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塔

慈恩寺塔

慈恩寺在隋代名無漏寺,唐高宗李治為紀念母后於647年重建,改今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雁塔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大雁塔建於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地。

建築概況

名稱:大雁塔

英文名稱:DayanPagoda 

類別:古建築

年代:唐代

原屬: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的回佛教經籍的佛塔

現狀:現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慈恩寺內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

答應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和著名古蹟,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建築歷史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

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萬曆二十三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雁塔於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大雁塔經過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

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闢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定扶梯,可盤鏇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

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表示,

大雁塔大雁塔

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裡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文物保護

大雁塔大雁塔

大雁塔由於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構等問題,在公元1719年就發現塔身傾斜。導致古塔傾斜主要原因為:一、古塔的基礎處理不太均勻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暢等;二、長期以來,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大雁塔周邊過量開採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範圍的不均勻沉降,加速了古塔傾斜下沉。到1985年古塔已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傾斜達1010.5毫米,平均每年傾斜1毫米。 

1983年西安市政府將《大雁塔傾斜問題及其加固研究》列為重大科研項目,並成立了課題組。後經有關部門20多年的探查、保護、排水、防滲等方面綜合整治,大雁塔的傾斜狀況已明顯趨於緩和和穩定,2005年傾斜量為1001.9毫米。

大雁塔名稱由來

大雁塔,真的與雁有關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

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淨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於公元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遊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後,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於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

大雁塔與玄奘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經”故事馳名。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會想起唐代高僧玄奘和賜福鎮宅聖君師傅鍾馗故里的鐘馗,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他是這裡的第一任住持方丈。這位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600-664年),生於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為僧,不久便升座述經。貞觀元年(627年)他結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印取經。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並且利用出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準備。

玄奘與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遊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經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餘里孤征,終於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印度,如願以償地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游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於恩師戒賢。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圓滿欲回大唐之時,受邀參加了古印度規模空前、規格很高的佛教學術盛會。在會上,玄奘法師為論主,其辯才無礙、博學宏論折服了與會者,連續十八日無人能發論辯駁。大乘僧眾稱玄奘法師為“大乘天”,小乘僧眾稱他為“解脫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薩眾神。

為回大唐譯經弘法,玄奘說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於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並於次年奉敕與長安弘福寺譯經3年。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於佛經翻譯事業。並於唐永徽三年創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唐顯慶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譯經。又於次年奉旨率翻譯住僧與弟子至銅川玉華寺,居素成院,從事《大般若經》的翻譯。終在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率眾譯成《大般若經》六百卷。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勞一生的玄奘法師因病在玉華寺圓寂。其靈柩還京奉大慈恩寺並安葬於長安城東白鹿塬上。

雁塔題名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皇帝也必於曲江邊的樓上垂簾觀看)、杏園參加國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大雁塔
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雁塔漫步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讚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聖教》。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貴書法碑刻。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臥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於跬步的奮鬥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遊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製作,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複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大雁塔大雁塔

七層
大雁塔的最高處,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燕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牆,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占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定“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台”等景觀。 大雁塔北廣場創造的新紀錄: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它是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

大雁塔佛舍供奉

舍利乃佛祖或得道高僧道行甚高的體現,是其戒、定、慧三者轉化的結晶。佛祖或高僧在圓寂後火化時所生成的晶瑩堅硬的顆粒稱為舍利子。火化後尚存的原身體某部位靈骨,諸如佛牙舍利,頂骨舍利,佛指舍利等甚為珍貴,往往帶有聖潔和神秘色彩。

大雁塔與佛舍利可謂密切相關。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當初為存放從西域所取經像舍利而建造此塔,玄奘法師究竟從西域帶回多少舍利,在《法師傳》中記載僅說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體數量未能說明。而在同書描寫修塔一節時,說明“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後經武則天長安年從新改建時,將塔中原有舍利如何處置,就未有詳實的史料記載。玄奘法師歷經千辛萬苦所取佛之舍利是另行存放?還是散失無有下落?就不得而知,最終成為千古之謎!所以說玄奘取經帶回的佛舍利究竟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在大雁塔的地宮,還是在塔的哪個部位存放,實為千古之謎,只好有待千年後有機會得以發掘時,才能澄清。

當前的雄偉的大雁塔上,安放了非常珍貴的佛舍利。關於這一佛舍利,還有一段來歷故事。

1998年6月10日,大雁塔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印籍華僑高僧釋悟謙法師,法師原籍是陝西鹹陽人,自幼出家並於四十年代初,以玄奘為楷模,赴印求法,現已年逾古稀,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當他來到大慈恩寺,登上大雁塔時感慨萬分,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當天,他拿出一紅紙袋,上面印著金色的“一乘佛寶”四個字和蓮花圖案,內裝有珍貴的兩顆佛舍利子(一顆直徑3.5毫米,一顆直徑1.5毫米),贈與大雁塔。並再三囑託:“這佛寶非常寶貴,要珍藏好定有無量大福”。為了彌補大雁塔舍利之謎的缺憾,讓更多的人們共同瞻仰佛寶舍利,便將佛寶陳列於大雁塔上。為慎重起見,大雁塔給遠在印度的釋悟謙法師寄去一封信,向他談明我們的意願,徵求他的意見,他即高興地回信說:“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無量,猶希呂君能虔誠供奉,定得無量大福。若能公諸大雁塔上層,令眾同為瞻仰,更得無量無邊大福聚,兄為祝頌。”

旅遊信息

大雁塔北廣場夜景
開放時間:09:00~17:00(每日)

門票:由於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所以得先買大慈恩寺門票50RMB/人(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購買30RMB/人,軍人、殘疾人、離退休及70歲以上的人員可免票),登塔30RMB/人。

大雁塔附近公交站點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3444400408521610701游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44 400 408521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24游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224 320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44320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605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527

周圍景點

大雁塔北廣場:2002年—200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對大雁塔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在大慈恩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12張)寺北側修建了主體文化廣場——大雁塔北廣場。

音樂噴泉值得一看,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音樂噴泉;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珍品豐富;

大唐芙蓉園,體驗唐代的風情。

雁塔古鐘。 

東面鐘樓懸掛有明代
嘉靖二十七年
鑄造的(公元1548年)一口鐵鐘,重15噸,鐵鐘上面鑄有“雁塔晨鐘”銘文。長久以來,“雁塔晨鐘”是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大雁塔內的古鐘(9張)

夢幻西遊

大雁塔共7層。

滿經驗等級

大雁塔1層8級1345大雁塔2層12級1759大雁塔3層16級2173大雁塔4層20級2587大雁塔5層24級3001大雁塔6層28級玄樂隊大雁塔

歌曲《大雁塔》

玄樂隊於2008年7月發行的一首樂隊原創代表作《大雁塔》。同時也是玄樂隊首張專輯《玄之又玄》中收錄的一支歌曲。並在當時各大媒體風靡一時,《大雁塔》結合了中國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通俗唱腔文化等眾多優勢,並在當時結合了民族與流行音樂各類精華調式,很受關注。相信在這個單曲《大雁塔》里會帶給您一種輕鬆、新鮮、獨特、的全新試聽享受。

基本信息

詞曲/主唱:任浪

吉他手:劉剛

貝斯/和聲:小孔

鼓手:雷磊

DJ採樣:Sam

編曲:玄樂隊

玄樂隊簡介

玄樂隊,一支來誕生於世界歷史名城,華夏精神故鄉―古都西安的新派樂隊,源自千年文化歷史名城的深厚底蘊,讓這支由五人組成的獨立流行新銳樂隊大放異彩。這個素有十三個王朝的歷史文化之都,音樂BAND及搖滾的氛圍可謂人才濟濟,百家爭鳴,除了有占據國內相當地位的眾多知名地下樂隊外,並且誕生了國內大量主流優秀歌手和名家諸如許巍、鄭鈞、王傑、趙季平、張楚等等,讓人們不斷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國內音樂之城。

玄樂隊風格界定於新式獨立曲風樂隊,其風格涵蓋民謠、流行(POP)、搖滾(ROCK)、說唱(R&B)等多種形式,並積極地結合民族音樂的各類民族精華調式,來實現樂隊的創作靈感和音樂動機。

玄樂隊之名“玄”,寄意“玄奧、深邃”之內涵,同時,“玄”又是“黑色”與“青色”的象徵,寓意樂隊穩步向前,振翅翱翔!

目前樂隊發有EP專輯二張,及單曲若干。

第一張EP專輯《玄之又玄》,2010年發行,單曲包括《大雁塔》、《秦腔》、《千年之都》等曲目。

第二張專輯《西大街的夜晚》,2011年發行,其中包括火爆網路的《全城堵車》等單曲。

樂隊近年的原創代表曲目有:《大雁塔》、《野鴿》、《全城堵車》、《西大街的夜晚》、《觸碰的夢想(金屬版)》、《千年之都》、《秦腔》、《食麵埋伏》《biangbiang面》、《兵馬俑》等數量眾多的優秀作品。

媒體專訪

西安音樂廣播《紐約到東京》直播專訪

北京光線傳媒樂隊特別採訪

綠洲音樂網樂隊專訪

華商網視頻直播頻道專訪

陝西交通音樂廣播專訪

蝸牛音樂網特別推薦訪談 

連雲港交通廣播專訪

《搖滾之手網》中國搖滾二十年樂隊視頻專訪

陝西都市廣播105.5《超級麥克風》欄目專訪

陝西都市廣播105.5《超級麥克風》欄目專訪

陝西交通廣播91.6《全城堵車》獨家連線專訪2011.2.18

《華商網》娛樂頻道專題報導及視頻專訪直播2011.2.18

《華商報》娛樂U新聞《全城堵車》專題報導2011.2.18

陝西電視台第一頻道單曲報導2011.2.18

省廣《B面音樂》新專輯發布做客直播專訪2011.3.17

搖滾之手網第二張新專輯發行專訪2011.3.20

西安音樂廣播931《年輕無極限》新專輯推介2011.3.22

陝西音樂廣播988《自由音樂線上》新專輯做客專訪2011.3.34

《大雁塔》歌詞

從小我就一直居住在大雁塔的附近

整天來來回回的總是仰望它的存在

不管是風霜雨雪還是春暖花開

它都巍峨不倒始終矗立在眾人的面前

大雁塔坐落於陝西西安南部的慈恩寺內

公元648年李治為亡母報恩而修建

早在唐代大雁塔就已經是聲名在外

它是古城皇城標誌性建築世人膜拜

大雁塔七層子四稜子二十八個窟窿子

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如果你來西安旅遊可千萬不要忘記

大雁塔和秦兵馬俑鐘鼓樓城牆的遊覽

大雁塔我們的家鄉

看著我們漸漸長大

大雁塔我們的祖宗

告訴我們以前的事情

大雁塔歷經數年

風雨無阻堅韌不跋

大雁塔燈火輝煌

永遠聳立在這片天下

如今的大雁塔燈火輝煌照耀著古城西安

南廣場的唐三藏青銅雕像豎立而挺拔

北廣場的植物遍地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

人世間的世外桃源就在西安的這片天下

雁塔東苑陝西秦腔秦韻秦臉譜秦人一脈

雁塔西苑大觀園陝西八大怪麵條像褲帶

民間藝術祖祖輩輩精精彩彩傳到這一代

體現了西北人大碗酒大塊肉的豪邁氣概

每當我心煩的時候就去坐在大雁塔下面

仰望著塔上的風鈴與風舞動相隨相伴

聯想到大唐皇帝曾在大雁塔親政英魂不散

慶幸我出生在西安這片土地的文化燦爛

我為西安而自豪更為中國而驕傲

眾多名勝古蹟需要去保護去欣賞它的美妙

多少離家少小的淚水老叟與孩童的微笑

世世代代傳承讓中華精神因它而閃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