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漢字]

戒[漢字]
戒[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戒,從廾(gong)持戈,以戒不虞。 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

基本信息

戒 (sila)

戒, 從廾(gong)持戈,以戒不虞。

《清淨道論》中解釋:“以什麼意思為戒呢?以戒行之義為戒。為何稱為戒?正持(samàdhànaü)——以身業等好習慣的無雜亂性之義;或確持(upadhàraõaü)——以住立於善法的持續性之義。這兩種意思實是通曉語法者所允許。但也有人以頭義為戒,以清涼義為戒,用如是等方式來解釋其義。”(Vm.1.7)

“戒”有時也作為“學處”的別名,如在家學處包括五戒(pa¤casãla)、八戒(aññhaïgasãla)等,出家學處包括十戒(dasasãla)、具足戒(upasampannasãla)等。

摘自《巴利語彙解》瑪欣德尊者著

詳細釋義

【戒(sila)】 Jie 亦稱增上(卓越)戒學,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由於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對出家的僧侶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區別。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等。

小乘五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八戒為:在五戒外另加臥高廣大床、花鬘瓔珞及歌舞戲樂、過午不食。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項應戒的言行細目,合併為五項時,稱五篇門。

大乘三聚淨戒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十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說過罪、自贊毀他、慳、瞋、謗三寶。

四十八輕戒為:不敬師長、不舉教懺、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項具體戒條。

戒

戒 拼音:jiè

部首:戈,部外筆畫:3,總筆畫:7

五筆86&98:AAK 倉頡:IT

筆順編號:1132534 四角號碼:534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212

〈動〉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同本義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說文》

豈不日戒。——《詩·小雅·採薇》

以三年之戒。——《禮記·曾子問》

基澆能戒之。——《左傳·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國語·吳語》

怵然為戒。——《莊子·養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戒慎(戒備謹慎);戒書(用來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將破曉);戒守(警戒守衛);戒命(禁止某些行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詩(自我警戒的詩)。

通“誡”。告誡 [warn]

主人戒賓。——《儀禮·士冠禮》

三保戒團眾。——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戒勉(告誡勉勵);戒約(告誡約束);戒諭(告誡,訓導);戒朝(告誡無將明)。

留神,當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於用火);戒謹,戒慎。

預備;準備 [be ready]

既種既戒。——《詩·小雅·大田》

又如:戒裝(準備行裝);戒轄(準備車輛)。

登程,出發 [start]。如:戒行(登程,出發上路);戒途(出發,準備上路);戒程(登程,出發上路);戒道(登程,出發上路)。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儉。——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先生(袁可立)已去國,能約車從,戒無為輪蹄煩中外。——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又如:戒殺(戒除殺生);戒脫(戒掉);戒絕;戒詩(戒除做詩);戒菸;戒酒。

告請;約請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謂事先告知,再屆時邀請);戒食(約期共食,招宴)。

齋戒 [fast]

聖人以此齋戒。——《易·繫辭》

戒及宿之曰。——《周禮·太史》

七曰戒。——《禮記·禮器》

〈名〉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論語》

戒指的簡稱 [ring]。如:鑽戒(鑲鑽石的戒指)。

佛教的教規懲戒。梵語Sila的意譯。指必須遵守的各種準則,防非止惡的規範。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語。指持戒、禪定和智慧,為佛家三無漏說);戒體(佛教用語。受戒的比丘內有防非止惡的自治力,而且始終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淨)。

用於告戒的一種文體 [style]。如:戒書(漢代皇帝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江河為南北兩戒。——《新唐書·天文志》

基本字義

● 戒

jièㄐㄧㄝˋ

◎ 防備:~心。~備。~嚴。~驕~躁。

◎ 革除不良嗜好:~除。~煙。

◎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齋~。

◎ 準備:~途。~裝。

◎ 古同“界”,界限。

漢英互譯

◎ 戒

abstain from

English

◎ warn,caution,admonish

漢字演變

戒[漢字] 戒[漢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注》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注》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
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注》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注》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注》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為晨戒。
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為南北兩戒。
又《韻補》葉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葉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拼音是ji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