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瑾

徐家瑾(1904一1931)字汝懷,化名沙文靜,如皋石莊人,家裡開香店,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1919年就讀於如皋第一高等國小(現如師附小)。當年,如皋學聯掀起“毋忘國恥,抵制日貨”浪潮,他被推為學生代表,參加檢查和銷毀日貨。1921年考入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南通師範),在校期間與同學王盈朝、楊文輝等組織“晨光社”,開展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研究活動。同時,支持如皋旅寧學生、南京市社會主義青年團負責人吳亞魯的倡議,於1922年8月在如城成立進步團體“平民社”。

簡介

徐家瑾(1904一1931)
徐家瑾,字汝懷,化名沙文靜,如皋石莊人,家裡開香店,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1919年就讀於如皋第一高等國小(現如師附小)。當年,如皋學聯掀起“毋忘國恥,抵制日貨”浪潮,他被推為學生代表,參加檢查和銷毀日貨。1921年考人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南通師範),在校期間與同學王盈朝、楊文輝等組織“晨光社”,開展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研究活動。同時,支持如皋旅寧學生、南京市社會主義青年團負責人吳亞魯的倡議,於1922年8月在如城成立進步團體“平民社”。1924年暑假,平民社在掘港開年會,徐家瑾在會上演講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深受與會者歡迎。同年,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生平

1925年春,經王盈朝介紹,徐家瑾加入國民黨。 “五卅”慘案發生後,通師學生義憤填膺,徐家瑾主持師生聲討大會。6月3日領導罷課遊行,分組演講,散發《大家猛醒》傳單,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爭生路,打倒帝國主義。並以南通學聯名義,致電北洋政府外交部、上海交涉使、全國總商會,表示不達雪恥目的決不罷休。4日,南通學生成立“五卅”血案後援會。徐家瑾被推為主席,提出八項反帝後援措施。8日,主持出版《血潮》,親自負責寫稿、校對、發行。同時組織通師學生化裝演講,四出宣傳。募集銀元數千援滬。
1925年暑期,徐家瑾於通師畢業,任教於通師附小。1926年春,經三盈朝、叢允中介紹,與楊文輝,徐芳德等人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通師附小他積極開展革命活動,介紹《中國青年》等書刊,與該校國家主義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學校播下了紅色的種子。後來遭到惡勢力的排擠,轉至如皋東鄉馬塘國小工作。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徐家瑾憤然辭去教職,偕楊文輝往武漢投奔革命,7月15日武漢政府叛變,楊文輝悲憤之極,投江而死。徐家瑾隻身趕赴江西,參加“八一”南昌起義,隨後入粵,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劍英部教導團做政治工作。12月11日參加廣州起義,被捕入獄。後越獄,到上海找到黨組織。1928年春由江蘇省委派回如皋,協助縣委工作。
當時如皋縣委正積極準備組織武裝暴動。徐家瑾4月28日到達如皋,聽了縣委書記王盈朝的介紹,他根據廣州起義失敗的教訓,提出準備工作不夠,主張秋收後暴動,但當時暴動命令已發出了,無法改變。縣委分工他留在城裡與劉君霞周惠吾等人組織工人、貧民、店員、學生,策應攻打縣城的農民,準備在城裡建立縣蘇維埃政府。這次暴動於5月1日開始,至5月5日就告失敗,劉君霞、周惠吾被捕犧牲。他以國民黨員的身份,仍堅持如城的地下鬥爭,5月13日國民黨在如城成立如皋各界反日救國運動會,他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吳亞蘇繼任中共如皋縣委書記,回縣重建黨的組織,徐家瑾被任命為中共城中區委書記、代理縣委特派員。在此期間,徐家瑾仍領導如城各界開展反日救國活動,查抄焚毀奸商的日貨,並籌集千餘元在如皋城裡開設“讀書消費合作社”,自任經理,作為縣委在城裡的聯絡點,又在西門外開設糖果店作為縣委交通站。他還打進國民黨縣黨部機關報《皋報》任主編。他利用公開合法身份,積極恢復並發展組織,利用輿論宣傳工具,宣傳革命道理,領導了如師學生遊行示威,反對國民黨當局屠殺西鄉農民。但後來因他在《皋報》副刊《先路》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飯碗》的短文,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罪惡,被國民黨右派分子控告,於10月30日不幸被捕,被連夜解往蘇州高等法院。在法庭上,他義正辭嚴,使法官瞠目結舌,無辭以對,加之黨組織的營救,國民黨只得判以有期徒刑2年6個月了事。
當時蘇州司前街監獄,關有犯人2000名,其中政治犯800名。監獄中有中共地下組織“監獄特支委員會”,下轄4個支部,擁有黨員200多名,連看守中也有3名黨員。徐家瑾一關進這個監獄,就接上關係並被選為監獄特支委員。
蘇州監獄承襲封建舊制,有“籠頭”統治,獄官可以加私刑,釘鐐,敲詐勒索,犯人吃“五子飯”(有砂、石、稗、谷、蟲),號房陰暗潮濕,蚤虱蚊蠅成群。徐家瑾組織難友聯名要求取消酷刑,改善待遇,典獄長不理睬,徐家瑾就發動絕食,經過3天絕食鬥爭,典獄長被迫取消“籠頭”統治。徐家瑾還在獄中創辦工農學校,自編講義,第一課就是“工人替資本家做工,而資本家壓迫工人”。監獄裡有個犯人,系國民黨改組派,常竊聽、告密。一次提審徐家瑾時,公然到庭指控徐家瑾煽動。徐家瑾冷笑道:“他是著名無賴,貪贓枉法老手,看守所里誰人不知?他家裡有錢送,你們就給以特殊待遇,喝酒吃肉,抽大煙,嫖女人。這樣的無賴,有什麼資格作證?”監獄當局十分狼狽。
1930年7月,徐家瑾等又組織了第二次絕食鬥爭,聯名寫了《江蘇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囚徒的呼籲書》和《控訴書》,提出十項嚴正要求,由地下關係傳出發表,新聞記者及社會名流紛紛來監探訪,報紙大登犯人鬧監訊息。這次鬥爭持續了6天,驚動了南京“國民政府”,急派代理司法行政部長朱履和來蘇州查處。朱履和一面與犯人“談判”,一面指使人毒打徐家瑾,加釘重鐐,黑牢禁閉。徐家瑾本來就遍體鱗傷,骨瘦如柴,再迭遭折磨,已是奄奄一息。敵人怕他死掉,抬送二所51號,令同號犯人照料將養。
1930年10月,中共江蘇省委制定“鴻賓計畫”(暴動計畫),要求監獄特員組織難友暴動,調太湖游擊隊參加行動。攻克蘇州城建立蘇維埃。以配合中央紅軍反“圍剿”鬥爭。徐家瑾全力著手準備。蘇州縣委秘密送進銼刀,徐家瑾把這些銼刀分送各號內,組織大家於深夜躲在被窩內挫鐐。並組織看守中的黨員秘密配製鑰匙,一切準備就緒。由於叛徒告密,敵人突擊搜監,搜出暴動計畫,因而增調兵力,加強戒備。因此,難友暴動未能實行,獄中多數骨乾暴露。監外暴動剛開始便告失敗。
1930年12月14日,徐家瑾等30餘人被押往鎮江軍法會審處審理。他拖著鐵鐐,望著路邊臨時拉起的長繩吟道:“軟軟欄桿英雄血,鮮花萬古香不滅……”火車開了,他與難友相約:身份已經暴露,天大的事,應由我們5個共產黨員包攬下來,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多數難友。因而在受審時,他們勇敢地承擔了一切責任,被判死刑。
中共江蘇省委得知徐家瑾等人加刑的訊息後,多方設法營救,均告失敗,遂決定組織越獄。由鎮江縣委與獄內同志密議,定於大年初一舉事。徐家道受命為行動指揮,他作了周密考慮,制訂了五條行動紀律。在安排越獄名單中,把自己排在最後。年初一晚上,四周墨黑,警察只顧吃喝玩樂,警戒不嚴,當班警察已被買通,時機極好,可是,由於一位同志違背紀律,提前行動,驚動了敵人,打亂了部署,衝出者無人接應,加之鐵鐐又未全部打開,行動不便,越獄又告失敗。
徐家瑾的長兄趕來探監,他對哥哥說:“從參加革命第一天起,我就準備在必要的時候,把生命獻給黨和人民。”又說:“少數人失掉自由,獻出生命,換來的是廣大人民永久的幸福。”他請哥哥把道理向家裡人講清,不要為他的死而傷心。
1931年2月25日清晨,全副武裝的軍警來到牢房,徐家瑾被喊醒,整衣起床。他拍拍身旁睡眼惺忪的一個難友,仍象平時那樣風趣地說。“我要上斷頭台了,你怎么還是只想睡覺呢?起來送送我吧。”另一個難友斟過酒來,他接過酒杯,舉過頭頂,環顧四周,然後一飲而盡,從容告別說:“易水餞別,壯士不還。今日與各位訣別了!我聽說,小人趨利,君子殉志。今天我是死得其所!諸君幸自珍重,勿復以余為念。”說畢,昂首闊步走出牢房。上午9時,徐家瑾等在鎮江北固山下遇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