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原子催化

單原子催化

單原子催化是多相催化領域的新概念,其原子分散的均一活性位不僅可使金屬原子利用率達到最大,同時有可能架起多相催化與勻相催化之間的橋樑。2016年12月,大連中科院單原子催化入選美國化學會2016年十大科研成果。

基本信息

研究歷程

張濤院士張濤院士
2011年,張濤研究組首次製備出Pt/FeOx單原子催化劑,與劉景月、李雋合作,提出了“單原子催化(Single-AtomCatalysis)”的概念(Nat.Chem.2011,3,634)。
2014年4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團隊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劉景月教授(大連化物所千人計畫)一起合作,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將Pt/FeOx單原子及準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含有不飽和取代基團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選擇加氫反應,在溫和反應條件下(40oC,氫氣壓力0.3MPa)獲得了極高的活性和選擇性。以3-硝基苯乙烯選擇加氫為例,其TOF值達到1500h-1,比文獻中報導的最優催化劑的活性高20倍;氨基苯乙烯選擇性接近99%,是所報導的Pt基催化劑中的最高值,而且催化劑可磁性分離、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底物普適性。
2016年夏天,該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共同主辦了國際上首屆“單原子催化國際研討會”,該會議也是第十六屆“國際催化大會”的會前會之一,吸引了近十個國家30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充分顯示了單原子催化的受關注程度,也進一步推動了“單原子催化”概念的發展。

獲得獎勵

2016年12月,美國化學會化學工程新聞評選出了2016年度化學化工領域“十大科研成果”。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單原子催化”入選其中,這也是2016年唯一入選該榜單的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