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紫油厚朴

恩施紫油厚朴

厚朴性味歸經:辛、苦,溫。 (一)種名。 厚朴。

簡介

恩施紫油厚朴是湖北省恩施州的傳統名貴中藥材,因主產區位於雙河鄉雙河橋,又名“雙河厚朴”。恩施州栽培歷史悠久,產品質優、色紫、油潤,故稱“紫油厚朴”。恩施市雙河橋的紫油厚

恩施紫油厚朴恩施紫油厚朴

朴最為著名,數量多,樹齡長,被譽為上品。2005年8月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獲得保護。

歷史淵源

據《名醫別錄》載“厚朴,今出建平(恩施原屬建平郡)、宜都極厚、肉紫色為好”。蘇頌也認為“皮極鱗皺而厚,紫色多潤者佳,薄而白者不佳”。李時珍《本草綱目》曰“其木質樸而皮厚,味辛烈而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諸名”。《實用中醫藥》(1958年熊夢緒著)載:“厚朴產四川、湖北等地……以鄂西、川東一帶生產的品質最好,……均以皮部肉厚達3分(即1cm)左右,香濃油多,質細色紫,嚼之無渣,味帶辛辣的為佳”。《湖北省林業志》載:“厚朴,恩施雙河橋所產最為著名,皮厚、質細、油性重、香氣濃、斷面棕色、內表深紫色,稱為‘老山紫油厚朴’,被譽為上品”。20世紀初,雙河厚朴已遠近聞名,形成了一套嚴格、獨特的採收、加工技術。因其質地以“紫色而油重”為特徵,故冠名為紫油厚朴,並成為馳名的地道藥材品牌。因此,其名稱是以品質為內涵,依品質最好的產地川東(歷史上恩施曾屬四川)和表征優良品質的外觀(紫色而油多)兩個方面命名的。研究認為:恩施紫油厚朴是鄂西地區(包括重慶,即原川東地區)的小凸尖葉型地方品種,經過恩施獨特的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厚朴商品藥材,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是湖北省馳名的地道藥材。

生產情況

恩施是紫油厚朴原產地,也是中國厚朴的集中產區。恩施市雙河鄉(2001年鄉鎮機構合併,雙河鄉合併到新塘鄉[4])厚朴種植歷史悠久,該鄉水杉壩農民16世紀就開始栽種厚朴,並世代相傳。《施南府志》載“凡生兒育女,須栽厚朴一坡(一般100餘株),待兒女長大成人,砍伐剝皮,經加工後出售,

紫油厚朴基地紫油厚朴基地

以備婚嫁用物”,如此代代相傳至今。因此恩施雙河產的厚朴樹齡長、皮厚、香氣濃、油性重、質量好。通過在恩施多處發現的公元1841年(清道光21年)刻有府縣頒布的種桑、植桐、栽漆、育厚朴、播烏桕勸令的石碑,可以看出,清代當地政府已經對厚朴的種植進行指導。20世紀70年代,國家在厚朴主產區建立了湖北恩施(雙河)、四川都江堰、廣西資源、浙江景寧四個萬畝厚朴基地,恩施雙河為其它產區提供了大量厚朴種子、種苗。厚朴的種植、加工一直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20世紀初,雙河厚朴已遠近聞名,引來了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客商,他們長年駐地加工、收購和外銷,並且將周邊相鄰縣市的厚朴集中在水杉壩加工,產品由各地藥商運到沙市、長沙、武漢後,再整裝出口香港、日本及東南亞等地,形成了厚朴收購、加工、銷售集散地。當時的商品加工質[5]量、規格要求相當規範,操作技術要求嚴格,並形成了一套嚴格、獨特的採收、加工技術。

20世紀70年代國家投資在建設了四大厚朴藥材基地,恩施萬畝紫油厚朴基地是其中之一

恩施紫油厚朴基地恩施紫油厚朴基地

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厚朴市場行情飆升,當地農民無節制的砍伐,導致厚朴面積銳減,至20世紀90年代初,恩施成年厚朴林留存面積不足萬畝。而厚朴採收年限在15年以上,造成接下來10多年內,紫油厚朴有名無貨的尷尬局面。

2001年厚朴同時列入國家和湖北省科技攻關計畫,2006年厚朴又被列入“十一五”重大項目“湖北省地道藥材生產和質量規範體系的建立”,2010年厚朴又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六個重點地道藥材品種。建成了以恩施新塘鄉雙河管理區長嶺崗為中心的厚朴規範化種植基地5000畝,同時建成了相應的恩施紫油厚朴良種繁育基地。其中建立了母本園500畝,育苗基地250畝,指導公司和農民辦育苗基地500畝。年提供優質厚朴種子10000公斤,苗木400萬株,為從源頭上控制種子、苗木質量,提高厚朴規範化種植水平創造了條件。同時輻射周邊厚朴種植面積近30萬畝,種植規模在中國國內首屈一指。

2010年恩施市種植面積31.2萬畝,最高年收購量是1988年的2120.8噸,占當年中國厚朴(包括溫朴)收購量的60%,2010年前幾年的年產量在1000噸左右,仍占中國厚朴(包括溫朴)產量的30%。優良的地方品種和長期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初加工技術,賦予了恩施紫油厚朴更多的文化底蘊,並於2005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3]

藥用特性

厚朴為木蘭科植物厚朴或凹葉厚朴,分布於長江流域和陝西、甘肅南部,是中國二級珍稀保護植物,以乾燥的乾皮、枝皮、根皮入藥。是中國傳統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屬限量收購的中藥材品種。厚朴在中國具有悠久的生產、加工和套用歷史,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歷代本草都有收載,也為各版《中國藥典》所收載。厚朴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效:行氣燥濕,降逆平喘。[5]有化濕導滯、消炎消脹、止咳平喘等功效;花蕾也可入藥,有理氣開郁、化濕的作用。臨床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赤白下痢、氣滯冷痛、肺氣壅滯、咳嗽氣逆等症。近代臨床報導,單味紫油厚朴煎劑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有一定療效。[2]厚朴藥理作用廣泛,是國內治療腸胃疾病中成藥的重要組方之一,中國製藥工業中,利用厚朴配方的中成藥就達200多種。中國醫學寶庫中的千古良方——藿香正氣方中就有厚朴。藿香正氣水、香砂養

厚朴植株厚朴植株

胃丸、開胸順氣丸、柴胡舒肝丸、胃腸安丸等20多種常用中成藥大品種的主要原料藥就是厚朴。以厚朴為原料的多種中成藥大品種已經入選《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同時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與和厚朴酚的提取,厚朴葉的加工和出口,開創了厚朴資源綜合利用的新途徑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05年8月25日起對恩施紫油厚樸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公告2005年第112號)。

保護範圍

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的建議的函》(恩市政[2004]6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北省恩施市轄行政區域的崔壩鎮、沙地鄉、太陽河鄉、紅土鄉、新塘鄉、白果鄉、板橋鎮、盛家壩鄉等8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厚朴。

(二)栽培技術。1、立地條件:選海拔600至1700m、黃棕壤或棕壤、pH值5.5至6.5的土壤肥沃,環境無污染的地方栽培。2、種子採集與貯藏:每年9月,在原產地區域內採集10年以上的厚朴樹的成熟種子,進行處理貯存。3、選種:在播種前,選種子飽滿,色澤鮮亮,千粒重不低於140g。4、播種、育苗:每畝播種不少於24kg;苗木高不低於30cm,地徑≥0.8cm。5、移栽:採取穴栽穴施技術。移栽穴深20至30cm,寬30至50cm。每畝100株(株行距約2.6×2.6m)。田邊地角因地制宜栽培。

(三)採收與加工。1、採收:夏至前後,選樹齡10年以上的成樹採收。採收方法:從樹生長的地表每間隔40cm左右橫向割斷樹皮,然後順樹幹縱割,用起皮刀剝取樹皮,較細小的分枝和樹根,用小木槌捶打,使皮木分離,然後剝取樹皮。2、加工工藝:工藝流程:分檔――瀝水――發汗――乾燥――蒸軟――捲筒――扎線――切齊――乾燥――包裝――入庫。工藝要求:將樹幹皮置於沸水中煮5至8分鐘,取出堆置潔淨處,覆蓋青草“發汗”,待內表面呈紫褐色或棕褐色時,捲成雙筒狀,用十字堆碼法,自然晾乾。根皮和枝皮自然晾乾。

(四)質量特色。1、感觀:乾皮:呈單捲筒狀或雙捲筒狀,外表面黃褐,有細密的縱紋。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劃之顯油痕。斷面纖維性,顯油潤。根皮:呈單捲筒狀或不規則的塊片,表面土黃色或灰褐色,內表面棕色,斷面纖維性。枝皮:長條狀或捲筒狀,外表面褐色,內表面紫褐色,斷面纖維性。氣味:氣香,味辛辣、微苦。2、理化指標:厚朴酚、和厚朴酚總量(C18H18O2),乾皮、根皮≥4.0%,枝皮≥2.5%,水分≤14%(均以乾燥物計)。

專用標誌使用

恩施紫油厚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恩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