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也叫“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它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在南亞次大陸東部,頂點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面積6.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平均海拔10米。三角洲匯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格納河三大水系,河道密布。南部為沼澤地和紅樹林,當地稱“松達班”。7—9月雨季,加上孟加拉灣潮水頂托,三角洲常受淹。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農業發達。人口密集,為南亞重要經濟中心之一。盛產黃麻水稻甘蔗等。交通發達,大部分河流可通航,里程達1萬公里以上。在三角洲內,河流多支叉,井游移不定。平均海拔不足10m,土層深厚肥沃,水網密布,是盂加拉國與印度重要的農業區,也是世界黃麻的最大產區。主要城市有加爾各答(印度)、達卡、吉大港(孟加拉國)等。

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條,在入孟加拉灣處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這裡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種植區。河口部分有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河網密布,海岸線呈漏斗形,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恆河口附近,形成強烈的潮水,鋪天蓋地地湧向恆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積洪水泛濫。

形狀構成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的水系恆河三角洲的形狀呈三角形,被認為是一個“弓形”三角洲。其面積超過105,000平方千米。儘管三角洲本身主要位於孟加拉國和印度,但是其北方的不丹中國尼泊爾的河流都流入這裡。三角洲大約三分之二的面積位於孟加拉國。三角洲的大部分由衝擊土構成,向東則轉變成紅色或紅黃色的紅土。土壤中包含大量的營養和礦物質,非常有利於農耕。恆河三角洲由迷宮般的河流、沼澤、湖泊和洪積平原所組成。恆河三角洲可分為2部分:東部(活躍區域)和西部(不活躍區域)。

儘管面臨以下的危險:季風引發的洪水、從喜馬拉雅山脈奔流而下的融化的冰雪、還有可怕的熱帶氣鏇,三角洲上還是擠住著1.15億到1.43億的人口。孟加拉國的很大一部分都位於恆河三角洲上,該國許多人依靠三角洲生存。恆河三角洲共供養著超過3億的人口,而住在恆河盆地的人口大約有4億,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河流域。恆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密度超過200人/km²,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大約三分之二的孟加拉人從事農業,在三角洲肥沃的泛濫平原上種植農作物。恆河三角洲的主要農作物有黃麻、茶葉和水稻。漁業也是三角洲地區一個重要的活動,類是該地區許多人主要的食物來源。1970年11月,20世紀最致命的熱帶氣鏇襲擊了恆河三角洲地區。恆河在流經古城科爾卡卡(Kolkata)之後,注入沼澤地和水道縱橫交錯的孟加拉灣,它們一道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周圍森林之中,棲息著大量珍禽異獸,包括孟加拉虎和印度巨蟒

人口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儘管面臨以下的危險:季風引發的洪水、從喜馬拉雅山脈奔流而下的融化的冰雪、還有可怕的熱帶氣鏇,三角洲上還是擠住著1.15億到1.43億的人口。孟加拉國的很大一部分都位於恆河三角洲上,該國許多人依靠三角洲生存。恆河三角洲共供養著超過3億的人口,而住在恆河盆地的人口大約有4億,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河流域。恆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密度超過200人/km&sup2,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農業和漁業

大約三分之二的孟加拉人從事農業,在三角洲肥沃的泛濫平原上種植農作物。恆河三角洲的主要農作物有黃麻、茶葉和水稻。漁業也是三角洲地區一個重要的活動,魚類是該地區許多人主要的食物來源。

鏇風和洪水

1970年11月,20世紀最致命的熱帶氣鏇襲擊了恆河三角洲地區。

2003年2月,一次強熱帶風暴襲擊了本地區

水文海潮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口(Henghe-Bulamaputelahekou)豐水多沙的強潮河口。位於印度洋孟加拉灣北部頂端。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口往下稱博多河,下游又有梅克納河注入,形成梅克納河口灣入海。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三角洲沿海寬度約500公里,其上水網密布,河汊相連。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平均流量分別為11600及19200米3/秒,兩河年平均輸沙量約為16.7億噸。相對而言,梅克納河的流量及輸沙量都很小。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口輸出的泥沙雖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但由於大部分泥沙都被輸送入附近的海下恆河海槽,形成巨大的海底沖積錐(見印度洋)。所以三角洲最近幾個世紀以來沒有明顯的增長。不過,也有人認為,三角洲地區的下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河口潮差大,大潮可達6米,小潮也有2米。鹽水影響可上溯達150公里。由於潮差大,潮汐平原發育,可離開海岸伸入陸地達150公里。三角洲西部的潮汐平原上有很多廢棄的分流汊道,因潮流作用,這些汊道仍可維持深達30米的通道。灣口較寬,漲、落潮流路明顯不同,口外有潮流沙脊。三角洲地區每年都要遭到氣鏇性風暴的襲擊,以8~11月最頻。孟加拉灣的南寬北窄的形狀,特別有利於風暴潮增水的加大。又由於潮差大,潮汐平原地勢平坦,因此,風暴潮來臨時常淹沒大片的土地,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構造運動和地貌成因導致了三角洲西部抬高,近5~6個世紀以來淡水出海卻明顯地偏向三角洲東部。因此,除了雨季外,西部的分流河汊淡水流量很少,致使鹽水沿河上溯距離較長。儘管三角洲西部由河流上游輸入的泥沙減少以及三角洲本身自然壓實下沉等原因,但強潮作用,沉積物仍然在高潮線附近淤積,造陸作用一直在進行,泥沙來源是岸灘的侵蝕。據統計,在過去的40年左右中,一些三角洲前緣後退了約15米。胡格利河在三角洲的西部,歷史上曾是恆河的主要出海水道。該河感潮河段約280公里長,河口為強混合型,沒有垂直鹽度梯度,洪水期灣口鹽度低達8,枯水期鹽水也可上溯到離灣口140公里處。恆河每年只有4%左右的泥沙輸入胡格利河,但由強潮流自外海向上游搬運泥沙的優勢在全年中持續的時間較長,使得河口灣上段變得越來越寬淺。大潮期間胡格利河口灣上段常有涌潮出現,最高時可達2.5米,前進速度為每小時30公里。為了解決鹽水入侵所帶來的灌溉、城市用水及河道淤淺問題,印度於1970年在恆河上建立了一個攔河壩,以保證長年都有淡水流經胡格利河。

三角洲濱海一帶生長有茂盛的紅樹林,共占地8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紅樹林區之一,當地的居民稱這裡為“美麗的森林”(Sunderbans)。由於人口的壓力,過去2~3個世紀中,紅樹林的覆蓋面積估計減少了一半。本河口區是一個生產率較高的區域。每年的6~8及11~2月是硅藻大量繁殖的季節。

生態環境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主要屬於熱帶濕潤氣候區,西部的年降水量有1.5到2米,而東部則要達到2-3米。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一月,最熱的月份是四月和五月。一月平均氣溫為14-25°C,四月平均氣溫為25-35°C。6月是最潮濕的月份,平均降水量達到330mm。(平均氣溫系加爾各答)恆河三角洲的瀕危動物有孟加拉虎印度蟒雲豹亞洲象鱷魚,它們都生活在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據信大約有1,020隻孟加拉虎棲息在孫德爾本斯。在恆河三角洲的孫德爾本斯估計有30,000頭梅花鹿。在三角洲發現的鳥類有翠鳥山鶉啄木鳥知更鳥。在三角洲能發現2種江豬:伊洛瓦底江豬和恆河江豬。伊洛瓦底江豬不是真正的江豬,只是從孟加拉灣進入三角洲。恆河海豚是一種真正的江豬,但是已經極為罕見,屬於瀕危動物。

未來恆河三角洲居民將要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這主要是由於該地區地面沉降,部分是由於氣候改變。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能造成孟加拉國600萬人失去他們的家園。溫度升高也將給恆河三角洲帶來更嚴重的洪水,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積雪和冰川德融化速度將會增快。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它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條,在入孟加拉灣處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這裡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種植區。河口部分有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河網密布,海岸線呈漏斗形,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恆河口附近,形成強烈的潮水,鋪天蓋地地湧向恆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積洪水泛濫。

環境保護

海平面的不斷上升,使廣袤肥沃的恆河三角洲的諸多島嶼面臨著洪水的威脅,它會給印度和孟加拉國帶來環境災難和難民危機。在漫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人是哥拉馬拉島的村民,就連穿著紫、橙、綠色莎麗的婦女們在奮力抵抗海潮。對島民們來說,每一天的開始和結束都毫無二致。每當黃昏降臨,人們就回到茅草屋裡。早晨,海堤就會遭到破壞,工作再次開始。孫德爾本斯廣袤而低洼,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區,70歲的達斯在這裡度過了一生,而他將在有生之年第三次失去家園。在這裡,全球變暖是一個現實,而不是預言。

在整個三角洲上,房屋被夷為平地,田地被變本加厲的季風蹂躪,人們的生計被摧毀。這些事實確認了專家們之前的警告:在全球變暖面前,那些最無辜的人們遭受的影響卻最為嚴重,也最缺乏適應和自救措施。對這些島民來說,修築粘土牆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孫德爾本斯面積廣大,橫跨了三分之一的印度和三分之二的孟加拉國。這裡匯聚了亞洲兩條最大的河流: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河面廣闊、河水奔流,浩浩蕩蕩地流入孟加拉灣。然而,孫德爾本斯問題的源頭卻遠在2400公里(1500英里)之外,恆河發源地喜馬拉雅冰川的消融升高了河流和海平面。羅哈恰拉島本來與哥拉馬拉島咫尺相望(就在東邊不到2公里的地方),現在已經沉沒在波浪之下。這座島嶼是兩年前被海水吞沒的,導致七千多人無家可歸。哥拉馬拉島本身在過去5年中也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北面的薩格爾島現在居住著兩萬名因海水侵蝕而失去家園的難民。

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
加爾各答加達烏普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地質學家蘇加塔·哈茲拉指出,孫德爾本斯的居民是第一批氣候變化難民。“這些人是全球變暖的受害者,”哈茲拉說,“喜馬拉雅冰川的加速融解使河流水量暴漲,河水在人們居住的平坦三角洲上橫衝直撞。孫德爾本斯和住在印度一側的四百萬人危在旦夕。在過去幾十年里,該地區失去了72平方英里(約19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個地區都在經歷一場災難,其嚴重性完全可以看作即將到來的情況的警告。”25歲的吉塔·潘達赫住在哥拉馬拉島上的一座小村子裡,村子外出的唯一途徑是泥濘的防波堤旁的一條羊腸小道。她都不得不淌過三公里又深又滑的爛泥才能到市場。

洪水在孫德爾本斯很尋常。這裡河汊縱橫,數以百計,來自西藏、不丹、印度和尼泊爾92%的水量都匯集在這裡。其中大部分水都在季風期間到來,平均要淹沒掉33%的鄉村。隨著孫德爾本斯海平面不斷上升,死亡相繼,批評家們認為印度政府仍然為了保護一己私利,毫不顧及那些容易受害的人們。在過去幾年中,印度逐漸修起了一條長達3300公里長的壁壘,悄無聲息地把自己與比自己還窮得多的鄰居——孟加拉國隔離起來。僅在2004年以來,印度修建的藩籬長度就達2500公里,大部分都越過了孫德爾本斯的邊緣。今天,印孟兩國邊境已經被兩道高達3米的有刺鐵絲網隔離起來。新德里認為,這道籬笆是為了“擋住”可以預見的孟加拉難民潮而修建的,這個鄰國人口稠密,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容易遭受巨大的洪災。

前景

未來恆河三角洲居民將要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這主要是由於該地區地面沉降,部分是由於氣候改變。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能造成孟加拉國600萬人失去他們的家園。溫度升高也將給恆河三角洲帶來更嚴重的洪水,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積雪和冰川德融化速度將會增快。美麗的恆河三角洲,承擔了喜馬拉雅山92%的融化雪水。但是,近年來,由於全球變暖,印度恆河三角洲以及南部的洪水爆發頻率正從10年一次加快到一年幾次,不可預期的洪水和海嘯正頻頻在這片土地上肆虐,塗炭生靈。

奇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著很多有趣的、恐怖的、壯觀的、奧妙的無窮生物和現象,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本期任務將對世界各地著名的、奇特的大自然現象景觀進行闡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