖(10×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