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人公司

帝人公司

帝人與中國結緣始於向中國出口滌綸短纖。在此之後的70年代初期又向中國的石化企業轉讓了聚酯技術及成套設備。可以說帝人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後來成為聚酯大國的基礎。帝人集團向中國投資始於1994年,在江蘇省南通市成立用聚酯長絲進行織布、染色的企業——南通帝人有限公司。帝人作為第一個在南通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外國公司至今還受到南通各界的廣泛讚譽。

基本信息

帝人公司帝人公司品名牌
帝人公司創立於1918年,是日本第一家生產人造纖維的公司,目前仍處於合成纖維生產及技術的領先位。1927年後,陸續興建了岩國、松山、德山、名古屋、三原。愛媛、歧阜、宇都宮、相模原等工廠,生產範圍擴大到醋酸纖維。尼龍纖維、聚酯纖維和精細化工產品與塑膠等方面。目前又發展到醫藥、醫用材料聚酯膠片。薄膜和工程塑膠等方面。帝人公司是個上市公司,股票在大販、東京名古屋廣島、福岡、新瀉、札晃、香港等地的交易所掛牌上市。

發展簡史

帝人公司帝人公司中國代理公司
帝人公司成立於1918年,原名帝國人造絲公司,以生產粘膠絲。人造棉為主。1934年創立了帝人公司,設立三原工廠,生產人造長絲;1942年合併了第二帝人,同年8月三原工廠開始生產高強度人造絲;1949年6月岩國工廠生產化學纖維紡織絲,10月設立小松工廠,11月岩國工廠開始生產高強度人造絲:1951年12月設立名古屋工廠,生產化學纖維紡織絲;1955年設立松山工廠,生產醋酸纖維長絲;1956年在岩國工廠生產聚氯乙烯纖維,1961年設立化學品開發本部。1962年公司名稱改為現在的名稱--帝人公司。1963年4月開設塑膠研究所(現相模原研究中心);11月三原工廠開始生產尼龍;1964年9月開設纖維加、l研究所(現大販研究中心);1968年設立德山1廠,生產聚酯短纖維,商品名Tetoron;1970年10月設立愛媛工廠,生產Tetoron聚酯氏纖維;1971年8月設立歧阜工廠,生產Tetoron聚酯薄膜;10月取消人造絲事業;1973年7月向中國上海石化總廠塗綸廠輸出1.2萬噸短絲直接紡的裝置。11月在岩國工廠開始生產PBT·纖維增強PET;1974年向上海石化總廠一期工程提供低速紡(UDY)設備,5月完成帝人公司大販駐地,6月設定醫療事業部,成立生物醫學研究所。1977年9月開始特殊臨床檢查事業--帝人生物實驗公司;1978年2月設立帝人醫藥公司,4月瓶用PET樹脂工業化,8月開始生產銷售空心絲型人工腎臟。1979年成立帝人醋酸纖維;1983年4月完成安全性研究中心(GLP棟);10月吸收合併帝人醫藥公司。1987年7月統一松山、愛媛工廠,改為松山工廠;1988年7月新設系統事業推進室,1989年1月開設系統技術研究所,10月在岩國工廠新設新藥劑工廠;1990年10月合併了帝人醋酸纖維公司、帝人維修公司,又吸收合併了製造聚酯原料的帝人油化公司,開始進行從對二甲苯到DMT-PET的生產。1991年9月在美國和盧森堡設立帝人·杜邦薄膜公司,10月設立帝人·泰國公司,1992年5月設立ICI.帝人氟化學公司,12月設立帝人·阿莫科工程塑膠公司;1993年10月吸收合併帝人和帝人人造革公司以及人造革無紡布公司,11月在義大利設立TMI歐洲公司。1994年2月在中國設立南通帝人有限公司,5月取消帝人赫格里斯公司,改組為帝人公司,8月在日本和香港設立杜邦帝人高級紙公司;1995年3月設立南通帝人第二有限公司,8月印度尼西亞設立BTl公司(P.T.BRANTAMUIATEIJININDONESIA),9月設立帝人杜邦尼龍公司。

組織機構及股東構成

1.組織機構
1996年帝人公司經過重組後,採取了董事會負責制,下設社長。
2、股東構成比
帝人公司是上市公司,其主要股東構成。

經營狀況

帝人公司帝人公司產品
1.經營規模

帝人公司通過重組,使業務有一定的回升,1996年的銷售淨額為6186.5億日元,比上一年增長9.2%:其中海外銷售1557.12億日元,上升62.5%,占總銷售額25.2%;營業利潤317.13億日元,比上一年增長93.3%:淨利潤84.9億日元,比上年上升332.06%:營業利潤與銷售淨額之比為5.1%,比上一年上升2.9%:紅利每股6日元,與1995年持平;1996年股東權益上升0.7%,達3171.78億日元,股東權益比上一年上升1.6個百分點,達36.6%:每股股東權益上升2.37日元,達325.49日元;資產總值8661.41億日元;流動資產下降0.7%,達4496.84億日元;固定資產下降7.5%,達4055.54億日元;資產負債率63.4%。1996年的研究開發費為248.53億日元,比1995年增加1.29%:是總銷售額的4%。帝人公司1993~1996年分部門銷售

2.業務分布
帝人公司的經營範圍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即纖維、化學品及塑膠。醫藥及醫療產品、新產品及其他業務
(1)纖維
纖維是帝人公司的骨幹業務。建廠初期的人造絲業務己全部取消,而以滌綸為主,還有聚醯胺纖維,PVC纖維、耐熱芳香族聚醯胺纖維。高強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等的纖維業務日益發展,特別是滌綸,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經過調整,形成了從原料到最終產品的一體化生產體制。近年又開發了聚酯超細纖維,廣泛套用於服裝行業和汽車行業。纖維1996年的銷侍額3467.99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8.1%,占總銷售額56.1%;營業利潤驟增達93.8%,為78.62億日無,占總營業利潤的25.4%。
(2)化學品及塑膠
主要產品有聚酯塑膠,廣泛套用於信息、電子等尖端工業領域以及汽車、家電等工業領域。公司的化工產品擁有市場優勢,在質量、材料開發成本競爭方面均贏得良好的聲譽。1996年的銷售額1283.59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12.9%,占總銷售額20.7%:營業利潤達87.80億日元,比上年增加81.25億日元,占總營業利潤的28.4%。
(3)醫藥及醫療產品
醫藥是以生物醫學研究為主,採用自己的技術發展起來的,並與國內外有名的企業合作,在醫藥品、醫療品、診斷藥品和臨床檢查四個方面開發出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創造了其他領域進入醫藥行業獲得成功的範例。主要生產地在岩國工廠,製造人工透析器及吸附型血液淨化器、住宅用氧氣濃縮器等。1996年的銷售額709.17億日元,比上一年上升11.5%,占總銷售額11.5%:營業利潤129.73億日元,比上一年上升12.1%,占總營業利潤42.1%。
(4)新產品及其他
作為帝人公司第4個經營範圍,開展信息系統事業,注重新產品的開發。如:磁光碟的開發,人造革的開發,以及正在研究中的相變光碟。1996年的銷售額725.75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6%,占總銷售額11.7%:營業利潤12.82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378.0%,占總營業利潤的4.1%。
3.生產經營數據
帝人公司1995、1996年的資產負債、損益及經營指標簡況。帝人公司各生產品種、工廠、設備能力。

經營戰略

帝人公司帝人公司黨總支書記開交流會
帝人公司近年來將目標集中在對其低收益的業務進行重組上,同時加速其業務的全球化,以迎接全球化大競爭的挑戰。同時,公司加強研究、開拓新市場

1997年4月帝人公司宣布了中期管理計畫,該計畫應於2000年結束。該計畫的基本政策是加強集團的管理,重組21世紀發展型業務,實現高利潤取向的公司結構,以及改革20世紀的管理體制。根據這一計畫,到2000年的目標是:實現較高的銷售額,使其增速超過GDP增長率,重點不僅放在核心材料的海外擴能,如聚酯短纖維、長絲和工程樹脂,還要加強下一代業務的開發,如保健產品。通過下一代業務的擴大,將業務量轉化為增長量。經營目標是到2000年銷售額達7700億美元。
在世界經濟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帝人公司將繼續加強全球化戰略,並制訂了6項海外戰略:

1.保持領先的聚酯纖維生產商地位,增加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在世界最高水平上的競爭,目前,帝人公司的纖維產量居世界第4位,1997年將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新建聚酯和纖維製造廠,使產量增加約10萬噸/年。
2.保持常規產品與特色產品之間的平衡,同時將開發所有產品的新用途。
3.在纖維業務和紡織業務這兩個不同的領域裡建立平衡並提高業務量。為這兩項業務建立堅實的基礎,使其能獲得的利潤最佳化。帝人公司已在歐洲中國泰國建立了紡織基地
4.開發下一代特色纖維,將其作為下一世紀帝人公司核心合纖業務的一個方面,開發芳族聚醯胺纖維和居世界人造革產量第二位的"Cordley"牌人造革。
5.促進全球的聯合,發展合作夥伴,如與杜邦合作在日本建立尼龍纖維合資企業等。
6.加強環境保護,1998年將安裝PET回收裝置,並致力於開發和套用回收工藝

資金、投資及建設

1.資金實力和投資情況
帝人公司1996年的資產總值為8661.41億日元,1995年8993.95億日元,相比減少了3.7%。帝人公司國內經營規模的資本支出為271.82億日元。具體分布是纖維部門121.67億日元,化學品及塑膠部門60.65億日元,醫療及醫療品部門47.89億日元,新產品及其他部門47.97億日元。1995、1996年投資情況見表7。
2.1995、1996年在建項目情況
帝人公司1996年的裝置和設備的投資額為256.65億日元,比1995年下降19.7%,1995年是319.7億日元。投資額個降的原因,一是對國內現有的裝置進行技術改造,沒有化費大量的資金進行新裝置的建造,二是將大部分資金投放到海外的聚酯生產裝置上。
1995年帝人公司在國內用於設備改造的實際投資資金為159億日元。投資的主要內容是:
①對三原工廠的磁光碟設備投資6億日元,增設年產90萬枚(原年產60萬枚),合計年產150萬枚。
②對宇都宮的聚酯薄膜設備投資25.37億日元,使原有的月產400噸PET薄膜提高到2200噸,目的是解決飲料罐層壓製件用薄膜的需求。
③對松山工廠投資7.45億日元,完成3.7萬噸對二甲苯設備的增設,使能力擴大到每年23.7萬
④對岩國工廠投資11.96億日元。
⑤對松山工廠和德山工廠的合纖設備進行了合理化的改造和更新,1995年又繼上一期投資24億日元,再次進行松山工廠和德山工廠的合纖設備合理化改造。
1996年帝人公司在國內用於設備改造的實際投資資金與1995年持平,為160億日元。
投資的主要內容是:
①對岩國工廠投資11.96億日元,目標是到1997年2月完成月產10萬本人工腎臟設備的新設。
②1996年中將歧阜的PEN薄膜能力從年產1000噸擴大到2000~2500噸。
③對三原工廠150萬枚磁光碟設備進行增擴,到1997年能力可達300萬枚/年。
④對岩國工廠和歧阜工廠等投資總額14.25億日元,目標是到1997年9月進行福利金設施的擴充。
近幾年來,帝人公司圍繞纖維事業全球化的展開,積極進行海外投資,尤其是在國外發展聚酯纖維。

科研情況及石化領先技術

帝人公司帝人公司產品
帝人公司非常重視研究開發,在國內外有7所(東京、千葉、橫濱、相模原、大販、岩國、倫敦)從事研究開發和開發活動的研究開發機構,研究人員1500人,在全體職員中所占的比率很高,為20%。各研究機構分別根據本部的業務目標,在各自的研究中心內設定研究所,並由此來開展研究工作,以適應市場的高速發展,帝人公司1995年的研究開發支出是245.33億日元,1996年的研究開發支出略微提高了1.3%,為248.53億日元,占總銷售額的4%。目前,帝人公司為能在全球性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地位,正在現有纖維、薄膜、樹脂、工程等技術的基礎上,開發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材料,計畫每年推出2~3種新產品。目前正在研製中的3種特種纖維材料是節能型溶雪性可加熱纖維,可代替鋼材的構築物補強纖維和用於航空、航天輕型高壓倉複合材料(鋁、環氧樹脂和玻璃纖維)。

最近科研開發情況:

1.服裝領域
結合高附加值聚酯纖維"Shingosen",開發了幾種新產品。其中zuazu是一種觸感發粘的"Shingosen",使用一種特殊的聚合物,由不同收縮率組份的紗組成。另一種是M句en,它是一種有雅致感覺和休閒表現的織物,這是由於使用了帝人獨特的織法和先進的加工技術,使其具有多層無規則捲曲結構。帝人公司己開發了稱謂"LENESSA"的正絨面革型超細纖維機織布料,這種布料採用了由新開發出的超細纖維和2旦高收縮性聚酯長絲製備的複合長絲紗線。這種有小斑點的布料不需用氨基甲酸酯浸漬,具有正絨面革似的外觀和手感。在非服裝領域,值得一提的是REVOLTE21,一種用於地毯的節省勞動力的基礎織物。該種織物結合了聚酯紡絲織物和有高彈性的減震纖維結構的無紡布的性質,是一種節省勞動力、不需要加里襯的產品。
2.塑膠領域
經長期努力開發,使用於眼鏡的聚碳酸酯鏡片工業化生產成功。同時也著手新的阻燃材料的開發,以及精細化學領域領先的研究項目
3.與信息相關的領域
為滿足日益增加的開網和客戶/伺服器系統之需要,從事終端用戶和檔案管理的基礎技術的開發及經營,並注意滿足新出現的電腦需求,正致力於與多媒體和國際網際網路絡相關的套用。
4.腋晶顯示器領域
繼續開發與塑膠液晶基礎板相關的技術,和下一代校正薄膜的差別化。開發中的產品有液晶顯示板和基礎板,以及觸摸感應新面板的抗反射薄膜
5.保健領域
在傳染病、骨病和鈣新陳代謝夫調及呼吸系統疾病領域開發新的藥物,多種產品正在臨床試驗。在家庭保健方面,推進新的家用保健設備和保健系統的開發,包括氧氣富集器和球形保健設備。

對華關係

帝人公司在依靠自身力量開發研製新產品、新工藝的同時,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強同國外的合作開發。對過去的技術出口業務(如六、七十年代向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出口聚酯纖維的技術)實施了擴產計畫。1973年向中國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滌綸廠輸出1.2萬噸短絲直接紡的裝置。1974年向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一期工程提供低速紡(UDY)設備。1994年與中國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合作,成立南通帝人有限公司,染色能力達35000匹。1995年又成立南通帝人第二有限公司,進行聚酯,厚型織物的生產(織布7千匹,染色2萬匹)。近來,帝人公司在日本和香港設立了杜邦帝人高級纖維有限公司,銷售有關間位系芳香族聚酞胺纖維的產品。另外,公司又在香港、上海設定辦事處。1996年4月帝人公司開始向中國和澳門、香港地區出售棉、坯布。

相關詞條

沃爾瑪 埃克森美孚 皇家殼牌石油 英國石油 豐田汽車 荷蘭國際集團 通用汽車通用電氣 中國石化 花旗集團 大眾汽車 法國巴黎銀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