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澳大利亞]

悉尼[澳大利亞]

悉尼位處澳大利亞的東南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人口最稠密的城市,總面積12144.6平方公里,人口428.4萬人(2006年)。悉尼位於東面的太平洋與西面的藍山之間的沿岸盆地。悉尼的中心有三分一是位於上游小灣的南岸。悉尼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傑克森港,以及超過70個海港和海灘,包括著名的邦戴海灘。悉尼是澳大利亞第1大城市,也是商業、貿易、金融、旅遊和文化中心。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悉尼悉尼

1789年的悉尼地圖,圖中的“Cove”即今日之植物學灣澳大利亞原住民在悉尼地區居住已至少有三萬年。1787年第一艦隊抵達時,本地尚住有4000-8000個原住民。 悉尼地區有三種不同的語系,它們可推敲為較小部落的方言。主要的語言為塔魯爾語(Darug);悉尼市的原住民──卡地哥(Cadigal),講Darug的一種海岸方言;還有塔爾瓦斯語(Dharawal)和顧林凱語(Guringai)。部落有各自的領土,其領土的選址決定了資源的多寡。雖然在都市化的過程中摧毀了大部分的部落遺址(如貝冢),幾個地點仍存有石刻。
自從1770年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發現了植物學灣(Botany Bay)後,歐洲隨之對澳大利亞產生了興趣。在英國政府的命令下,亞瑟·菲利浦(Arthur Phillip)1788年於傑克森港(Port Jackson)的悉尼灣建立了罪犯流放地。他以當年英國內政大臣湯馬斯·湯森,悉尼勳爵(Thomas Townshend, Lord Sydney)之名來命名該地,以褒獎悉尼發布憲章,批准他建立流放地的貢獻。

1789年4月,一場疾病,據信是天花,奪去悉尼不少原住民的生命;保守估計,500-1000個原住民死於布羅肯灣(Broken Bay)和植物學灣之間的地區,顧林凱和Darug兩族亦受到感染。英國的殖民遇到頑強的阻力,尤其是以勇士領袖Pemulwuy為首,在植物學灣附近的地區發動抗爭。同時,霍克斯堡河(Hawkesbury River)附近也時常爆發衝突。因此至1820年為止,悉尼地區只剩下數百個原住民。麥覺理總督(Governor Macquarie)則進一步把原住民“開化、基督教化及教化”,使他們離開部落。

悉尼悉尼

1796年的悉尼麥覺理在任新南威爾斯州總督期間,悉尼有初步的發展。囚犯建築了道路、橋樑、碼頭和公共建築。至1822年以前,城內已有銀行、市場、完善的大道及制度化的警察機構。
1830-40年代是城市發展(如首批城區的發展)的階段。船隻開始從不列顛群島接載希望在新國家開展新生活的移民,悉尼因此進入高度發展的黃金時代。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利用小型潛水艇偷襲悉尼港。
首次的淘金熱始於1851年,悉尼的港口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19世紀末,隨著蒸氣動力電車和鐵路系統的問世,城區的發展更加迅速。由於工業化所帶來的便捷,使悉尼人口迅速膨脹,在20世紀前夕,悉尼的人口已經超過100萬。但大恐慌重創悉尼,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的落成,可說是該時期的重大紀事之一。
20世紀,悉尼繼續擴展,湧入了歐洲與(後期的)亞洲的新移民,為其加添高度的國際魅力。悉尼人大部分的祖先來自英國和愛爾蘭。其餘移民有義大利人、希臘人、猶太人、黎巴嫩人、南非人、南亞人(包括印度人、斯里蘭卡人和巴基斯坦人)、蘇丹人、土耳其人、馬其頓人、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南美人(巴西人、智利人和阿根廷人)、美國人、東歐人(捷克人、波蘭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匈牙利人)以及東亞人(包括華人、韓國人和越南人)。

自然氣候

悉尼悉尼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 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C–25.8°C,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C以上。錄得的最高溫度是45.3°C,1939年1月14日在維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C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C–16.2°C。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C。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1830年曾在悉尼市地區發生過一次降雪。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響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暴風的侵襲。

氣候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
十二
年平均
平均每日
最高氣溫
(°C)
25.825.724.722.419.316.916.217.719.922.023.625.121.6
平均每日
最低氣溫
(°C)
18.6 18.717.514.711.59.28.0 8.911.0 13.5 15.5 17.513.7
平均總雨量
(毫米)
103.3117.4 131.2 127.2123.3128.198.181.568.776.983.178.11217.0
(總)
平均降雨
日數
12.1 12.313.3 12.0 12.011.410.39.910.311.5 11.411.5138.0
(總)
來源:澳大利亞氣象局

行政區劃

悉尼悉尼

悉尼曾經由坎伯蘭郡於1945年-1964年管轄。現時,悉尼都會區沒有總管市政的行政機構,其事務已改為由都會區內各個地方政府區域管理。地方政府區域均設有選舉議會,負責新南威爾斯州委派的各項職責。
悉尼市的範圍包括中心商業區和一些鄰接的內城區,近年透過與鄰接的地方政府區域(如南悉尼)合併擴大面積。悉尼市由悉尼市長和議會領導。有時候,悉尼市長被視為該市的代表。

悉尼的38個地方政府區域:艾士菲 奧本 賓士 寶琴山 黑城 植物灣 博活 Camden Campbelltown 加拿大灣 坎特伯雷 費菲 好萊德 康士比 獵人山 好士維 高嘉華 顧林凱 Lane Cove 萊卡特 利物浦 曼利 馬里維 摩士門 北悉尼 帕拉瑪 彭理斯 彼茲華特 Randwick Rockdale Ryde 史卓菲 Sutherland 悉尼 Warringah 韋佛利 威樂比 胡拉勒

悉尼大多數的市府活動是由州政府指導的。這些活動包括公共運輸、主要道路、交通管制、警務、幼稚園(幼稚園)以上的教育,以及重大的基礎建設項目。由於悉尼擁有新南威爾斯州的大部分人口,州政府傳統上不願意發展悉尼全市的政府機構,避免雙方因而兢爭。正因如此,悉尼經常成為州議會與聯邦議會的政治焦點。舉例,自1945年起,悉尼市的選舉範圍在至少4個時刻,被州政府大力改變,以為當時的新南威爾斯州議會的執政黨製造優勢。

正如上文所述,自1945年起,悉尼市的選舉範圍在至少4個時刻,被州政府大力地改變,以為當時的新南威爾斯州議會的執政黨製造優勢。其後,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自由黨接替,兩大黨的政府先後重新規劃選舉的範圍,將傳統上的支持他們的內郊區編入,並將傳統上不支持的撇除。
面對悉尼議會的分裂狀況,澳大利亞自由黨遂於1987年重組,將南部的郊區合組成新的南悉尼議會。據說,這是要為自由黨製造優勢,因為南部郊區一直以來是工黨的票源。
2004年,澳大利亞工黨州政府將悉尼市和南悉尼市的議會合併,恢復原狀。有評論家指,這意味著已控制州政府的工黨有意建立“超級議會”掌握大權。議會合併後,選舉於2004年3月27日舉行。獨立候選人克羅夫·摩爾(Clover Moore)擊敗倍受矚目的工黨候選人、前聯邦部長李米高(Michael Lee)當選悉尼市市長。有評論家指,這顯示選民強烈反對工黨建立“超級議會”的意圖。人口

悉尼悉尼

廣義的悉尼即所謂大悉尼包括悉尼市和附近44個小城市,面積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20萬左右。作為行政區劃的悉尼市,轄區僅有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2萬人。2003年,悉尼住有4,198,54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5.7人。悉尼是澳大利亞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4,023人。

悉尼唐人街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悉尼市民最普遍把自己的血統形容為澳大利亞人英國人愛爾蘭人。人口普查亦顯示,1%的悉尼人口擁有澳大利亞原住民血統,31.2%的生於海外。三大移民來源地為英國、大中華地區及紐西蘭。另外,不少移民來自越南、黎巴嫩、義大利、印度及菲律賓。大多數悉尼人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不少會說第二語言,最普遍的是中文(粵語和國語)、阿拉伯語(包括黎巴嫩語)及希臘語。
一些族群與最初聚居的域區結合起來:義大利人與萊卡特(Leichhardt)結合,希臘人與Rockdale和好市圍(Hurstville)結合,黎巴嫩人與Lakemba和賓士鎮(Bankstown)結合,韓國人與墾思(Campsie)、Epping結合,猶太人與邦迪(Bondi)和玫瑰灣(Rose Bay)結合,印度人與Westmead和巴拉瑪打(Parramatta)結合,華人與乾草市場(Haymarket)(悉尼的唐人街在這裡出現)結合,而越南人則與卡巴瑪塔(Cabramatta)結合。紅坊(Redfern)住有大量的澳大利亞原住民。
悉尼市民的年齡中位數是34歲,12%的人口是超過65歲。15.2%的悉尼市民的教育程度至少達至學士學位。,比全國的平均值19%為低。大約67%的悉尼市民形容自己為基督徒,最普遍的教派為天主教徒和英國國教徒。大約9%的人口並非信奉基督教,最普遍的是佛教。大約有12%沒有宗教信仰。公用事業

悉尼悉尼

悉尼市區的供水主要由悉尼水務(Sydney Water)提供,但悉尼供水及其他社區的飲用水供應商其實都是向悉尼引水局(Sydney Catchment Authority)大量購買從河道及蓄水庫收集得來的飲用水。悉尼集水主要靠水壩儲水,在上納平(Upper Nepean)水壩系列、藍山區六壩、Woronora水壩、Warragamba水壩和Shoalhaven水壩系列。歷史上集水區的最低水位引發了供水限制,新南威爾斯州政府也因此展開供水替代方案的調查,包含廢水回收與在Kurnell的海水淡化廠。 2000年時,悉尼曾因供應的飲用水含有過量微生物而使許多市民受感染送院。另外,悉尼水務亦負責城市的廢水及污水收集工作。
2006年2月8日,根據《悉尼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由於社區迴響太大,可能令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執政黨失去2007年州政府選舉票源,內閣決定放棄興建海水淡化廠,並著手研究開發地下水的可行性。當局在南部高地(Southern Highlands)和西悉尼(靠近霍斯貝利河(Hawkesbury River))發現新的蓄水層。
悉尼的天然氣和電力是由三個公司來供給的,分別是澳大利亞能源(Energy Australia)、澳大利亞天然氣與光公司(Australian Gas Light Company, AGL)及整體能源(Integral Energy)。市話與行動通訊服務則有許多公司提供。

悉尼有兩份主要日報。《悉尼晨鋒報》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是一份中左派大報,也是悉尼涵蓋大量國內外新聞,文化和商務的記事報紙;它也是澳大利亞現存歷史最久的報紙,從1831年起就開始被定期發行。它的競爭者每日電訊報 The Daily Telegraph 是一份有極右民粹主義(populist),並經常譁眾取寵(sensationalist)的小報(tabloid),為新聞公司擁有。兩份報紙都有相應的小型報紙於周日發行,分別為 Sun-Herald 和 Sunday Telegraph 。 城市規劃布局與規模

悉尼悉尼

被悉尼市區覆蓋的大片地區,以往曾劃分為超過300個域區(郵政用途),現由約38個獨立的地方政府區域管轄(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及其機構的也有大量的職能)。現在的悉尼市面積不大,占地僅含括悉尼中央商業區及鄰近的內城城區。另外,悉尼有許多用於市區的區域非正式的劃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悉尼有不少城區是不包括在下列的非正式區劃的:東部城區、山區、內西區、下北岸、北部海灘、北岸、南悉尼、東南悉尼、西南悉尼及西悉尼。
悉尼的中央商業區從首個歐洲殖民地──悉尼灣向南面延伸約2公里(1.25英里)。摩天大樓林立,歷史性的砂岩建築,如悉尼市政廳和維多利亞女皇大廈,設有公園如溫拿公園(Wynyard Park)和海德公園(Hyde Park)點綴。中央商業區東面接壤一連串的公園用地──海德公園、Domain公園、皇家植物公園及悉尼港的農場灣。中央商業區西臨旅遊勝地達令港。而中央站正是中央商業區的盡頭。喬治街是悉尼中央商業區的南北大街。在中央商業區南部,街道稍呈格狀走向,井然有序;相反,在較古舊的中央商業區北部,街道則較雜亂,這反映出悉尼早期的犍子小道的特殊發展。悉尼的街道多比澳大利亞其他城市的狹窄,也反映出其澳大利亞第一古城的特色。
雖然悉尼中央商業區早期是悉尼的商業與文化支柱,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他商業/文化區不斷向外發展。因此,二戰結束後,中央商業區的白領職位比例從60%以上下跌至2004年的30%以下。悉尼的5個最重要的外環商業區,包括南部的好士維、中西面的帕拉瑪塔,西面的賓士鎮(Blacktown)、西南面的利物浦、北面的車士活(Chatswood)及位於悉尼港北面的北悉尼。 交通

悉尼悉尼

鐵路:悉尼配備龐大的火車、巴士和渡輪網路。悉尼的火車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的集團──城市鐵路(CityRail)營運。火車在外城區提供區域往返鐵路服務, 都將匯集於在中心商務區下的城市地下鐵路中轉中心。 2000年夏季奧連會接下來的幾年,城市鐵路的性能顯著下降。大眾的憤怒,以致鐵路當局引入新時間表、雇用更多司機,並定下大基礎建設計畫,尤其是城市鐵路路線清理計畫。新時間表旨在稍減服務,以達至更可靠。在一些路線,如內西區線路段,火車服務在巔峰時刻才運作。除了自2004年的改進措施外,基礎建設的改進措施不預期會峻工,直至2010年。Template:Cite needed

鐵路發展:為回應公眾對城市鐵路(CityRail)服務差強人意的指責,紐省政府宣布新的改造計畫。這個工程名叫“路線清理”計畫,將原有的路線整合成五條新的路線: 東郊及伊拉瓦拉線(Illawarra and Eastern Suburbs Line)、班克斯鎮線(Bankstown Line)、金寶鎮快線(Campbelltown Express Line)、東山暨機場和南線 (Airport & South Line)、和西北線(North-West Line)。這個工程預期2010年竣工,造價需要10億澳元。
這個工程也包括一段新的13公里愛苹至談林線(Epping to Chatswood Line)鐵路,連線北線(Northern Line)的 Epping和北岸線(North Shore line)的卓士活(Chatswood)。沿途興建3個新的火車站包括:北賴德工業區域(North Ryde industrial area)、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和麥覺理購物中心(Macquarie Shopping Centre),預計2008年竣工。

輕便鐵路:悉尼有一條私營的輕便鐵路路線──城市輕軌(Metro Light Rail),沿舊時的貨運路線,貫通中央站至Lilyfield。悉尼單軌鐵路(Sydney MonoRail)循環行駛主要的購物區域和達令港(Darling Harbour)。該服務主要服務遊客,但因路軌覆蓋區域太小,並不便於往返。悉尼以前配備龐大的電車網路,但在1950和1960年代逐漸停辦。

悉尼悉尼

公路:悉尼配備龐大的高速公路和收費公路網路,但主要都在城郊。這是由於不少社區的居民都不希望高速公路影響到他們日常寧靜的生活。太平洋高速公路(Pacific Freeway)是澳大利亞的主要公路。

機場:京斯福特·史密斯機場(Kingsford Smith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麻薩考特(Mascot)域區,是悉尼的主要機場,也是全球悠歷悠久的仍在運作的商用機場。比較小的班克斯鎮機場(Bankstown Airport) 主要為私人和專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提供服務。Hoxton Park 和 Camden是航空訓練機場。里奇蒙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RAAF Base Richmond) 一直坐落在市中心的西北面。

交通指引:航空:國際航班,由世界各大城市直達悉尼,國內航班,由悉尼通往達爾文、佩思、墨爾本、凱恩斯、以及黃金海岸等。
火車火車來往各大小鎮,乘火車所需時間與巴士差不多,路線也相同,市內有中央火車站、市會堂火車站等,購買一張票,可與1天內不限次數來往市區內各旅遊點,是最省時省錢的辦法。
巴士長途巴士來往與各大城市,如坎培拉(5小時)、墨爾本(12小時)、凱恩斯(23小時)。悉尼市內以電氣火車(單軌電車)為主,它的特點是速度快、來往班次密集、通常從早上4:00至晚上24:00運行。另外,悉尼計程車很多,隨處招手可停,起表2元,每公里加1元。
搭乘輪船和遊艇是遊覽悉尼的最好方式之一,所有輪渡均自圓環碼頭出發,曼力為終點,行程11公里,悉尼歌劇院和悉尼港橋都可乘輪渡10分鐘到達。購物指南

美食購物

主要特產
蛋白石及其他寶石

羊毛、純棉及羊皮製品
土著人及當代澳大利亞藝術品
澳大利亞時裝
獵人葡萄酒區生產的葡萄酒
澳大利亞化妝品
購物商區
必街購物中心
由5座多層樓面的商品街、市中心、悉尼中央商場、玻璃屋、藍天花園和歷史悠久的岸濱購物廊組成。

悉尼悉尼

購物熱點
位於Castlereagh street,在這裡可以找到Dior, Chanel, Cartier, Hermes, Louis Vuitton, Versace, YSL, DKNY, Armani 和Gucci等名牌專賣店。
MLC購物中心
除了提供高級時裝外,還有幾家很棒的餐廳、一家電影院和皇家戲院。切夫利購物中心匯聚名牌百貨。
帕迪市場(Paddy's Market)
位於Hay Street,Haymarket,已有150年歷史,共設1000個攤位,出售的商品從新鮮食品到小飾品都有。緊鄰帕迪市場的是Market City,是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內附一流的餐飲店。
岩石區市場(The Rocks Market)
位於悉尼的George Street,出售貨品有禮品、古董及手工藝品,可在路邊咖啡座和酒吧享受片刻悠閒時光。
開放時間:周六、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5:00。

美食名吃
澳大利亞美食已發展出本身的風格---用特有的核果類、水果、香料及梅子,加上當地的肉類及海鮮,烹調出大膽讚嘆的菜色。

新鮮美味
澳大利亞的海鮮世界知名,不地鮪魚出口到日本做成壽司,大蝦和魚也在亞洲被大量食用。在任何近海的餐廳,您都可以享用到澳大利亞出產的鮑魚、生蚝、帝皇蟹、龍蝦或是Balmain Bugs(一種海蟹)。
獵物(野味)大餐
可曾吃過袋鼠、火雞、鱷魚、泥蟹或鱸魚嗎?

維多利亞州是澳大利亞乳酪(芝士)、、肉類、魚類、水果和野味的重要產地,由於物產富饒並擁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墨爾本理所當然的成為美食天堂,
最佳的品嘗地點包括:南亞拉區的Stkilda路、卡頓區(著名的義大利美食天堂區)的萊貢街、費茲羅區及賓士域街。
不要忘了到南門區走一趟,在那裡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亞拉河風光。
此外,位於小柏克街的中國城,也有各式各樣的中國菜。
移步換景
悉尼,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以及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城市,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她建在世界上最漂亮的港口之一,悉尼港的附近。從AMP中心塔的悉尼塔觀望層上可以觀賞到360度視角的悉尼全景。而從悉尼港大橋或者從貝朗瞭望台上則可更近地觀賞悉尼港。 悉尼有各種娛樂項目。在悉尼歌劇院你可以欣賞到芭蕾舞,歌劇和舞台劇等表演。在悉尼港口邊,緊鄰環形碼頭處,你可以找到岩石區。這是澳大利亞首批歐洲移民的落腳地。在這裡,你可以見到多姿多彩的街景和重新修復的典雅的建築。這些建築中有各式餐廳,娛樂場所以及各種商品專賣店。在悉尼,你可以享受美食,美酒,在悉尼港遊船上觀景就餐,購物,到賭城遊樂場盡興,以及參觀海洋世界水族館。在悉尼, 你可以享受不盡的陽光、沙灘和海浪,因為從市區驅車不遠就可抵達風光旖旎的太平洋海岸。

文化特色

悉尼擁有本地的音樂與劇場團體,包括悉尼交響樂團、悉尼戲劇團及悉尼舞蹈團。

悉尼悉尼

一年一度的文化 盛事,包括新南威爾斯州藝術館舉辦的比賽──阿切博爾德獎(Archibald Prize),以及在1月舉辦的音樂、劇場與視覺藝術慶典──悉尼節。
悉尼歌劇院有5個劇場,有能力主辦一系列的表演模式。2006年7個月裡,悉尼歌劇院是全球第三大熱鬧的劇團──澳大利亞歌劇團的所在地。其他場地包括悉尼市政廳、城市演奏廳、新南威爾斯州劇場及碼頭劇院。
悉尼交響樂團於悉尼歌劇院表演。悉尼舞踏團20世紀末在編舞家肖恩·墨菲(Graeme Murphy)的領導下也備受推崇。
悉尼擁有許多博物館,最大的要屬澳大利亞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主要為自然史與人類學)、發電廠博物館(Power House Museum,科學、科技與設計)、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悉尼當代藝術館(MuseumofContemporaryArt)、澳大利亞國家海事博物館,另外還有一些較小型的博物館,如:悉尼博物館(MuseumofSydney,MoS,地方史)。
市區內也有許多自然空間。位在市中心的有中國友誼花園、海德公園與皇家植物園。大悉尼區還有數個國家公園,其中包括全球第二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皇家國家公園(第一位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占地132平方公里。

教育

1850年創辦的悉尼大學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學,是澳大利亞第一所大學。悉尼是不少澳大利亞著名大學的所在地,澳大利亞還有五所其它公立大學主要在悉尼辦學:新南威爾斯大學、麥覺理大學、悉尼科技大學、西悉尼大學及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6個校園,2個設於悉尼)。在悉尼開辦附屬校園的有澳大利亞聖母大學及臥龍崗大學。
悉尼有4所跨校園的公立技術及進修學院,在第三層面提供職業訓練:悉尼技術學院、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西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及西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
悉尼有公立學校、教會學校及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包括幼稚園(幼稚園)、國小及中學。特殊教育由新南威爾斯州教育及訓練部管轄。悉有有4個州轄教育區,協調919所學校。選擇性學校是根據某些標準(通常是學術測試)錄取學生的高等中學。

景點列表

悉尼悉尼水族館
澳洲博物館 達令港皇家植物園與領地區
玫瑰灣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悉尼大橋
悉尼歌劇院岩石區邦迪海灘
海德公園史蒂芬港新南威爾斯藝術館
麥克里起爾夫人的椅子奧林匹克體育場中央海岸
澳大利亞悉尼市一個大型綜合性文藝演出中心,以建築形象獨特而著稱於世。它建在悉尼港內一塊伸入海面的地段上,東、西、北三面臨水,南面對著植物園。

悉尼歌劇院

悉尼悉尼

為興建這座歌劇院於1955年舉行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從233個方案中選定丹麥建築師J.伍重的設計。1966年伍重辭去劇院總建築師職務,剩下的室內設計由澳大利亞建築師完成。歌劇院從1959年破土動工,1973年全部竣工。
悉尼歌劇院建築總面積 88258平方米,包括一個有2690座的大音樂廳,一個有1547座的歌劇廳,一個可容500 多人的劇場和一個小音樂廳。此外,還設有排演廳、接待廳、展覽廳、錄音廳以及戲劇圖書館和各種附屬用房(如餐廳、售品部等),共900多個房間,同時可容6000多人在其中活動。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 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裡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
伍重參加設計競賽方案過於簡略,後來在工程進行中遇到了一系列複雜而困難的技術課題。例如起初構想那些巨大的殼片是鋼筋混凝土殼體結構,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只能將每一個殼片劃分為一條條鋼筋混凝土的肋券,再分段預製,然後才能組合成整體。為了減少施工的困難,又將全部殼片改為同樣的曲率,使每一個殼片都相當於假想半徑為76米的圓球表面的一部分。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的結構,用去8年時間,施工也費時3年多。工程預算700萬美元,實際費用達12000萬美元。
悉尼歌劇院設備完善,使用效果優良,是一座成功的音樂、戲劇演出建築。那些瀕臨水面的巨大的白色殼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綠樹的襯映下,婀娜多姿,輕盈皎潔。這座建築已被視為悉尼市的標誌。

第27屆奧運會主辦城市

悉尼悉尼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來自全球200個代表團的11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20世紀最後一次奧運會——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奧運會28個大項、300個小項的角逐。比賽項目之多為歷屆奧運會之最。在奧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他們向人類的生理極限發起挑戰,展示出較高的競技水平,共創造了34項世界紀錄,77項奧運會紀錄,3項奧運會最好成績。

悉尼(Sydney)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首府,重要的政治、經濟和金融中心,也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城市,悉尼1993年贏得第27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之後,開始了場館建設。奧運會比賽場館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實用性、功能性,配套設施齊全。

奧林匹克公園

位於悉尼市霍姆布希灣,距離悉尼市區14公里。奧運會的大部分項目都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行。

悉尼奧運村

位於奧林匹克公園附近,與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直線距離約700米,步行20分鐘。距市中心約20.5公里,有鐵路、公路及輪渡等公交路線連線。全村占地面積90公頃,有1150套永久性寓所和特別設計的標準房,是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可容納所有項目運動員的奧運村。為了利用太陽能,奧運村90%的住房都朝北。村內分國際區和居住區。國際區為各代表團公共活動場所,有來客接待處、網咖遊戲機檯球等娛樂場所,商店、郵局、銀行、理髮廳、電話間等。居住區根據住者的不同文化、不同習慣提供各種服務設施,如醫療服務、娛樂設施、新聞與信息服務、通信郵政服務、商業服務中心等。

記者村

悉尼悉尼

位於悉尼西部的利德康布,距國際廣播中心,主新聞中心4公里。記者村根據記者和電視工作者的特別需要設計,有6000個床位,分單人間和雙人間。配備有臥室、浴室、廚房、冰櫃、家具、電話和電視。

新聞服務

悉尼奧運會為電視廣播工作者、新聞攝影記者提供了最佳工作環境,以保證新聞工作的順利進行,更快、更準、更好地報導奧運會信息。①國際廣播中心 位於悉尼奧林匹克公園與奧運村之間,包括悉尼奧運會電視廣播組織,世界電視廣播機構。占地約6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廣播中心。廣播中心全日24小時工作,提供制證、諮詢、行政及服務性支持等。商業區設有娛樂、餐飲等。②主新聞中心 鄰近奧林匹克公園的奧運會主體育場,占地35000多平方米。有600多名新聞記者的公用工作間,簡報、成績服務中心,奧運會組委會新聞工作中心,商業設施和服務。還有一個800座位的禮堂作為新聞發布會會場,配備有投影裝置、同聲翻譯裝置,並向國際廣播中心和奧運賽場傳送。還設有攝影實驗室,使於沖曬。③分新聞中心 在30個賽場設立分新聞中心。新聞中心有工作間、新聞發布會會場以及採訪通訊服務設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