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苓菊

帕米爾苓菊

帕米爾苓菊,菊科、苓菊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新疆西南部烏恰縣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帕米爾苓菊 (圖3)帕米爾苓菊 (圖3)
種中文名:帕米爾苓菊
種拉丁名:JurineapamiricaShih
種別名:帕米爾茯苓菊(植物研究)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苓菊屬
屬拉丁名:Jurinea
亞族中文名:飛廉亞族
亞族拉丁名:CARDUINAEO.Hoffm.
族中文名:菜薊族
族拉丁名:CYNAREAELess.
國內分布:新疆西南部(烏恰縣)。生於礫石戈壁。
命名來源:[Bull.Bot.Res.4(2):63.1984]
中國植物志:78(1):042

植物形態

帕米爾苓菊,多年生草本,低矮;粗壯,直伸,無莖或幾無莖或有極短的花序葶。莖基發育,粗厚,被密實的殘存的鱗片狀的褐色枯萎的葉柄,或地下莖極短,直立,大部埋於地下,不形成明顯粗厚的莖基。葉簇生於莖基頂端或生直立地下莖的頂端、蓮座狀,全形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厘米,寬0.5—1厘米,羽狀深裂,葉柄長2—3厘米,基部鞘狀擴大,褐色,鞘內有棉毛;側裂片2—4對,橢圓形或斜三角形,寬2—3毫米,邊緣有微鈍齒或淺波狀,反卷;頂生裂片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質地薄,柔軟,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絨毛。頭狀花序生於蓮座狀葉叢中抽出的花葶上,花葶短或極短,或幾無花葶而頭狀花序生於蓮座狀葉叢中。總苞碗狀,中等大小,直徑2厘米。總苞.片5層,向內層漸長,最外層寬線狀長披針形,長6毫米,寬1.5毫米;外層長三角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5—8毫米,寬約2毫米,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長10—13毫米,寬2.5—3毫米。全部苞片覆瓦狀排列,中外層苞片頂端芒刺狀漸尖,向下反折或向外開展。小花紫色,花冠長1.4厘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8毫米。瘦果黑褐色,長斗毫米,寬1.5—2毫米,上部有稀疏的刺瘤,頂端有齒狀果緣。冠毛白色,多層,有4根超長的冠毛剛毛;冠毛剛毛短羽毛狀,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花果期7一8月。

菊科·苓菊屬植物

苓菊屬,菊科,約100種,分布於地中海區至亞洲,我國約10種,產西南部至西北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全緣、齒狀或羽狀分裂,稀有刺,多少被茸毛;頭狀花序同性;花全部兩性,紫色,冠管纖細,5裂達中部或以下;總苞片多列,外面的較短;花序托有刺毛;花絲離生,禿淨;瘦果禿淨,4-5角,平滑或角間有棱1-3條;冠毛多列,極不相等,單毛或羽毛狀,宿存或脫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