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成都理工大學始建於1956年,其前身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四川省重點高校。經過50年的發展,學校已經成為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哲、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簡介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成都理工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生博士生的高等院校之一。從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40年余來為國家培養了近200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已經成為我國各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有的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科學家企業家。長期的研究生學位與學科建設的經驗和經歷使學校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成都理工大學於2004年6月23日通過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四川省試辦省級研究生院評審專家組”的評審,同意試辦省級研究生院。經過一年的試運行,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於2005年9月2日掛牌成立,組織機構設有:招生就業辦公室、培養科、學位辦公室、思想政治教育科,現有工作人員11名。

學校現設有工學、理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碩士點(含國務院學位辦同意自主設定的8個授位點)、10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58個本科專業。2005年校本部各類在校研究生2500餘人,其中博士生418人、碩士生1800人、工程碩士321餘人。2005年學校本部設15個學院和教學單位、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西南石油學院合建)、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科技部與四川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重點實驗室、11個部省級重點學科、6個部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和35個研究機構。學校獨立主辦或聯合主辦學術期刊6種。學校與我國資源能源環境建設軍工、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係,是我校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習的重要基地。學校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有著廣泛的交往,先後與30多所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270餘人次,開展了200餘項科研合作。

成都理工大學擁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在編教職工2021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62人、教授139人、副教授256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7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2個。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800餘項,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各級獎730餘項。多年來,我校導師與研究生的科研團隊組合是完成這些成果的中堅力量和根本保證。學校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數年來有本科生、研究生聯合組隊參加的“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和“機器人設計大賽”等重要賽事,獲得100餘項國家級獎勵和數十項省部級獎勵。上述成果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機構設定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研究生院作為校學科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校的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就業指導以及學科建設等工作。主要職責包括: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及發展規劃的制定;學科建設;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就業指導等。

研究生院現設有四個科室:

1、招生與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博士生、碩士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等招生計畫的制定;招生宣傳、報名、命題及考務工作;各類研究生錄取工作;畢業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和相關手續的辦理。

2、培養科:根據國家及學校有關政策,制定有關研究生培養的規章制度、辦法並落實實施;組織制定各學科、專業的博、碩士及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並監督執行;組織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畫和學習計畫;組織研究生校外導師、博士生副導師的評聘和研究生指導小組的建立;負責研究生課程教材的征訂工作,開展全校各類研究生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的申報與遴選;負責研究生日常教學運行管理;研究生日常學籍管理;負責組織研究生教學的改革,開展研究生教學管理研究,推進研究生教學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建設,建立研究生教學質量評估和監控體系;負責審查任課教師資格及核算教學工作量;負責各類研究生證件的管理,組織實施研究生學歷證書的電子註冊;負責工程碩士研究生、進修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工作等。
3、學位辦公室:負責校學位委員會日常事務;學位授予管理工作;同等學力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學位證書的頒發與管理;博士生導師隊伍建設;協助校學科建設辦公室開展學科建設及評估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科:負責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務;學生管理等日常工作。

研究生院在擔負全校研究生教育的領導和管理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為學校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做好服務工作。

管理職能

研究生院作為校學科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校的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就業指導以及學科建設等工作。主要職責包括: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及發展規劃的制定;學科建設;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就業指導等。

1、招生與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博士生、碩士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等招生計畫的制定;招生宣傳、報名、命題及考務工作;各類研究生錄取工作;畢業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和相關手續的辦理。
2、培養科:根據國家及學校有關政策,制定有關研究生培養的規章制度、辦法並落實實施;組織制定各學科、專業的博、碩士及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並監督執行;組織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畫和學習計畫;組織研究生校外導師、博士生副導師的評聘和研究生指導小組的建立;負責研究生課程教材的征訂工作,開展全校各類研究生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的申報與遴選;負責研究生日常教學運行管理;研究生日常學籍管理;負責組織研究生教學的改革,開展研究生教學管理研究,推進研究生教學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建設,建立研究生教學質量評估和監控體系;負責審查任課教師資格及核算教學工作量;負責各類研究生證件的管理,組織實施研究生學歷證書的電子註冊;負責工程碩士研究生、進修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工作等。
3、學位辦公室:負責校學位委員會日常事務;學位授予管理工作;同等學力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學位證書的頒發與管理;博士生導師隊伍建設;協助校學科建設辦公室開展學科建設及評估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科:負責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務;學生管理等日常工作。

院領導介紹

院長:黃潤秋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黃潤秋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
男,漢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九三學社教授博士生導師

工程地質學家,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理事,地質災害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四川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長。

1983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1988年於成都理工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為博士生導師。

專長大型工程建設中的高邊坡穩定性等重大地質工程問題評價及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預測與防治。曾先後主持和參與過包括長江三峽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雅礱江錦屏水電站、瀾滄江小灣、糯扎渡水電站、黃河拉西瓦水電站等30餘項大型水利水電、交通、資源開發等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研究和重大地質災害評價防治工作;並承擔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部委重大和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套用基礎研究20餘項,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提出了岩質高邊坡穩定性系統工程地質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體系,解決了我國西部大型工程建設中的一批重大技術難題,取得數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重大社會效益。

發表論文150餘篇,培養指導研究生50餘名(已畢業29名)。科研成果獲部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先後獲中國青年科技獎、“黃汲青”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霍英東獎”、國際工程地質協會“RichardWolters”榮譽獎、國土資源青年科技金錘獎”、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並被授予“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突出貢獻博士學位獲得者”

常務副院長:王緒本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王旭本教授
男,1956年12月出生,漢族安徽阜陽市人。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省九三學社省委委員,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物探化探計算技術》雜誌副主編,教育部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工程師進修大學四川分校副校長。美國SEG會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地球電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學術領域與方向包括:(1)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油氣電磁勘探、GIS技術及套用、災害救助與定位技術;(2)信號與信息處理數位訊號處理信息挖掘數字圖像處理與圖像識別;(3)計算機套用技術:電磁場模擬、數位化博物館等。近期擔任歐盟亞洲城市發展計畫項目“中國攀枝花市實施ECOPROFIT示範項目”實施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四川省成都、數位化攀枝花等數字城市建設諮詢”項目國際招標專家評標組專家和項目組顧問。

近5年來,負責完成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川盆地地溫場及其在油氣分布預測中的套用”、“電磁場機率成像及其套用”、“城市災害生命搜尋與救助的超寬頻電磁探測方法研究”等3項;負責完成和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課題“聲波/振動生命搜尋與定位系統研製”、“地震救助生命搜尋與定位技術研究”、“災害救助探生儀的發展研究”等項目,以及“(教育部)恐龍數字博物館工程”,“成都理工大學遠程教育(一期工程)”,“數位化理工—電子校務”等多項部省級項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學院一等獎5項。出版專著2部,合作公開發表論文或國際會議論文40餘篇。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具有較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關係。

研究生工作特色

自我校招收培養研究生以來,就十分重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研究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的研究生許多都已走上國家各行各業重要領導崗位和技術崗位,為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組織領導

1985年以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管理部門(研究生科)和導師共同負責。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985年4月成立了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處黨總支,具體負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黨建工作;為適應21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2000年經校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將研究生處改為研究生部,撤銷研究生處黨總支,研究生放到學院,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為了進一步完善兩級管理模式,加強研究生的管理,2005年經黨委研究決定,研究生院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職副處級崗位一個,並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科。

(二)制度建設

規章制度建設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事務管理規範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表現。成都理工大學先後出台了《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見》、《成都理工大學對研究生實行學年綜合考評的規定(暫行)》、《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榮譽稱號評定辦法》、《成都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實施意見》、《關於調整我校研究生普通獎學金標準的意見(暫行)》、《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業務費管理和使用辦法》等。

(三)社會實踐

為讓研究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以知識反哺社會,我校十分重視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尤其是研究生院掛牌成立以來,2006年7月我校首次組織研究生黨員赴四川儀隴社會實踐,該項工作得到了學校黨委和儀隴縣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校園風光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圖書館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體育館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田徑場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教學樓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春色1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硯湖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學術報告廳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北翼樓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教學樓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硯湖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春色2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部 春色3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