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簡介

石蜐,又名紫蜐、龜腳、龜足。是節肢動物甲殼綱圍胸目有柄亞目鎧茗荷兒科生物。它們的頭部有幾丁質的殼狀物,還有一個軟體的柄,特別象一把火炬或者象烏龜的腳,故有龜足之稱。
頭狀部寬3cm,高2cm,呈淡黃綠色,由8塊大的主要殼板及基部24片小型殼板所組成。每殼的表面都有明顯的生長線,小殼板的片數隨個體而有增減。柄部長寬各3cm,常隨生活環境而不同。黃褐色,肉質,軟;外被細小的石灰質鱗片,排列緊密。全體以腹面向上,頭部皮膚呈褶皺狀,伸長並包體部形成外套。觸角退化,口器有大顎1對,小顎2對;胸部有顯著的胸肢6對,頂端彎曲如蔓。
以柄部固著於礁石縫隙中,密集成群,以蔓足伸出殼外,捕食小動物。分布於東海、南海、台灣等海域。

用藥價值

《本草綱目》載:“石蜐生東南海中石上。蚌蛤之屬。形如龜腳,亦有爪狀,殼如蟹螯,其色紫,可食。”“甘、鹹、平,無毒。主治利小便。”
肉入藥,具有滋補、利小便之功,用於痞積、腫脹、風濕痹痛。藥理實驗證明:1、能顯著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力。2、有明顯的利尿作用。3、能增強平滑肌的節律性收縮。4、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毒性很低。

拼音是ji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