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鄉

五十鄉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部,轄19個村委會,總面積16728公頃,總計17413人。佑寧寺位五十鄉寺灘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藏語全稱“郭隆彌勒洲”,簡稱“郭隆寺”。 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屬於宗教朝覲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鄉

簡介

五十鄉(現為鎮)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威遠鎮25km,東鄰松多鄉,西接丹麻鄉,南與紅崖子溝鄉接壤,距離平安縣城25km。總面積16728公頃。到2010年末,五十鄉共有4464戶,總計17413人,以土族為主,占總人口的61%。

行政區劃

五十鄉於 1951年設立,1957年併入巴洪鄉,1958年併入紅崖子溝公社,1961年設五十公社,1983年改設五十鄉。2006年8月,互助縣撤銷五十鄉,設立五十鎮,鎮政府位於桑士哥村。
五十鄉轄桑士哥、五十、包家、樺林、北莊、土官、班彥、荷包、三莊、拉日、巴洪、卓科、柳家、下甘灘、上甘灘、奎浪、扎巴莊、寺灘、拉洞19個村委會。

名勝古蹟

佑寧寺
佑寧寺位五十鄉寺灘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藏語全稱“郭隆彌勒洲”,簡稱“郭隆寺”。 距離縣城威遠鎮以東25公里,距離省會西寧55公里。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屬於宗教朝覲旅遊景區。
佑寧寺在歷史上以規模大、歷史長、名僧多而馳名於甘青地區。它在歷史上的規模,影響曾一度超過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塔爾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曾被譽為“湟北諸寺院之母”。據史書記載,該寺在清代和民國時期有附屬寺院49處,在青海宗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清康熙年間,佑寧寺達到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僧舍、昂欠等2000多個院落,僧侶7000餘人。並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是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