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權

張慶權

張慶權教授在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崗位上工作了39年,在繼承發揚中國礦大體育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籌劃中國礦大體育向高層次發展,成為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專業學科建設的開拓者:他與北京體育大學公辦研究生課程班為礦大體育學科建設培養師資力量,他組建體育師資班、專業證書班開拓礦大體育學科建設的思路,這一切都為中國礦大體育專業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張慶權,男,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1956年考入北京礦院採礦系。

由一個成績優良的採礦專業畢業生留校後,從北京礦業學院到中國礦業大學的體育崗位上工作了39年,並且成為一名頗有建樹的體育學科教授。

這要源於他 “潛心體育廣集能,一步一印識博厚;情系學子練身心,體質競技頗為優;致力發展趕時代,學科建設今成就。”

張慶權教授在學校體育崗位上工作了39年,為中國礦業大學乃至煤炭系統高校體育和江蘇省高校體育的發展,尤其是學校體育學科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極大的智慧和力量。

人物事跡

潛心體育廣集能 一步一印識博厚

張慶權教授1956年考入北京礦院採礦系學習,學生時代先後任北京礦業學院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主席、團委軍體部部長。

在這期間,他積極忘我的組織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北京礦業學院學生體育鍛鍊。在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了《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簡稱“勞衛制”),提出了對全國青年人主要是青年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要求。學校相應的制定了“北京礦院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預備級、一級鍛鍊手冊”。此後,全校組織了“北京­­——莫斯科”象徵性長跑活動。要求每個同學、每班、每系在一個月內跑完一定距離,跑程總長度為北京到莫斯科的距離,全校將完成三條到達路線;“百日鍛鍊”,要求每個同學參加,在百日內(包括經期)進行幾個項目的身體素質全面鍛鍊;“千分運動”,是在一定期間內,以積分形式進行一些不同類型的身體素質練習,以積分記錄(積分總數可分別評為及格、良好、優秀);“破記錄、晉一級”活動,是要求每個同學在現有運動基礎上,破自己的記錄,並提升到較高水平。這是在民眾性鍛鍊的基礎上,提高運動水平的活動。民眾性體育的蓬勃開展,使許多原本較弱學生的體質有了明顯增強;許多原來運動技能很差的學生,學會了新的運動技能。普遍的體質增強,學習精力充沛,去醫務室看病的人次數、因病請假的課時數、因病休學的人數顯著減少。在這種體育運動大發展、體質顯著增強、人們精神振奮的情況下,礦院豪邁的提出“為祖國煤礦事業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目標。

全校健康學生通過“勞衛制”一級標準的人數達到2892人,占參加人數的98.1%。其中通過“勞衛制”二級標準的人數達到1851人,占參加人數的62.77%。達到登記運動員標準的有1772人,占參加人數的60.1%。全校五個系全部達到“體育紅旗系”標準,湧現出44個體育紅旗班。學校把這些成績向國家體委報捷,國家體委發來賀電嘉獎。由於學校體育運動開展成效突出, 1958年8月2日北京礦業學院被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賀龍元帥頒發的 “全國體育運動紅旗院”的光榮稱號。

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發揮了他所領導的學生體育協會的積極作用,也使張慶權教授在學生時代就積澱了豐富的體育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為今後從事體育工作奠定了厚重的基礎。

情系學子練身心 體質競技頗為優

張慶權教授從一名學校採礦專業的優良學生,到畢業後留校從事體育工作;從一般體育工作者、助教,到具有一定建樹的體育學科的教授,這不僅是他 潛心體育之示,更是他瞻前和發展思想的具體展現。

張慶權教授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以來,深知學生體育鍛鍊與健康的重要性。在學術上重點潛心研究“健身體育與健美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發表了《健身運動的原理與方法》等各類相關體育專業論文37篇。出版體育專著3部。

當張慶權教授走上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崗位,主管體育教學的管理與改革,民眾性體育鍛鍊與競賽的開展,普通大學生體育代表隊的訓練管理和參加校際競賽工作。繼承了北京礦業學院的光榮傳統,學校集體早操(見照片)、課外鍛鍊與競賽的開展都到達了極高的程度。在當時施行的國家大學生《體育鍛鍊標準》的

測試中,學校在校健康學生達標率均在95%以上;公共體育課程被列為學校優秀課程之一。連續被江蘇省和國家評為“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和“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學校)”。並於1986年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作為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的代表出席表彰大會,並受到時任國務院李鵬副總理的集體接見。

在學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和學生體育鍛鍊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張慶權教授十分重視大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學校普通大學生體育代表隊在江蘇省高校、煤炭系統高校和地方等各類比賽中,始終保持著突出的優勢地位。尤其是張慶權教授領導和親自參與的學校與中國煤炭體育協會健美隊,連續三屆榮獲全國健美錦標賽團體總分冠軍,培養了各級別單項冠軍7名,有6人代表國家參加亞洲和世

界級比賽,1人擔任國家健美集訓隊隊長。為此,世界健美協會授予張慶權教授“健美運動特別貢獻獎”。

致力發展趕時代 學科建設今成就

張慶權教授十分注重學科建設和發展。在擔任體育教研室副主任領導時他就十分清楚的意識到,中國礦業大學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和運動競賽已經名列江蘇乃至全國高校前茅,學科建設是發展學校體育不可忽缺重要方向。而學科建設的主要支點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國剛剛興起的“健美操”運動初期,張慶權教授精心策劃積極組織下,於198*年,邀請**國健身操(也稱‘自由操’、現為‘健美操’)專家“凱.巴爾夫人”(K.Barr)來校講學,開闊了中國礦業大學體育教師的眼界,使我校體育教師對‘健美操’這一新興運動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為學校體育學科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後,在張慶權教授與馬中華教授共同謀劃下,不失時機的派出體育教師參加體育學科各種內容的學習。使學校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專業技術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發展。

1992年在學校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由他和馬中華教授的精心策劃組織下,我校成功與北京體育大學合作,在全國普通高校率先創辦“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為學校培養了7名碩士研究生,這不僅使我校在當時的碩士學位比例位於全國普通高校的前茅,更重要的是為體育學科建設儲備了人才。

1993年,張慶權教授敏銳地觀察到煤炭系統各中國小體育師資匱乏,這是學校體育專業建設的極好機遇。張慶權教授多方斡旋,在校領導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經學校申報煤炭部科教司和中國煤炭體育協會批准,為煤炭系統各礦

務局所屬中國小校培養體育教師(稱體育師資班,學制1年),由中國礦業大學頒發大專學歷證書(在煤炭系統內承認其學歷)。1994年,在體育師資班的基礎上,任然為煤炭系統各礦務局所屬中國小校培養體育教師(稱體育大專班學制2年)。按大綱計畫培養合格後,由中國礦業大學頒發大專畢業證書(成人教育)。1996年,在體育師資班、體育大專班辦學取得成效後,體育部與成人教育學院共同開辦,面向全國招生的武術秘書(後稱‘現代秘書班’ 學制3年)。體育部負責專業、思想培養教育,成人教育學院負責學籍管理,並經培養合格後頒發全國統一的成人教育專科畢業證書。

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發展到現在具有近60名教職工;社會體育、體育教育兩個本科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兩個碩士點。迄今為此,培養了各類體育人才1046名。在校本科學生515名、碩士研究生97名。這一典型的以工科為主的,全國211工程重點大學體育學科建設規模和獲得的成就。這是張慶權教授在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崗位上辛勤耕耘了39年所付出的力量和智慧的結果。可謂是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專業學科建設的 奠基人

遼寧省特級教師(一)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