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苓菊

絨毛苓菊

絨毛苓菊,菊科、苓菊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新疆天山昭蘇縣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絨毛苓菊(圖1)絨毛苓菊(圖1)
種中文名:絨毛苓菊
種拉丁名:JurinealanipesRupr.exOsten-SackenetRupr.
種別名: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苓菊屬
屬拉丁名:Jurinea
亞族中文名:飛廉亞族
亞族拉丁名:CARDUINAEO.Hoffm.
族中文名:菜薊族
族拉丁名:CYNAREAELess.
國內分布:新疆天山(昭蘇縣)。生於草原,海拔1900—2840米。天山西部及帕米爾地區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天山中部。
海拔:1900-2840
命名來源:[Main。Acad.P&crsl,.Ser.714(4):58.1869]
中國植物志:78(1):038

植物形態

絨毛苓菊,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莖基短,粗厚,密被殘存的褐色的柄鞘及綿毛。單生,直立,不分枝,被白色蛛絲狀線毛及稀疏小腺點。基生葉全形倒披針形、長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5—10匣米,寬2—3厘米,羽狀深裂、淺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基部有長達斗厘米;側裂片3—6對,卵形或半橢圓形,頂端圓形或鈍,極少急尖,通常全緣,頂裂片通常較大或稍大,橢圓形或卵形,全緣。莖生葉少數,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無葉柄,最上部莖葉通常線形,不分裂。全部葉質地厚,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有稀疏的腺點,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絨毛。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總苞片碗狀,直徑2厘米。總苞片6層,外層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約1.5毫米,被稀疏蛛絲毛及小腺點,頂端短芒刺,不向外反折;中內層狹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達1.7厘米,寬達2毫米,外面有短糙毛,邊緣有短緣毛,頂端芒刺狀漸尖,不向外反折。小花紅色,花冠外面有腺點,檐部長10毫米,細管部長7毫米。瘦果長圓狀倒圓錐形,棕色,斗肋,上部有稀疏的刺瘤,頂端有齒狀果緣。冠毛白色,冠毛剛毛短羽毛狀,有2根超長的冠毛剛毛,基部不連合成環,不脫落,永久固結在瘦果上。

菊科·苓菊屬植物

苓菊屬,菊科,約100種,分布於地中海區至亞洲,我國約10種,產西南部至西北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全緣、齒狀或羽狀分裂,稀有刺,多少被茸毛;頭狀花序同性;花全部兩性,紫色,冠管纖細,5裂達中部或以下;總苞片多列,外面的較短;花序托有刺毛;花絲離生,禿淨;瘦果禿淨,4-5角,平滑或角間有棱1-3條;冠毛多列,極不相等,單毛或羽毛狀,宿存或脫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