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中科院副院長]

張濤[中科院副院長]
張濤[中科院副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濤,男,漢族,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生於陝西省安康市,中共黨員,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院副院長。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萬人計畫”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6年10月,榮獲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化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張濤 張濤
1982年畢業於陝西理工學院化學系,1986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89年獲該單位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2016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學術兼職

國家863計畫專題專家組副組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空間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空間推進會議學術委員,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委員,中法可持續能源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MössbauerEffectDataCenter主任,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編委,ChemPhyChem編委,《催化學報》副主編,《空間推進》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化工學報(英)》和《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編委;《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編委,UniversityofPoitiers(法國)、UniversityofNamur(比利時)、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或兼職教授,JournalofCatalysis、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等十餘種國際期刊的論文評審專家等。

研究成果

張濤院士張濤院士(左)
張濤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一直活躍在化學化工研究領域,是我國工業催化學術方向一位傑出的學術帶頭人。他面向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的重大需要,在納米尺度直至單原子水平範圍內,系統地研究了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及其在催化反應中的構效關係,在孔徑可控的新型載體、亞納米和單原子分散的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等方向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些基礎研究成為他所取得的多項傑出成果的科學基礎。他發明的肼水燃料分解催化劑已成功套用於某型飛機並批量裝備部隊,開拓了推進劑催化分解技術在我國航空領域的套用;研製的過氧化氫催化分解催化劑及系統成功套用於化學雷射,對我國化學雷射小型化和機動化起到了關鍵作用;研製的高效脫氧劑和反應器套用於神舟飛船和石化領域。他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三項,同時,因他領導的研究團隊對某國家重大工程的重要貢獻,我所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此外,他近期有關生物質催化轉化制乙二醇的原創性工作在國際上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主要從事催化化學基礎和套用研究工作。發明了負載型高分散亞納米催化劑和單原子催化劑的製備方法,提出了“單原子催化”概念;探索了貴金屬替代,拓展了航天航空催化劑的新套用;發現了纖維素一步法催化轉化制乙二醇新反應並闡明了反應機理,為從生物質製備大宗化學品開闢了新途徑;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工業化套用,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研製出殲十飛機用H-70燃料分解催化劑,獲廣泛套用並形成國家標準;發明了過氧化氫分解催化劑,實現了中國無毒推進劑過氧化氫催化分解技術的工程套用;發明了快速大容量高效脫氧劑,研製了耐受振動和衝擊的特殊結構反應器,套用於神舟飛船;發明了丙烯液相脫氧劑,解決了丙烯液相脫氧飛溫燒塔的難題。 他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獲得了高度肯定。

2016年12月,美國化學會化學工程新聞評選出了2016年度化學化工領域“十大科研成果”。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單原子催化”入選其中,這是2016年唯一入選該榜單的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獲得榮譽

曾被國家人事部和國防科工委授予“全國國防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獲中國科學院“參載入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是“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2008年獲中國催化青年獎,200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周光召基金會“套用科學獎”,所帶領團隊獲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2012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2016年10月21日,獲得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