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亍(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 〈動〉 (象形。小篆字字形象“行”,象縱橫相交的十字路。“彳”是漢字部首之一,習慣上稱為雙人旁。從“彳”的字多與行走、行為和道路有關。本義:慢步行走)同本義 [walk slowly] 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說文》。謂股、脛、足三屬。 彳亍中輟。——潘岳《射雉賦》 又如:彳彳亍亍(腳步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彳 拼音:chì 注音:ㄔˋ部首:彳
部外筆畫:0
總筆畫:3
五筆型86:ttth 五筆型98:ttth
全拼輸入:chi 雙拼輸入:fu,ii
四角號碼:20202 電報碼:1761
鄭碼輸入:oiaa,oi 太空碼:rggt
導碼輸入:jt 太極碼:1761
部首輸入:無 區位碼:E1DC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F73

基本字義


chì ㄔˋ
◎ 〔~(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

英漢互譯

彳:step with left foot;walk slowly

方言集匯

◎ 粵語:cik1
客家話:[梅州腔] chit7 [寶安腔] cit7 [客英字典] chit7 [客語拼音字彙] qid5 [海陸豐腔] chit7 [台灣四縣腔] tsiit7

詳細字義

chì
〈動〉
(1) 象形。小篆字字形象“行”,象縱橫相交的十字路。“彳”是漢字部首之一,習慣上稱為雙人旁。從“彳”的字多與行走、行為和道路有關。本義:慢步行走)同本義
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說文》。謂股、脛、足三屬。
彳亍中輟。——潘岳《射雉賦》
(2) 又如:彳彳亍亍(腳步聲)

常用詞組

彳亍 chìchù
[古]∶慢步行走;徘徊
1,踟躕橫渡口,彳亍上灘舟。——李贄《觀漲》
2,彳亍而無所趨。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彳字部】彳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醜亦切,音敕。《說文》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集韻》彳亍,足之步也。《元包經》爪丮血,趾彳亍。《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注》徐爰曰:彳亍,止貌。張銑曰:行貌,中少留也。 又《集韻》甫玉切,峰入聲。足下齊也。

說文解字解釋

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凡彳之屬皆從彳。醜亦切。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拼音是ch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