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英國國王]

查理一世[英國國王]

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查理一世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CharlesI1600--1649),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之子。他在詹姆士宣揚君權神授等封建專制統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專制統治。他輕浮而又自以為是,是個王權無限論者。他對議會提出限制王權的《權利請願書》非常不滿,1629年下令解散議會。他用逮捕、監禁和大量罰金來鎮壓敢於反對他的人。他模仿法國和西班牙大陸的君主制,力圖為自己建立不依靠議會的常備軍。他還採取措施,打擊資本主義工商業,並迫害清教徒。1640年4月,為籌措軍費,鎮壓蘇格蘭起義,他被迫召開中斷了11年之久的議會,5月又將其解散(史稱“短期議會”)。同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開議會(直到1653年4月被克倫威爾解散,史稱“長期議會”)。議會決議處死查理一世的兩個寵臣,向國王公開挑戰。這次議會的召集,被視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莉雅妲·瑪利亞公主結婚。

生平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斯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莉雅妲·瑪利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國會同意而任意徵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國會同意徵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國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會,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鏇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國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國會”,但仍然拒絕與國外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外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被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誌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訊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模範軍在內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后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薩林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送上斷頭台,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

“殘酷統治”

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國會同意而任意徵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國會同意徵稅而簽字。

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國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會,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

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鏇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國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國會”,但仍然拒絕與國外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外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被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誌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

引發內戰

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審判記錄

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訊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戰爭剛開始時,訓練有素的王家軍長驅南下,一直打到離倫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議會軍節節敗退,議會內部一片混亂,有的主張打下去,有的認為應當和國王談判,大家爭吵不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還是克倫威爾和他的農民軍扭轉了戰爭的局面,拯救了議會。克倫威爾是一個鄉紳的兒子,他帶著自己招募的60名農民騎兵加入了議會軍隊。這支隊伍在歷次戰鬥中都非常勇敢,越戰越強,數量也不斷增加,被稱為“鐵騎軍”。因此,克倫威爾得到了官兵的擁護,當上了議會軍統帥。

1644年7月的一個傍晚,在約克城西的馬斯頓草原上,議會軍和王家軍突然遭遇。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不到兩個小時就擊潰了王家軍,取得了第一次大捷。

1645年6月14日,議會軍和王家軍在英格蘭中部的納斯比村附近展開了決戰。克倫威爾的“鐵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破了王家軍陣地。查理一世還沒有清醒過來,王家軍就已潰散,四處奔逃。查理一世見勢不好,急忙化裝成一個僕人,逃到了蘇格蘭。國王軍隊全軍覆沒。

身陷囹圄

1647年2月,英格蘭議會以40萬英鎊的高價,把查理一世買了回來,囚禁在荷思比城堡中。

查理一世查理一世

1648年2月,查理一世逃了出來,勾結蘇格蘭人,在許多地方發動武裝叛亂,挑起第二次內戰。這年8月,克倫威爾擊潰了王家軍,9月,占領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將查理一世再次抓獲。

議會組成了一個高等法庭,對查理一世進行審判。最後,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判處其死刑。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後,英格蘭宣布為共和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達到了高潮。

悲慘歸宿

查理一世被處死查理一世被處死

由於認定國王對人民發動戰爭,軍事領袖們決定國王必須接受審判。下院這時也清洗了與懷特島上的查理議和的和平派。1649年1月一個高級法庭建立起來,國王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大廳受審。由於查理一世從最開始就不承認這個法庭的合法性,因而也不為自己的行為認真辯護。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1649年元月30日早晨,在白廳宴會廳前搭起了斷頭台,查理一世面帶微笑,態度從容,為了維持自己王者的尊嚴,冷靜的說:死亡對我並不可怕,感謝上蒼,我已準備好了。他先朗誦了自己做的一首詩,然後泰然自若的稱自己是人民的殉道者,自己走到斷頭台前,結束了49歲的一生。一周后屍體被秘密埋在溫莎城堡。

世人評價

查理一世有很多的優秀品質,他隨和而一本正經,是個忠誠可愛的丈夫和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還是一個審美者,願意為美好東西花錢。他把很多優秀的藝術家文學家請到宮廷。但是他也有嚴重的不足之處,不勤快、缺乏幽默感。他還認為,只要能贏取戰爭並重新獲得自己的絕對權威,任何手段都是正確的(類似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因此他向蘇格蘭的長老派、英國的聖公會、愛爾蘭的羅馬天主教徒和議會軍的清教徒領袖做出各種互相矛盾並且不打算遵守的許諾。這樣他逐漸喪失了所有人的信任。

婚姻子女

查理一世行獵圖查理一世行獵圖

1620年代,其父詹姆士一世與當時歐陸強權西班牙協商,想讓查理娶西班牙公主為太子妃,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然而當時英國已改信英國國教(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波西米亞國王及王后),與信仰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應是敵人。協商失敗後,太子妃人選換成了十四歲的法國公主亨莉雅妲·瑪利亞(Henrietta Maria)。亨莉雅妲·瑪利亞也是天主教徒,雖然沒有西班牙公主虔誠,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後仍是一大問題。1625年6月12日當時已繼承王位的查理在英國坎特伯里迎娶亨莉雅妲·瑪利亞為後。二人育有9名子女:
生卒年 名字
1629~1629 查理 詹姆士
1630~1685 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1~1660 瑪麗公主,嫁荷蘭奧倫治親王(William II, Prince of Orange)
1633~1701 詹姆士二世James II
1635~1650 伊莉莎白公主
1637~1640 安妮公主
1639~1639 凱薩琳公主
1640~1660 亨利王子,格洛斯特公爵
1644~1670 亨莉雅妲·安妮公主(嫁法國奧爾良公爵菲利浦一世)

歷代英國國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