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亮妻

微生亮妻,國家地區是中國,出生地是四川廣元。

《微生亮》明月峽中有二溪東西流,宋順帝昇平二年,溪人微生亮釣得一白魚長三尺,投置舡中,以草覆之。及歸取烹,見一美女在草下,潔白端麗,年可十六七。自言:“高唐之女,偶化魚游,為君所得。”亮間曰:“既為人,能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為不得。”其後三年為亮妻,忽曰:“數已足矣,請歸高唐。”亮曰:“何時復來?”答曰:“情不可忘者,有思復至。”其後一歲三四往來,不知所終。(出《三峽記》)

基本資料

高唐神女化為白魚的傳說記載見於《三峽記》:“明月峽中有二溪東西流,宋順帝升明二年,峽人微生亮釣得一白魚長三尺,投置船中,以草覆之。及歸,取烹之,見一美女在草下,潔白端麗,年可十六七,自言‘高唐之女,偶化魚游,為君所得。’……其後三年為亮妻,忽曰:‘數已足矣,請歸高唐’……”(15)高唐神女化為白魚的傳說雖出自南北朝,但周《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載顓頊化為魚婦的神話可能源自同一個原始版本,故此學者張君先生推斷:高唐神女的主要原型是女性的顓頊,“楚人的先妣顓頊早是男性化為先祖,但在楚人‘高豐某’廟中供奉的卻是保持著女性特徵的顓頊——高唐。”儘管顓頊為女性說並未得到多數學者認同,但它卻是原始氏族社會生活之折射,原始人類的祖先崇拜始於母神——先妣神的崇拜。顓頊由女性而男性化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的演進歷史,是社會變革引起人們神靈信仰對象演變之見證。

《微生亮》明月峽中有二溪東西流,宋順帝昇平二年,溪人微生亮釣得一白魚長三尺,投置舡中,以草覆之。及歸取烹,見一美女在草下,潔白端麗,年可十六七。自言:“高唐之女,偶化魚游,為君所得。”亮間曰:“既為人,能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為不得。”其後三年為亮妻,忽曰:“數已足矣,請歸高唐。”亮曰:“何時復來?”答曰:“情不可忘者,有思復至。”其後一歲三四往來,不知所終。(出《三峽記》)

相關典故

人類對女神的崇拜,是一種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我們在希臘、羅馬神話、埃及、印度神話、北歐神話中,見到了美神、愛神、命運之神等眾多的女神形象。中國的女神崇拜歷史更為悠久,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1983年,在距今約5500年的遼寧牛河“紅山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了一座“女神廟”,女神的雕像運用粗獷的線條刻畫出裸體、豐乳和肥碩的特徵,被學者們稱之為“中國的維納斯”。古代的長江三峽地區由於是巫文化的發祥之地,也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解體較晚的地區,使它成為產生中國神話的沃土和搖籃,也成為產生女神的沃土和搖籃。有關中國女神的最早文字記載始見於《楚辭》,眾多的女神和神性美女也出現在《楚辭》之中。其中既有三峽本土女神,也有外地傳人的女神,僅在屈原作品中載述的女神便有十餘位之多,現將她們展示如下:女媧。傳說為化萬物、摶土為人的原始女神。《說文》:“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風俗通》:“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其神性相當於《聖經》中之夏娃。

屈原《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著名神話學者袁珂先生考證說:“女媧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偉大的一位女神,她的名字始見於《楚辭"天問》。”塗山氏。傳說禹在南方治水時娶塗山女為妻。《尚書"臬陶漠》“予……娶於塗山。”《華陽國志"巴志》載:“禹娶於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屈原《天問》“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在北方正統的傳說里,禹是“娶”塗山氏,而在《天問》里卻成了“私通”,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林庚先生指出:“南方傳說中保留的原始神話較多……台桑:禹與塗山氏幽會的地方,這說中的地名也僅見於《天問》。”(1)女歧。或稱歧母。王逸《楚辭章句》:“女歧,神女,無夫而生九也。”林庚《天問論筆》:“女歧,神祗名,或稱歧母。”屈原《天問》:“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洛嬪。亦即洛水女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