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成立於1992年,1994年被遼寧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6個行政村,總人口4萬人,享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縣級行政管理職能。朝陽開發區依託母城而建,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金融商貿服務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同步,是朝陽工業經濟中心、對外開放視窗和西部工業走廊的核心區域。

自然狀況

地理位置:朝陽開發區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連線中原地區的樞紐地帶。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錦州港,西接京、津、唐工業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且交通發達便利。京瀋高速公路錦朝區段、國道101線及正在興建的京四(北京至四平)高速公路和朝赤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自然資源:背靠中國東北能源富集地區,石油、煤炭、電力供應充足。

土地資源:開發區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土地自然類型多樣,其中建設用地約12平方公里,農業用地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米,最大凍土深度1.35米,平均地下水位15.2米。

水、電資源:開發區依託朝陽市水力及電力資源,全市共有大型水庫2座,中小型水庫83座,水資源豐沛。隸屬於東北電網的朝陽市供電局,有50萬伏、22萬伏兩條東北骨幹輸電線路通過,供電仍有很大餘量。即將建設的2X330MW熱電廠座落在開發區,將為入區企業提供充足的熱力、電力。

經濟社會發展

開發區自2002年重新區劃調整以來,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出戰略重點,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克服區域劣勢,破解資金投入瓶頸制約,各項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均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長率,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冶金鑄造、汽車配件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群。截止2006年底,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8億元,比2002年增長6.8倍;工業總產值完成12億元,比2002年增長18.4倍;稅收收入完成495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218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8.4倍和3.8倍;招商引資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完成5億元、6.3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3倍、18倍;現全區共有工業企業2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9家。全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基礎設施建設

重新區劃以來,開發區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面貌大改觀。現已累計投資2.2億元,共修建道路11.1千米,鋪設給水管線3.8千米、排水管線13.9千米、煤氣管線2.8千米,道路綠化2.8萬平方米、硬化2萬平方米,架設供電線路4千米、通訊線路5.8千米,安裝路燈281基桿,7平方公里內已實現“五通一平”,城市框架初步拉開。

奮鬥目標

“十一五”期間,開發區將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條主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核心,以最佳化環境和創新機制為保證,以基礎設施和城中村改造為依託,堅持“定目標、打基礎、抓制度、生項目、建關係、上平台”的工作方針,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全面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精心打造項目園區,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大力實施項目立區、工業強區、機制活區、環境興區戰略,努力實現開發區新一輪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將開發區真正建設成為集科、工、商、貿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預計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億元,年均增長45%;社會總產值達到100億元,年均增長45%;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年均增長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80億元;招商引資額累計達到80億元;累計開發面積達到18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0萬人,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60%以上;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面達到100%。

詳細資訊

1、SBS改性瀝青生產線建設項目

2、高新數字印刷技術生產線建設項目

3、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四星級酒店項目

4、大棗深加工項目

5、高新電力設備建設項目

6、紡織服裝加工項目

7、年產2萬噸粉末冶金項目

8、朝陽開發區家私園區項目

9、年產5000噸金屬鎂項目

10、年產5000噸金屬鈦生產線項目

11、朝陽開發區商貿城項目

12、利用工業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項目

13、農產品脫水菜項目

14、年產15000噸四氯化鈦生產線項目

15、朝陽開發區台灣工業園區項目

16、朝陽開發區外商工業園區項目

17、朝陽開發區溫州工業園區項目

18、年產150萬條輪胎丁基內胎墊帶項目

19、朝陽市信息技術市場建設工程項目

20、遼寧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型餐飲娛樂中心項目

中國開發區

開發區是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