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野生紅菇

德化野生紅菇

德化野生紅菇,菌蓋寬4—9厘米,扁半球形,後平展至中下凹,幼時粘,無光澤或絨狀,中部色深紅至暗(黑)紅,邊緣較淡呈深紅色,蓋緣常見細橫紋。菌肉白色,厚,常被蟲吃。味道及氣味好。菌褶白色,老後變為乳黃色,近蓋緣處可帶紅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菌柄長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側或基部帶淺珊瑚紅色,圓柱形或向下漸細,中實或鬆軟。孢子印白色或極淡的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狀體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長環境

野生德化紅茹 野生德化紅茹

德化野生紅菇系珍貴的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尚處試驗階段。野生紅菇分布在海拔350~850 m山林地帶,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坡度10 ~45°的緩坡地至斜坡地。年均氣溫18~20℃,年降雨量1700~1900 mm,生長地域蔭蔽,相對濕度60%~85%。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主要分布在美湖、春美、大 銘 、湯頭、葛坑、楊梅、桂陽、水口等鄉鎮植被豐茂、氣溫較低、相對濕度大的闊葉林混交地 ,地表層由枯枝落葉形成腐殖質層,厚度一般3~5 cm,養分豐富。野生紅菇發生初期扁 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菌蓋大紅帶紫,中部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褶白色,味道柔和 。夏秋季節,野生紅菇呈單叢、散生或小區域群生於林間腐殖層地帶,菇柄基部著生多條 白色索狀菌絲,向下延伸,成為菌與根之間的外生菌根。

營養與使用

德化野生紅茹素有天然營養珍品之美譽 德化野生紅茹素有天然營養珍品之美譽

紅菇身含有5種多糖、16種胺基酸和28種脂肪酸。多糖含量約為2.47%,其中單糖和寡糖占總糖的33.9%,胺基酸含量14.7%,其中人體必需、半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54.4%。紅菇乾品每百克含蛋白質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鈣23毫克,磷500毫克,維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有“菇中之王”的美稱,系天然營養佳品。其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並含有人必需的多種胺基酸等成分,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效,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同時它含有多糖類抗癌物質,有利於血液循環,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抑制癌細胞轉移,對治療療急性脊髓視神經症也有一定的療效。具有治療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和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及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和產婦出血過多等疾病,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明、清兩朝,每逢中秋節前,當地官府必派人護送一批紅菇到京都進貢,因而小北斗紅菇馳名遐邇。

紅菇的菌絲不能分離,故至今無法進行人工栽培,日見珍貴。的桿同其它菇不一樣,不但不脆,而且質硬帶有韌性。採摘時要用削菇的竹籤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層,才能把它撬起來。紅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蟲常有毒涎染菇上,為免中毒,鮮菇煮食時應同時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藍色,則菇有毒,棄之勿食。

在福建閩南地區,婦女分娩時必食紅菇補充營養;在廣州、香港及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據《本草綱目》所載:“紅菇味清、性溫、開胃、止瀉、解毒、滋補、常服之益壽也”。可見,紅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紅菇有脾肝補血、健胃強腎之功效。當地人口味不佳時,常用紅菇調和胃口;小孩泄瀉用紅菇蕾燉湯可止瀉;婦女坐月子吃些紅菇滋補健身。所以紅菇又有“南方紅參”之稱。當地燉雞、燉鴨、燉蛋、燉豬肚、燉豬排之類配些紅菇不僅使其色彩奪目、更能使湯水增甜、味道鮮美。由於紅菇既是古往今來的天然味素又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為請客宴會、迎賓送禮的名貴上菜和饋贈佳品,暢銷于海內外。紅菇具有獨特的生長環境,當地諺語云:“從來無種,四季無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紅菇的這一特徵。它自古以來既無花又無種,一年一度自然生長,在高溫高濕的氣候下生長。它生長的地域更為獨特,只生長在茂密椴木樹下的沃土上。它雖然無花無種,但卻有傳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這塊故土上茁壯生長。采菇者年復一年依舊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紅菇,菌蓋正面深紅,中心暗紅,並有橫皺紋,菌蓋腹面菌褶細密均勻,呈淺灰藍色,菇腳矮圓不空心。葉蓋全開並有破裂的紅菇,則是將要過時的菇,但湯味好,未開傘的菌食來無渣。葉蓋半開型如腳踏車搖鈴的紅菇,屬上等紅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調上幾個就獨到好處。未開的紅菇蕾,雖然未過到成熟期,卻甜嫩可口。紅菇便於保存,曬乾後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不僅久不變質還會放出陣陣芳香,使人心曠神怡。

產品鑑別

色彩鮮艷的紅菇是質量上乘的標準,紅到根部的紅菇方是真正的好紅菇。菇傘完全張開的太老了;菇傘沒有全部張開的,傘張開一半,傘沿與根部脫離,但又半張不張的最佳,口感最好。

“大”紅:菇面中間暗紅,外漸淺。菇底褶要粗帶藍底。這是“正”紅菇,土話說“大”紅,這種紅菇煮湯,紅亮亮的湯水啊,鮮甜,但菇肉很渣不好吃。民間有說正紅作藥引之說。

“二”紅:平時賣的這種比較多,品質也不錯,與大紅的區別就是煮湯後沒大紅那么鮮紅甘甜,若用泡茶說法就是少幾泡水。但菇肉與湯都適宜。

松皮紅:這個好看不好吃啊,曬乾後勉強當雜菇煲,有人用這種充紅菇。

最怕是用染色的菇。所以菇不是越紅越好,紅得太均勻的菇,又可能是假。

拿小塊咬咬,正紅會香甜回甘。松皮紅的,就澀了去。

有野生菌特有香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