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長輝

"2001.10 2011.01- (2)

人物簡介??

?
1981.09-1985.07 中南林學院, 林學專業, 學士 ?1991.11-1995.01 法國馬賽第三大學, 生態學專業, 博士 1995.02-1997.09 加拿大Alberta大學和加拿大科學與工程基金會, 全球變化專業, 博士後??

工作簡歷

1985.09 - 1991.09 中南林學院, 講師?
1991.10 - 1994.11 法國馬賽第三大學生態與古生態研究所, 研究助理?1997.11 - 2001.09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 安大略森林研究所, 永久研究員
2001.10 -?2003.08 美國, 南達科大礦業與技術大學, 地球系統學院大氣科學研究所, 副教授
2003.09 - 現在 加拿大首席科學家(聯邦政府榮譽職位), 魁北克大學終身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06. 03 - 現在 加拿大蒙特婁孔子學校,校長 (創始人之一).
2011.01- 現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

任職??

?加拿大首席科學家 (Canada Research Chair -聯邦政府榮譽職位- 類似於我國的長江學者), 魁北克大學終身教授和McGill大學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中心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中華海外生態學者協會前任主席 (2004-2006).2002年獲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B)獲得者; 2005獲得中國科學院海外知名學者.
加拿大McGill大學和Lakehead大學兼職教授; 北京大學生態學系, 教育部國家實驗室,訪問教授 (2001);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5);
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 (2004) 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評審專家 (2005)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套用生態學雜誌>>編輯,《中國科學通報》和《林業科學》海外特邀編輯,和《植物生態學報》共同主編等.

成就

?在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陸地碳庫和生態模型研究領域的最主要貢獻:
1. 多元統計分析基礎上的陸地古植被生態系統的重建. 在做博士論文期間(92-94年),首創和發展了根據古孢粉和多元分析的方法,重建歐洲陸地生態系統的方法,並用該方法估算氣候變化與陸地碳庫的關係。
2. 估算和修正末次盛冰期(LGM)全球陸地的碳貯量. 發展了新的數量方法. 並採用最新的綜合數據(CLIMAP),重建了LGM時期的陸地生態系統,並據此估算LGM時期全球陸地的碳庫。估算結果與海洋的δ13C值十分吻合,從而修正了前面 (1990) 兩篇發表在Nature上的結果。
3. 模型預測全球變化對北方針葉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首次對著名的Century模型在北方針葉林過渡樣帶(BFTCS)進行綜合驗證,並運用它預測全球溫度和CO2濃度增加對北方針葉林的生產力和碳動態的影響,提出了溫度和CO2變化對加拿大北方針葉林的生產力和碳庫有“非線性”和“非疊加性”的新觀點。
4. 開發了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態模型——三元生態系統模型 (triplex)。作為有表代性的混合模型之一, 三元生態系統模型已經寫入北美最有影響的《森林生態學》(Forest Ecology, 2004, by J.P. Kimmins) 教材之一. 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並於2005開始在中國套用與推廣。
5. 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碳動態的空間格局也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與北京大學方精雲院士, 教授合作,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和植被生產力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部分結果發表在“Science”等著名刊物上。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研究員合作, 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庫以及人類活動(包括土地利用)對土壤碳動態的影響方面, 取得突破, 部分結果以封面文章在2003年“Global Change Biology”著名刊物上發表。
6. 已發表論文100餘篇, 其中在Science (2篇), Global Change Biology (1), Global Biogeochem. Cycle (3), Ecological Modelling (7), Global & Planet. Change (2), J. Biogeography (4), Tellus和Quatern. Sci. Rev.等SCI收錄雜誌上發表40餘篇,被多種刊物邀請撰寫綜述性論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擔任Section 主席 (3 次) 和2005國際碳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以及作大會報告、特邀報告 (5次)。被邀請作學術報告70次。
7. 曾獲得國內外獎勵多次. 2000, 2002,和2004年3次獲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科研獎勵基金; 2002年獲中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B); 2002獲美國自然科學基金(Regent Rushmore Faculty CAREER Award) 研獎勵基金; 2003 加拿大首席科學家 (Canada Research Chair Award) 獎等獎勵.並於2002選入21世紀國際科學家名人錄;不僅受到加拿大前總理 (Jean Christian) 的表彰和接見(2004),還作為優秀留學生和華人代表。先後於1994年和2005 受到中國兩代領導人, 即前任國家主席和現任國家主席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