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視聽語言就是利用視聽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客群傳播某種信息的一種感性語言,包括影像、聲音、剪輯等方面內容。語言,必然有語法,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各種鏡頭調度的方法和各種音樂運用的技巧。

基本信息

定義

視聽語言

英文名稱:Audio-visual language

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這些方法和技巧來自於人們長期的視覺和聽覺實踐,可以說是完全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的。用一句專業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不用擔心沒有共同的意義區間,因為這些實踐經驗大多來自於人的本性和長期的研究積累。視聽語言的定義一直以來都是隨著著這門藝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比如,谷克多認為“電影是運用畫面寫的書法”,而亞歷山大.阿爾諾認為“電影是一種畫面語言,它有自己的單詞,名型,修辭,語型變化,省略,規律和語法”,愛普斯坦人認為“電影是一種世界性語言”。綜合這些理論,我們認為視聽語言主要是電影的藝術手段,同時也是大眾傳媒中的一種符號編碼系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主要內容包括:鏡頭、鏡頭的拍攝、鏡頭的組接和聲畫關係。

視聽語言包括狹義的視聽語言和廣義的視聽語言。

所謂狹義,就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合;所謂廣義,還要包含了鏡頭裡表現的內容--人物、行為、環境甚至是對白,即電影的劇作結構,又稱蒙太奇思維。在廣義的意義上講,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由視聽語言所書寫而成的文章,只不過這文章不再僅僅存在於白紙之上罷了。

完整概念

1、是一種思維方式,作為電影反映生活的藝術方法之一;形象思維的方法;(文字、對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擺脫的問題);

2、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敘事方式、鏡頭、分鏡頭、場面段落的安排和組合;

3、作為電影剪輯的集體技巧和方法:電影視聽語言課主要研究——思維方法;創作方法;基本語言;(鏡頭內部運動、鏡頭分切、鏡頭組合、聲畫關係)。

套用

在中國的文化環境當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說讀書人更愛一種曲折,一種東方的、儒教的委婉。這一點與西方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決定著西方的視聽語言在語境的營造上同中國有著很大的差別。比方說西方可能更注重視覺和聽覺的刺激,而中國人可能更喜歡故事本身,也就是更關注鏡頭呈現出的情節。所以,中國的視覺是有寓意的影象,深刻的,而且其深刻性必須完全育於故事中,絕對不是直白和熱烈。否則很可能被有知識和思想的人士指斥為庸俗和無聊。這是中國特色的欣賞文化,不追求感官而要求思維。不過,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文化的衰變,這種欣賞文化也開始轉變--好萊塢的標準成了世界的標準。但是,唯一不變的是語法,這個是相通的,因為人的生理結構是相似的。

參考書籍

圖書信息

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視聽語言[感性語言概念]

作 者:史曉燕,劉璞 主編出 版 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版 次:1

頁 數:100

字 數:206000

印刷時間:2011-1-1

開 本:大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0967455

包 裝:平裝

目錄

第一章視聽語言概論

第一節視聽語言的概念

第二節視聽語言的構成和特點

第二章鏡頭

第一節構圖

第二節鏡頭的攝法

第三節焦距和焦點

第四節景別

第三章軸線

第一節軸線的概念和原則

第二節關係軸線

第三節運動軸線

第四節越軸

第四章場面調度

第一節場面調度的概念

第二節場面調度的組成

第三節場面調度的技巧

第五章電影聲音

第六章剪輯技巧

第一節剪輯概論

第二節剪輯的鏡頭組接

第三節動作剪輯及其技巧

視聽語言:視聽和語言是一種密不可分的結合體缺一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