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醫治駝

庸醫治駝

庸醫治駝,是一篇古代文言文作品,出自江盈科《雪濤小說·催科》。

基本信息

原文

昔有醫人,自媒①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者,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③焉,而使治駝。乃索④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屣⑤焉。駝者隨直。亦復隨死。其子欲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嗚⑥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

譯文

庸醫治駝庸醫治駝
從前有個醫生,自吹能治駝背。他說:"無論駝得像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還是彎曲像鐵環那樣的,請我去醫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桿一般直了。"有個人信以為真,就請他醫治駝背。 這個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使勁地踩。這么一來,駝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斷了氣。駝背人的兒子要到官府去告他,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只管把駝背弄直,哪管人是死是活!""嗚呼,如今的做官的人只管收錢,不管百姓死活,〔他們〕與這個醫生有什麼區別呢?

注釋

①媒:介紹,誇耀
②延:請。
③信:相信。
④索:索要、要來。
⑤屣(xǐ): 鞋子。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踐踏。
⑥鳴:申訴,控告
⑦矢:箭。

啟示

有一個人為了要修福行布施,不惜一切手段,用種種欺騙敲詐的方法,獲得不正當的金錢,以為用這樣的錢去布施修福,就會有很大的功德。
辦事如果只講主觀動機,不管客觀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辦糟。

作者簡介

江盈科(1553—1605),字進之,號淥蘿。 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親風翎均“課於農”。江盈科從小聰慧,明萬曆五年(1577)入縣學為生員。十三年(1585)鄉試中舉,“自為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後於萬曆十四年、十七年兩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皆不第而歸。
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與 公安袁宏道同榜 進士及第。八月,授長洲(今 江蘇吳縣)縣令。長洲屬三吳,“賦稅之重,甲於天下”。江盈科同情百姓,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長官詈罵”。為緩解人民“京解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餘畝以資役費。任職六載,賢令名聲遠播。
萬曆二十六年(1598),先報吏部主事,鏇因李應策劾奏江盈科“以征賦不及格”而改官 大理寺正。是年冬離京,奉命恤刑滇黔。兩年後升 戶部員外郎並主試 四川
三十二年七月,擢四川提學副使。次年八月,病逝於四川。後歸葬桃源蘇溪。江盈科為政體察下情,興利除弊,是一位難得的賢吏。他所著《王者所天在民論》,認為“民為王者之天,王者之心”。王權表露形跡,天下民眾總是設法逃避;而 民權表現的是心,卻無跡可尋,民心向背,關係社稷的存亡,力量無比。因此,為官者必然“不敢忽民,不忍殘民,不能一瞬息忘民”。
他批評當時的朝政腐敗:“宮中黃金高如斗,道旁死人不如狗。民苦君樂不忍聞,分明藉資與敵手”。袁宏道讚嘆江盈科“痛民心似病,感事淚成詩”。在文學上,江盈科參與創立公安派,貢獻巨大。他為文主張“元神活潑”,寫真性、真情、真我,被袁氏兄弟稱為詩文“大家”。傳世著作有今人 黃仁生博士輯校、由嶽麓書社出版的《江盈科集》。
其事跡留存史冊,除桃源縣誌有記載外,其它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十二史部十八傳記類存目四,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二百八十常徳府,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三職官志名宦二江蘇二府,湖廣通志巻 五十鄉賢志,雲南通志卷十八下之二,貴州通志卷四十五藝文,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經籍考和明清其它筆記小說中,均有專項專條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