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

《山海經》之“鴟”“鴟”出現在《山海經》中的“西山經”。原文是: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於佛教諸經典均載有此鳥之名,長阿含經卷十九即謂,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卵生之鴟趾鳥可食卵生之龍,胎生之鴟趾鳥可食胎生、卵生之龍;濕生之鴟趾鳥可食濕生、卵生、胎生之龍,化生之鴟趾鳥可食化生及其餘諸種之龍。

基本信息

拼音筆畫

鴟 chī

鴟

部首:鳥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五筆86/98:QAYG 倉頡:HIPYM

筆順編號:3515435451 四角號碼:777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E31

相關記載

鴟趾音譯蘇缽剌尼。意譯羽毛美麗者。又譯食吐悲苦聲。是印度神話之鳥,原型是已經瀕臨滅絕的花冠皺盔犀鳥,或是鷹被視同迦樓羅鳥(梵garud!a ,檗嚕拏)。又作妙翅鳥、項癭鳥。混天大聖為印度教毗濕奴神所跨乘。於佛教中,為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兩翼廣三三六萬里,住於須彌山下層。據長阿含經卷十九載,此鳥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常取卵胎濕化之諸龍為食。 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鳥。佛教說其生之時,身光赫奕,諸天誤認為火天而禮拜之。於佛教諸經典均載有此鳥之名,長阿含經卷十九即謂,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卵生之鴟趾鳥可食卵生之龍,胎生之鴟趾鳥可食胎生、卵生之龍;濕生之鴟趾鳥可食濕生、卵生、胎生之龍,化生之鴟趾鳥可食化生及其餘諸種之龍。

觀佛三昧海經卷一載,此鳥以業報之故,得以諸龍為食,於閻浮提一日之間可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七載,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長四千由旬。於大乘諸經典中,此鳥列屬八大部眾之一,與天、龍、阿修羅等共列位於佛說法之會 座。 於密教中,迦樓羅乃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謂即文殊師利之化身,列位於胎藏界外金剛部之南方。之形像有多種,印度山琦遺蹟中之迦樓羅僅為單純之鳥形,然傳於後世之形像則大多為頭翼爪嘴如鷲,身體及四肢如人類,面白翼赤,身體金色。三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也代表三世諸佛身口意的功德。可消一切違緣 ,惡疾不染,諸障淨除。無論哪一部大鵬,都是一切智慧忿怒的部主,也是成辦事業的銳利武器。少量持誦它的心咒也會獲得無礙的威力,堪為土地神祇及各種龍妖病的勁敵。降伏一切發邪願的鬼魅妖魔再沒有勝過此法的了

詳細字意

鴟

〈名〉

(1)形聲。從鳥,氐(dì)聲。本義:一種兇猛的鳥,鷂(yao四聲)子。又名鷂鷹、老鷹、鳶鷹。古書上指鷂鷹:~張(囂張、凶暴,像鴟張開翅膀一樣)。~視(昂首而視,如鴟欲有所攫取)。~顧。~目虎吻(形容相貌兇惡)。

(2) 同本義 [sparrow hawk]。如:鴟峙(指兇惡的人,據地相殘,像鴟鳥一樣);鴟梟(鴟和梟。比喻兇殘的惡人)。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鴟虜號於其外,梟藩伺於其側。”

(3) 貓頭鷹一類的鳥。又名鴞角鴟、怪鴟、鴟鵂[owl]。如:鴟鴞(貓頭鷹一類的鳥。喻指邪惡之人) 。

(4) 用皮革製作的酒囊。“鴟夷”的略稱 [wine vessel]。如:鴟夷(皮製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5)過去指雞類中的白鷳。

常用詞組

1. 鴟吻 chīwěn

[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 指中式房屋屋脊兩端陶製的裝飾物。

2. 鴟鴞,鴟梟 chīxiāo,chīxiāo

[Strigidae] 一類包括貓頭鷹在內的益鳥,以有害昆蟲、老鼠等為食。1. a kite;2. an owl;3. winecups。

3.鴟吻

又名鴟尾/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4.鴟張(鴟張)

亦作“鵄張”。像鴟鳥張翼一樣。比喻囂張,凶暴。《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卓 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魏書·蕭衍傳》:“吞 淵明 之眾,招厭虐之民,舉長 淮 以為斷,仍鵄張歲月,南面假名,死而後已。”《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 清 昭連 《嘯亭雜錄·超勇親王》:“時賊勢鴟張,赤幟遍野。”

5.鴟苕(鴟苕)

威猛的鴟鳥。苕,通“ 岧 ”。高貌。《晉書·張軌傳》:“又敗 劉聰 於 河 東,京師歌之曰:‘ 涼州 大馬,橫行天下。 涼州 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

6.~目虎吻(形容相貌兇惡)

7.~視(昂首而視,如鴟欲有所攫取)

拼音是ch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