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

本專業以廣播電視文藝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突出理論研究以廣播電視文藝理論為基礎,側重於廣播電視客群、審美心理研究、影視藝術教育研究。

學科簡介

深入研究廣播電視文藝理論涉及到的文藝基本理論廣播電視文作廣播電視文藝客群等,對視聽藝術作品的分析、解剖、總結和系統的研究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廣播電視文藝創作、批評能力。

培養目標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的制度,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師德優良,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2.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廣播電視藝術學專門人才。要求具有較深厚的藝術理論基礎,系統把握廣播電視藝術理論,掌握本研究方向的專業理論及專業技能。了解本學科研究方向的動態和趨勢,具備獨立從事本專業理論研究和藝術創作的能力。深入研究影視藝術理論與實踐創作、影視藝術的一般規律的高層次人才。3.應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勝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媒介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的教學、科研、管理及實際工作。

4.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健康的身心。

研究方向

本學科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廣播電視文藝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著重研究廣播電視文藝領域影視藝術、視聽文化、影視製作管理等不同方向。本學科點分三個研究方向,這三個研究方向在內容和方法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和補充,著力體現廣播電視藝術的系統完整性和發展創新性。
1、影視藝術教育研究方向
影視藝術是兩種特別的藝術樣式,他們本體構成的綜合性、運動性、真實性和傳播的大眾性等特點都在訴諸視聽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許多收穫,對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改善民眾的知識結構、指導個人的生存和交往、培養大眾審美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本方向在影視知識基礎和發展歷史的鋪墊後,對影視的造型手段和敘事方法給以解析,培養學生對影視藝術的形式美感意識,提升審美的自覺性與品味,進而導入主要類型影視作品的欣賞和教育,援引諸多國內外影視精品,從多方面剖析其中涵義和教育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被影視藝術的感染中,在理解、想像、聯想等審美心理活動中,實現影視藝術的教育功能和效應。
2、視聽文化方向
本方向就其構成的各種因素而言,與美術音樂攝影哲學文學美學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它與電視劇製作的管理與實踐也有密切關係,於是本方向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多學科的交叉滲透為研究特色,探討如何運用各種不同的學科理論,使廣播電視的表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美的藝術品。本方向是建立在對視聽藝術作品的分析、解剖、總結和系統的研究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廣播電視文藝創作、批評能力,這在目前研究生培養只片面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和文本分析的現狀中凸現了自己的特色。
3、影視製作與管理方向
本方向開設文化藝術理論與影視製作、經營管理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特別關注於文化、影視製作與管理等產業的發展、創新趨勢。旨在通過本方向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影視製作與管理的規律認識、機遇把控、資本駕馭與風險規避的能力。培養具備應時經營管理的專門知識和從事媒介經營管理與政策分析,掌握國內外影視產業、影視經營管理新發展、新趨勢和新特點,具有較寬知識面以及複合型、套用型知識結構和高級影視經營管理專門人才。

學習年限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為3年,達到要求的優秀研究生可以提前1年畢業,非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不超過4年。

課程設定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在第三學期末結束。必須修滿25學分,但不超過28學分。其中學位課程為13—15學分,必修環節為4學分,選修課為8—9學分。

本專業共設定17門課程,其中,公共課4門,基礎理論課2門,專業課2門,選修課9門。

學位課不及格但在45分以上,允許補考一次,45分以下必須重修。

一學期有兩門學位課程考試不及格,或一門學位課程考試不及格經補考後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選修課不及格應重修或經導師(或導師小組)同意後改修。學生所有考試試卷學院保存至少4年。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在學期間理論水平與專業知識及科研能力的全面考核,同時也是對教師指導學生能力培養的一次成果檢驗,訓練嚴謹求實的治學作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密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服務的方向,堅持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

1、選題

經過一年半學習,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因勢利導,協助學生選擇論文題目,既關照本學科的研究動態,注意尋找那些具有現實意義、學術性、實踐性,時代感很強的課題,同時考慮學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對某些課題的獨到見解與知識儲備,主客觀結合,經導師認可,有關專家論證,即可確定選題。

2、蒐集資料

導師確定後,可開始資料的蒐集,及對本課題研究狀況的了解,分時間段做出進展報告,以提供導師指導的具體參照,在資料蒐集過程中,注意科學性、系統性,儘可能全面、詳細地占有材料,並在蒐集過程中,注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施以裁汰。

3、初擬大綱

依照論文撰寫順序,在詳盡占有資料的情況下,可進行某選題的大綱編制工作,這包括中心論點、立論依據、論證方法及步驟,儘可能詳細編寫,以便導師指導。

4、撰寫論文

學生依大綱寫出論文初稿,導師審閱,提出具體修改意見,直至定稿,定稿時間不遲於最後一學期開始。

5、論文答辯

聘請校內外有關專家組成此學科答辯委員會,在雙方都做好辯前準備的情況下,完成此舉。

培養方式

以課堂教學和研究為中心環節,輔以自學指導和社會實踐,鼓勵參與導師研究項目的工作,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為學生構建合理寬泛的課程設定,培養較為豐富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在影視藝術理論研究和實踐創作進行訓練,努力把握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使研究生的培養立足於較高的起點和學科發展的前沿。

專業必修課4門:

(1)“影視藝術教育”,本課程在影視知識基礎和發展歷史的鋪墊後,對影視的造型手段和敘事方法給以解析,培養學生對影視藝術的形式美感意識,提升審美的自覺性與品味,進而導入主要類型影視作品的欣賞和教育,援引諸多國內外影視精品,從多方面剖析其中涵義和教育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被影視藝術的感染中,在理解、想像、聯想等審美心理活動中,實現影視藝術的教育功能和效應。

(2)“中外影視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中外電影發展的基本知識。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外國先進的電影理念,運用辨證的方法,更加深入地探詢中國的電影發展之路。

(3)“視聽語言”,通過視聽語言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視聽語言的規律,能夠熟練地運用視聽語言進行交流、表達乃至創作,從而提高影視文化素養。

(4)“影視作品分析”,加強學生對影視藝術的認識,提高對影視作品的鑑賞能力以及對寫作影評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影視作品有一定的鑑賞水平以及能夠完成質量較高的觀後影評

選修課2門:

(1)“電視作品分析”,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中外著名電視編導和重要的電視作品的基本知識,並對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重要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做出科學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獨立觀賞、分析、評價中外電視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審美素質。

(2)“導演分析”,掌握電影基本知識以及世界電影史上著名的電影導演的作品、風格、特性。使學生對影片有一定的鑑賞水平以及能夠完成質量較高的觀後影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