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里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鈎,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基本資料

布雷頓森林協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

相關歷史

該協定源自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定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屬檔案,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

核心內容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間就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信貸支持;
美元與黃金掛鈎,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鈎,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基本責任有兩點:
美聯儲保證美元按照官價兌換黃金,維持協定成員國對美元的信心;提供足夠的美元作為國際清償手段。
內在矛盾:美元供給過多則不能保證全部兌換黃金,供給不足則國際清償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謎”。

主要作用

建立了以美元和黃金掛鈎和固定匯率制度,結束了混亂的國際金融秩序,為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成長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手段,彌補了黃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購買力,促進了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

主要特點

統一性,它幾乎將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囊括於該體系之下;
嚴謹性,它對維持貨幣制度運轉有關的問題都做了全面規定,並要求各國遵守。
約束性:它的建立與推行,主要靠《國際貨幣基金協定
有關條款的貫徹作為後盾,並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常的業務活動與組織活動作為保障。

維持運轉的基本條件

(1)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
(2)美國有充足的黃金準備;
(3)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上。

維持運轉所採取的措施

(1)穩定黃金價格協定,旨在抑制黃金價格上漲,保持美元匯率的穩定。
 
(2)巴塞爾協定,旨在通過相互支持,維持彼此匯率的穩定,從而維持固定匯率制。
(3)黃金總庫,旨在由各已開發國家共同承擔平抑金價的義務。
(4)借款總安排,旨在使美國從西歐借到款項,平衡國際收支,穩定美元匯率。
(5)貨幣互換協定,旨在使美國中央銀行及時得到西歐國家中央銀行的短期信貸資金,以用於干預外匯市場,穩定美元匯率
(6)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來減緩美國黃金儲備的流失。
(7)美國發行外幣債券,籌借西歐國家貨幣,擴大幹預外匯市場的力量。
(8)實行黃金雙價制,說明美國已無力維持黃金市場官價,美元實際已變相貶值。
(9)創立特別提款權,旨在提高美國應付國際收支逆差的能力,減少美國黃金儲備的流失,保持美元的中心地位,從而有助於緩和美元危機和布雷頓森立體系的維持。

基本缺陷

美元的清償能力和對美元的信心構成矛盾,表現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
匯率體制僵硬,無法通過匯率浮動自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責任主要落在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一方,犧牲了它們的經濟發展目標。

體系的結束

到20世紀60~70年代,爆發多次美元危機,其後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協定》為標誌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鈎的體制名存實亡;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世界各主要貨幣由於受投機商衝擊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森林體系為何崩潰

美元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就意味著,各國以美元為最重要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儲備,實際上是美國的外債。而這些儲備的來源是美國國際收支的逆差。這些儲備的增加,是美國外債的增加。各國持有的美元儲備的增長,要以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為前提,所以,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持久的逆差下去。可是,這逆差持久的、大量的存在下去,又將動搖各國對美元的信心。這就為美元危機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埋下了禍根。
當時在世界上最不服氣的,當屬法國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前的三大貨幣區,美元區、英鎊區、法郎區。法國可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這下可好,被邊緣化了。於是,法國手裡的美元積累到一定的量,就去向美國換黃金。鬧的很多國家也有樣學樣,用美元和美國換黃金。美國呢?眼巴巴的望著黃金大量外流,只好打落了牙齒和血吞嘍。當然,這不是崩潰的主要原因。原因是四次大的美元危機造成的。
第一次美元危機。1960年10月,在全世界出現了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因為在那時,美國已連年國際收支逆差。從1950——1956年,年均逆差為15億美元。1967年略有順差。1958——1960年,年均逆差37億美元。1939年的1美元到1960年只值47美分。經1958年的戰後第2次經濟危機之後,工業生產下降了14%。黃金儲備由原來戰後的400多億美元,降至178億美元,而短期外債卻達210億美元。黃金儲備已不足償還債務,這使美元的信譽發生了動搖。市場上的黃金價格為41。50=1盎司。高出官價約20%。美國為了挽救美元危機,只好求助於其它國家,與英、法、德、意、荷、比、瑞六國,建立七國“黃金總庫”,來維持黃金官價。與英、法、德、荷、比、盧、加、日、瑞組成十國集團籌集60億元貸款,另與14國簽定“互惠借款協定”。借款額達197。8億美元。這次危機表明,美元已無力單獨支撐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了。
第二次美元危機。1968年3月美國的黃金儲備降至121億美元,而短期外債達331億美元。市場上再次掀起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金價迅速上漲,黃金總庫為了打壓金價,大量拋售黃金,從1967年10月——1968年3月供損失黃金34。6億元。於是,各國轉向美國兌換黃金以彌補損失。美國政府無奈,只好召集黃金總庫成員國緊急會議,決定解散黃金總庫。只宣布停止在倫市場按35美元官價供應黃金。實行黃金雙價制。市場黃金價格按供求自由波動,不再進行干預。只允許外國中央銀行按照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第三次美元危機。受美國國內戰後第五次經濟危機的影響。1971年5月歐洲市場再次爆發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聯邦德國馬克及其它西歐貨幣的風潮。美國國內工業生產下降8。1%,國際收支逆差達220億美元。黃金儲備降為110億美元。只夠償還短期外債553億美元的五分之一。美元暴跌,黃金猛漲。8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停止外國中央銀行用美元按黃金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8月18日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提高到38美元=1盎司。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從不超過平價的正負1%擴大為正負2。25%。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美元與黃金掛鈎,實際上已倒塌,因為各國已不能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只剩下固定匯率制了。
第四次美元危機。1973年爆發的第四次美元危機,使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走到了盡頭。由於長期的對越侵略戰爭,極大的消耗了美國的國力,再加上美元貶值後又停止兌換黃金。美元的信用極度下降。有這么個例子,一個美國遊客,到法國後上街擦皮鞋。過後要付給擦皮鞋的美元,遭到拒收,擦皮鞋的只要法郎。也就是說,美元連擦皮鞋的都不要。在當時美元的信譽可想而知。
1973年1月,大量的美元在歐洲被拋售,搶購聯邦德國馬克、日元和黃金。在歐洲和亞洲的大量“無主美元”(指這些美元不受美國財政部控制),在毫無出路的情況下,轉而大規模的衝擊金融市場。2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元第2次對黃金貶值,幅度為10%。每盎司金價提高到42。22美元。至此其它西方國家為了應付美元危機的影響,紛紛取消了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撤底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的貨幣體系,客觀的說,對戰後的重建和經濟發展,是有一定積極的作用,由於美元等同於黃金,彌補了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由於有固定的匯率制,又保證了經濟的相對穩定的發展。但是,這體系的出發點是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霸權。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與生俱來的缺陷就暴露了。它的缺陷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都彌補不了的。從它產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滅亡的命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