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歷史名人簡介

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首創者。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16、楊石先(1897~1985)原名紹曾,懷寧縣人,我國現代化學家、教育家。

懷寧歷史名人簡介

1、丁永泉

1、丁永泉(1892~1968)藝名丁玉蘭,因排行第六,人稱丁老六,總鋪鄉丁家嘴人,著名黃梅戲演員,有"南程北丁"(江南程積善、江北丁老六)之贊。民國15年(1926年)組班進入安慶市區演出,成為黃梅戲從農村進入城市的先行者。民國24年(1935年)又帶班首闖上海,擴大了黃梅戲的影響。在演出中大膽探索革新,虛心吸取姊妹劇種的表演藝術,移植了一批劇目,為提高黃梅戲表演藝術和豐富上演劇目,做出卓越的貢獻。丁永泉以嗓音圓亮、行腔流暢、吐字清晰、表演細膩著稱,譽滿大江南北。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也曾得其教益。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合肥江淮大劇院接見黃梅戲演員,在省藝校任教的丁永泉參與接見併合影。

2、王星拱

2、王星拱(1888~1949)字撫五,高河埠王家大屋人,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愛國民主人士。1916年王星拱獲英倫敦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回國,應蔡元培之聘,擔任北大化學系教授兼二院主任,歷任南京教育處處長、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兼教務長、安徽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中山大學校長,著有《科學概論》、《科學方法論》等作品。王星拱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歐洲支部,積極參加反清活動,曾與陳獨秀等共同組織大學生俱樂部,並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王星拱斷然拒絕當局讓其去台灣的要求,後因積勞成疾於1949年10月病逝於上海,剛上任的陳毅市長以"一代完人"的輓聯,以示哀悼。

3、王來聘

3、王來聘(不詳~1633)懷寧人。明崇禎四年(1631年)武科會試,王來聘獲第一,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授副總兵。崇禎五年(1632年),孔有德(明登州參將,後降清)據登州反明,官軍久攻不下。次年二月,用火藥攻城,城塌,官軍殺入又被叛軍擊退。王來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再次登城拼殺,不幸受傷陣亡。清乾隆年間修《勝朝殉節錄》賜謚"忠愍"。

 4、王鴻壽

4、王鴻壽(1850~1925)藝名三麻子,石牌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工老生、紅生。他演老生戲,別具一格,尤以擅演關羽戲著稱。塑造的關羽形象,於莊嚴肅穆、沉著穩重中顯出蘊含於內的神威,林樹森、李吉來、唐韻笙、李洪春等所演關羽戲,莫不宗之為法。周信芳早年曾得其教益。編演的代表劇目《徐策跑城》、《掃松下書》、《三搜蘇府》等老生戲,《壩橋挑袍》、《過五關》、《古城會》、《水淹七軍》、《走麥城》等單折戲,南北流傳,盛行各地。

 5、鄧石如

5、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自號頑伯、完白山人等,白麟畈(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他的篆書參以隸意、熔篆隸於一爐;他的隸書,集各家精髓;他的楷書,真氣瀰漫,楷則俱備;他的篆刻藝術更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巍然崛起於印壇。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產生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且形成書法理論上的獨見:"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終成雄琚中國書壇數百年而不衰的一代宗師,譽為"千年一人"。

 

6、鄧以蟄

6、鄧以蟄(1892~1973)字叔存,白麟畈(今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是著名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教育家鄧藝孫的第三子,現代美學家、美術史家、教育家。1917年赴美,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哲學,特重學習美學,是我國留學生到歐美系統學習的先行者之一。1923年回國,補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27年到廈門大學任教,1928年轉至清華大學。1933~1934年出遊西歐意、比、西、英、德、法等國,訪問很多藝術博物館,歸國後寫成《西班牙遊記》一書。自歐洲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同時潛心從事中國書畫及其美學理論的研究,並取得重大成果,寫成《畫理探微》、《六法通銓》、《病餘錄》(未寫完)、《書法欣賞》。解放後,先後在清華大學哲學系、北大哲學系任教。1962年他把家中珍藏的鄧石如大量書法篆刻作品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嘉獎。

7、鄧稼先

7、鄧稼先(1924~1986)白麟畈(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也是我國研製、發展核武器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被稱為"兩彈元勛"。1941年考取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後被聘為北大物理系助教。1948年,考入美國印弟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研究生。1950年8月29日,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后,毅然回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8年起擔任中國原子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核子彈試爆成功。之後又擔任氫彈理論設計的負責人,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氫彈的國家。1986年7月29日,他因積勞成疾,與世長辭。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8、劉蘭芝

8、劉蘭芝(生卒年不詳)出生於漢朝,小市鎮小吏港人。自幼聰明能幹,長大後嫁與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愛,情投意合。然而劉蘭芝活潑開朗的性格卻為焦母所不容。在焦母的淫威逼迫下,焦仲卿不得已休棄了劉蘭芝。劉蘭芝含辱回到娘家,勢利的兄長不顧她的反對,硬將她再嫁太守之子為妻。劉蘭芝抗婚不成,為捍衛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自主權,在迎娶之日投河自盡,焦仲卿聞之亦自縊殉情。劉蘭芝、焦仲卿忠貞、悲壯的愛情故事傳揚開來,打動了世人,根據他們的故事創作的漢樂府著名長詩《孔雀東南飛》一代一代流傳,成為千古愛情絕唱。

 9、劉若宰

9、劉若宰(1595~1640)字胤平,號退齋,平山大塅人,明崇禎元年(1628)文科狀元、書畫家。劉若宰出生於書香門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長書畫,楷、行、草書均精絕。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明末名將史可法由安池道監軍升為安徽巡撫,就是因為他的舉薦。崇禎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積勞成疾辭世。死後追贈"詹事",賜祭葬,蔭子,後因子餘王慧仕,加贈太僕太卿。舊時縣學宮(今安慶市)前建有狀元坊,劉若宰在安慶的府邸稱"狀元府",今安慶狀元府賓館得名於此。

10、陳獨秀

10、陳獨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號獨秀山民,原籍懷寧縣廣濟圩陳家破屋(今屬安慶市郊區)人,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總司令。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首創者。創辦的《新青年》、《每周評論》等政論刊物,對五四運動起了號召和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陳獨秀,稱之為"思想界的明星"。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把《新青年》改為小組機關刊物,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介紹黨的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當選為中央局書記。後擔任中共"二大"到"五大"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1、陳延年

11、陳延年(1898~1927)懷寧縣在城鄉(今屬安慶市)人,陳獨秀長子。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政治活動家。1925年春,出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是年6月,為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他與鄧中夏一起發動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有25萬工人參加的"省港大罷工"。1927年先後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當選為中共五屆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是年6月26日,江蘇省委機關被軍警包圍,陳延年為掩護其他同志脫險而被捕,獄中受盡酷刑,堅貞不屈。7月4日在上海龍華壯烈犧牲,時年29歲。

 12、陳喬年

12、陳喬年(1902~1928)懷寧在城鄉(今屬安慶市)人,陳獨秀次子。中國共產黨第五屆中央委員。先後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長。上海爆發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李大釗、陳喬年等領導北京各界民眾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反帝示威遊行,有力支援了上海工人階級的鬥爭運動。1926年3月,陳喬年、李大釗等發動北京各界10萬多民眾舉行請願鬥爭,抗議日本等八國駐華公使向中國政府發出的所謂"最後通牒",軍閥政府殘酷鎮壓,釀成"三•一八"慘案,喬年在鬥爭中受傷,仍不顧個人安危,堅持指揮民眾撤退。1928年2月26日,由於叛徒告密,陳喬年不幸被捕。在獄中,寧死不屈,同年6月6日,在上海楓林橋畔英勇就義,年僅26歲。

13、陳攖寧

13、陳攖寧(1880~1969)祖籍懷寧洪家鋪新陳埂。他是我國現代著名道教學者和道教著作集大成者,是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陳攖寧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眾。29歲時,歷游九華、武當、嶗山等名山勝跡,求師訪友,窮研仙道之學。著有《四庫全書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文稿。民國6年,編寫《道藏分類目錄提要索引》。三十年代,任教上海仙學院,主編《半場月刊》、《仙學月刊》。先後著有《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注》、《靜動必成》等。1953年被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歷任秘書長、副會長、會長等職。1961年中國道教協會設立研究室,主持編寫《中國道教史提要》。此後,著有《道教起源》、《靜動總說》等。

14、楊月樓

14、楊月樓(1844~1890)名久昌,譜名久先,以字行,石牌楊家墩人,清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名列"同光十三絕"。因演《芭蕉扇》、《五花洞》、《蟠桃會》等猴戲,靈活如猴,有出入風雲之概,又得外號"楊猴子"。被著名京劇老生張二奎收為弟子,與俞菊笙稱為"雙璧"。後掌著名班社三慶班。楊月樓嗓音宏亮,文武兼備,能戲偏多。演孫悟空出台時翻筋斗108個,在一定尺寸內不離故步,有"一般京劇非偏愛,只因貪看楊月樓"之譽。

15、楊小樓

15、楊小樓(1878~1938)楊月樓之子,譚鑫培義子,藝名小樓。石牌楊家墩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與梅蘭芳、余叔岩並稱"京劇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擅演劇目甚多,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有30多種。他扮相英偉,嗓音清亮,兼具"炸音";行腔樸實無華,富有韻味;擅從人物劇情出發,體現意境,重在神似。他又是一位愛國藝人,1937年日本侵占北平後,不顧安危,拒絕為冀東偽政權作"祝賀演出"。

16、楊石先

16、楊石先(1897~1985)原名紹曾,懷寧縣人,我國現代化學家、教育家。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部主任,國家科委化學組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49年9月,他作為教育界代表出席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參加了開國大典。不久被任命為南開大學校長。1954年9月,受到周恩來總理的單獨接見。1956年,開始研究當時在國內尚屬空白的有機磷化學。毛澤東同志曾到南開視察他創辦的兩個農藥車間。1963年後,研製出磷32、47和除草劑一號等4種新農藥,獲國家科研獎。之後,還研製出防治白葉枯病的新農藥--枯葉淨等10多種新農藥,為促進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17、楊兆成

17、楊兆成(1902~1926)原名楊自濤,化名楊昭,東廣村(今月山鎮新光村人),著名革命烈士,是安徽省第一個為革命捐軀的共產黨員。1925年,楊兆成先後被推選為共青團安慶特支幹事會書記、共青團安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並迅速建立了團地委的各個工作機構。1926年1月,年過20剛入黨的楊兆成任中央安慶特支書記兼安慶團地委書記,參與組織了紀念"二七"慘案死難烈士會議、反"三•一八"慘案的安慶市民遊行大會、紀念"五卅"運動大會。1926年秋,楊兆成被捕,英勇就義,年僅24歲。1927年9月中共安徽省臨委在《安徽省臨委悼楊兆成同志》中,讚譽他是"青年工作的指導者"。

18、海子

18、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高河鎮查灣人,詩人。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一時被譽為"天才"少年,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1989年3月26日卒於河北省山海關。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才華,創作出詩歌、文學評論、小說、隨筆等近200萬字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長詩《大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1986年他的作品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榮獲第三屆人民文學詩歌獎。2000年,他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編入到高中語文課本。

 

19、郝蘭田

19、郝蘭田(1832~1872)懷寧人,清末京劇老旦著名演員,京劇改革家王瑤卿之外祖父。原為徽戲演員,工老生。以唱《祭風台》(即京劇《借東風》)名遍皖中。大約在道光、鹹豐之間來北京,因與程長庚同鄉,搭入三慶班演唱。入班後,初演《天水關》孔明一角,聲容並茂,氣度高華,頗受觀眾讚賞。後因三慶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請改唱老旦。郝蘭田能綜合各家老旦之特長,並以老生唱法合旦腔韻味,而創製出老旦新腔。從此,京劇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躍而上,始為劇界內外所重視。

20、程演生

20、程演生(1888~1955)譜名存材,字源銓,又字總持,別號天柱外吏、寂寞程生。平山程家大屋人,現代教育家、考古學家。程演生留學法國,獲法國考古研究院博士學位,並任該院研究員。歸國後,歷任杭州華嚴大學文學主任、北京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安徽省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32年4月接任安徽大學校長。民國34年抗戰勝利,出任安徽學院院長,36年辭職至上海,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程演生著述宏富,著有《模範文選》、《離騷講義》、《太平天國史考》、《圓明園圖考》等二十餘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