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二世(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07年—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員。他的一生皆為其寵信的弄臣和叛亂的貴族所主宰,以致最後悲慘地死去。葬於格洛斯特大教堂。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愛德華二世1284年出生於威爾斯,是愛德華一世的長子。幼時國王父親經常不在身邊,他從小跟媽媽生活在一起。1290年母親死後,父親愛德華一世的脾氣變得愈來愈暴躁,經常很粗暴地對待他,在這種環境成長下的愛德華二世漸漸形成了懦弱、害羞、毫無男子氣概的性格。

大權旁落

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一世不喜歡這個沒用的兒子,因此也就沒怎么教他治國之道。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愛德華二世即位,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這個強大的國家。因此,大權落在了愛德華二世的最親密朋友和情人——皮爾斯·嘎福斯通的手中。愛德華二世因為把康沃爾伯爵領地賜給加弗斯頓而引起貴族不滿。1309年,以愛德華二世的侄子蘭卡斯特公爵托馬斯為首,貴族們結成同盟反對國王。1310年,該貴族集團成功迫使愛德華二世成立一個改革委員會。委員會擬出一套限制國王權力的條例,並為國會所通過。在貴族的強烈要求下,愛德華二世把加弗斯頓逐出國外,但後來又偷偷接回;結果加弗斯頓在1312年6月被憤怒的貴族們處死。嘎福斯通也不是什麼好材料,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英國貴族對他的不滿與日俱增,他們要求愛德華二世放逐嘎福斯通,但愛德華二世拒絕了。於是,1312年貴族們設計暗殺了嘎福斯通。然而,不久愛德華二世又有了新寵迪斯潘塞爾父子,並將國家大權交給他們處理(BS~)。

窮兵黷武

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二世於1313年力勸教皇克萊芒五世任命其寵臣伍斯特主教沃爾特·雷諾茲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後來他又與雷諾茲關係決裂。1314年,愛德華二世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討伐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企圖再度將北方鄰國置於英格蘭統治之下。然而在班諾克本戰役中,英格蘭大軍被蘇格蘭人打得人仰馬翻。愛德華二世名聲受損,從此更加受到貴族擺布。到1315年,蘭卡斯特的托馬斯已是大權在握。該年英格蘭竟至面臨蘇格蘭入侵的危險:羅伯特一世帶兵進入英格蘭境內,並派其弟愛德華·布魯斯征服英格蘭屬地愛爾蘭。1316年,愛德華·布魯斯已宣布為愛爾蘭國王。此時愛德華二世又有了兩個新的寵臣:德斯彭瑟父子,他為他們分封土地的做法受到貴族們的激烈反對。1321年,國會宣布放逐德斯彭瑟父子,而愛德華以武力支持德斯彭瑟。蘭卡斯特的托馬斯領導貴族發動叛亂,結果被愛德華二世打敗並遭處決(1322年)。愛德華二世因這次軍事成功擺脫了貴族長期的控制。1323年,愛德華承認羅伯特一世為獨立的蘇格蘭王國的國王,從而實現了兩國的和平。

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

德斯彭瑟父子的飛揚跋扈引起愛德華二世的王后法蘭西的伊莎貝拉不滿。1325年伊莎貝拉回法國安排兒子的婚事,在那裡她成為一個因反對德斯彭瑟而被愛德華二世放逐的青年貴族羅傑·莫蒂默的情婦。1326年,伊莎貝拉與莫蒂默率領流亡貴族入侵英格蘭。他們的活動很可能受到了伊莎貝拉的哥哥法國國王查理四世的支持。入侵者與愛德華二世的國內反對者取得了勝利,他們將德斯彭瑟父子處決。1327年,國會廢黜了愛德華二世。王后逼愛德華二世把王位傳給他們的兒子愛德華三世,將眾叛親離的愛德華二世關進大牢。1327年,王后命人處死愛德華二世。因為她對同性戀丈夫恨之入骨,所以處死愛德華二世的方法頗為殘忍,兇手奉命用一根燒紅的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肛門,愛德華二世死前的慘叫傳到幾里外的村落。新國王愛德華三世本來是支持母親,反對老不正經的父親的。但此時,伊莎貝拉卻和情夫大權獨攬,15歲的小國王可不幹了,這孩子那也是一位小英雄,和他窩囊老爹截然不同。他於1328年夜襲母親和摩地末,將摩地末殺死,將母親關押。伊莎貝拉被關押了三十年後死去。愛德華三世經常定期看望母親。1328年,法王查理六世去世,加佩朝絕嗣,愛德華三世以其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即位為法王,法國人卻選了斐利普六世,開創了瓦盧瓦朝。愛德華三世憤而起兵攻法,發動了英法百年戰爭。愛德華三世的大兒子黑太子愛德華,是著名的勇將。這爺倆統率英軍作戰,因而英法百年戰爭的前期,英軍節節勝利,黑太子還生擒了法王約翰二世,迫使法國割地求和。

宮廷戰爭

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二世(EdwardII,1284-1327)係愛德華一世(EdwardI,在位1274-1307)的第四子。1284年4月生於卡納凡(Carnarvon),因別名卡納凡市愛德華(EdwardofCarnarvon)。愛德華一世在遠征蘇格蘭途中感染痢疾,一病不起。臨危時,原本期盼其子愛德華帶著他的屍骨繼續北進,以竟征蘇全功。但愛德華違拗遺命,反而班師返國,隨即於同年7月繼位,是為愛德華二世(在位1307-1327)。愛德華二世一反乃父政策:一方面中止蘇格蘭的戰事、囚禁前朝首相,另一方面則在登基後三天就召回佞臣葛符斯頓(PiersGaveston,?-1312),並賜以康華爾伯爵(EarlofCornwall)的領地。葛符斯頓雖然精明能幹,卻恃寵而驕,因而引發諸侯、舊臣與其他中間派人士的不滿。1311年間,貴族委員會起草「法令」(Ordinances),要求放逐葛符斯頓,並大大限制王權。愛德華迫於情勢,雖將葛符斯頓送往國外,但鏇即召回。1313年6月間,貴族忿而將葛符斯頓俘獲處決,以茲報復。愛德華為了廢除上述「法令」,前後隱忍了11年。

期間,由於蘇格蘭企圖擺脫英格蘭的控制,導致戰端重啟。1314年間,愛德華御駕親征,不幸於6月間發生的班諾克斯本戰役(BattleofBannocksbourn)中敗在布魯斯(RoberttheBruce,1274-1329)手下。此後只好聽任藍卡斯特(Lancaster)一派的貴族擺佈。至翌年(1315年),藍卡斯特總攬政權。班諾克斯本戰役後,蘇格蘭乘虛大舉南下寇邊,適逢英格蘭本身饑饉與內亂,民不聊生。1315年間,愛德華寵信德施賓塞(HughleDespenser)父(1262-1326)子(?-1326)兩人。國王支持小德施賓塞在威爾斯取得領地的野心,藍卡斯特因將他們父子放逐。此時,藍卡斯特與其同黨發生齟齬。愛德華趁機反擊,藍卡斯特在失去友軍的支援下,於1322年間被俘,並遭處決。愛德華既已解除貴族的控制,於是廢除貴族委員會起草的「法令」,大肆剷除異己。然而,由於政治腐敗,導致局勢動盪、民怨四起。

在此同時,愛德華對施家父子百依百順的做法,引發了王后伊莎蓓菈(Isabella,1187-1246)的不滿。王后啣命赴法交涉奎茵(Guinne)期間(1325年),與莫提摩(RogerMortimer,1287-1330)過往甚密。翌年(1326年)9月24日,兩人率軍登入歐威爾(Orwell),受到各方擁護,倫敦市民群起回響。愛德華在眾叛親離的窘況下,原擬渡海逃往愛爾蘭,惜因適逢逆風,只好藏身威爾斯南部格拉莫根(Glamorgan),於同年11月16日被擒。施家父子鏇遭處決,愛德華則被關進格勞斯特郡(Gloucestershire)柏克萊城堡(BerkeleyCastle)。明年(1327年)正月,愛德華在廢統的威脅下,被迫交出王冠、同意退位,終於在1月20日遭到罷黜,成為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在位1066-1087)共征服英格蘭以來首位遭到摘冠的國王。莫提摩與伊莎蓓菈兩人共扶太子登基,是為愛德華三世(EdwardIII,在位1327-1377)。愛德華就在被捕後八個月被弒,享年43歲。

其子簡況

愛德華三世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波濤洶湧的政爭,目睹其父與貴族的長期齟齬。他在15歲(1327年1月29日)踐位,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由昔爾津主教奧爾頓(AdamOrlton)擔任財務大臣,厄來主教(BishopofEly)擔任宮內大臣(Chancellor)。而國會早就已經在罷黜愛德華二世前,於1月7日集會。期間,太子被帶入西敏寺大廳,接受民眾歡呼。由雷諾茲主教(ArchbishopReynolds,?-1327)講道。此後四年(1327年-1331年),朝政全由其母與莫提摩兩人把持。愛德華三世雖然踐祚,卻只能坐視父王愛德華二世(1327年9月)與皇叔肯特伯爵(1330年3月)先後遇害,內心的悲憤可以想見。18歲當年(1330年10月),宮內發生政變。愛德華三世親政,鏇即進入諾丁漢城堡(NottinghamCastle)俘獲莫提摩,以叛國罪將他處決,並命其母交出大權。愛德華三世堅毅勇武、英明有為,憑著他的年輕、熱情與積極進取,使得他統治下的英格蘭日漸茁壯而強大。

悲慘結局

1314年,蘇格蘭在巴諾克本大敗英軍,同時英國在與法國的戰爭中也損失巨大,愛德華二世的聲望更加急劇下跌。貴族們對無能的愛德華二世徹底失望,1320年在蘭卡斯特伯爵的領導下部分貴族發動叛亂。歷經兩年的國內戰爭,最後以愛德華二世與迪斯潘塞爾父子的勝利告終,蘭卡斯特被處死刑,但英格蘭的國力也由此大衰。1327年,愛德華二世的王后伊莎貝拉和情人羅傑·莫泰莫爾率領法軍侵入英格蘭,活捉愛德華二世並將其監禁。數月後,愛德華二世死於獄中。

人物評價

愛德華二世生性愚鈍、意志薄弱,其人昏庸而顢頇,才智膽識不及乃父愛德華一世遠甚,平日除貼身扈從外,一概不與人親近。再加上他為人懶散,只顧鎮日娛樂戲謔、不理政務,導致在位期間佞臣當道,終於讓政治危機浮上檯面。史家以「荒淫失政」(wantonmisgovernment)總評其統治期間的作為,並不為過。

歷代英國國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