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地處雲南西部哀牢山麓,紅河源頭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濃郁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始建於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為磚城,如今風貌依然。巍山還是雲南推行土司制度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其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眾多寺觀廟宇,與多姿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巍山古城內街道以拱城樓為中心,呈標準的井字結構建設,共有25條街道,18條巷,全長14公里,城內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結構,南、北主軸線兩側的房屋則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式樣和風格,房子朝向為南偏西15度左右,屬結合當地的最佳採光方式,以彌補四合五天井光線不好的一面。巍山古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在加上適宜的氣候環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閒氣定的生活性格。大理巍山文物古蹟薈萃,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寶山、巍山古城、玄龍寺、圓覺寺、山龍山於圖城、雲隱寺、陳異叔石棺、慧明寺、東山蒙化靈泉、鳥道雄關、五印山等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拱辰樓建於高8.5米的城牆之上,為重檐歌山式建築,面寬五間28米,進深17米,高16米,下層四面設廊,最下為城門洞。上檐南面是掛“魁雄六詔”巨匾,北面檐下有“萬里瞻天”匾。兩匾內容皆言志,反映了當年南詔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書法氣勢磅礴,雄渾有力,與整個建築渾然一體,使古樓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氣勢不凡。

文筆樓又叫星拱樓鐘鼓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末毀於戰亂,清代又重建。樓高11米,面寬三間,重檐歇山式建築。下層四周為圍廊,上下層檐下均設斗拱,雕刻精美。門窗透雕,四角翹起,看上去古雅華麗,精巧美觀。樓上四面懸掛匾額為:“瑞霞華峰”、“巍霞擁鶴”、“玉環瓜浦”、“蒼影盤龍”。樓下台基起券洞,東西南北四條街由此交叉通過。登樓四顧,只見古城青磚碧瓦與現代高樓交映生輝,城內人流如潮,一派生機勃勃之景象。在古城及附近還有數十處古建築和名勝古蹟。如城遺址、大小寺、巍寶山建築群、圓覺寺、南詔蒙舍城遺址、等覺寺太陽宮、白塔、寶龍寺、封川塔、文廟、三鶴洞摩崖題刻、文昌宮、文華書院、雲淨寺、月波庵、北社學、圭峰寺、西竺庵、東嶽廟、杜文秀起義遺址、城隍廟、蕭公調、陳翼權基等。近幾年,城建部門將原來的南街、北街、縣醫院門口的橫街、十字街等擴寬,鋪成水泥路面。又新修了西新街和東新街等街道,建蓋了許多樓房,對兩座公園進行擴建整修,使古城青春煥發,欣欣向榮。
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巍山定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城外還有巍寶山道觀群、圓覺寺玄龍寺龍於圖山天摩耶寺等文物景點。

地理方位

巍山古城又叫象化城,是南詔古國的發祥地。它座落在繞山壩子南端,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所在地。古城北距大理市61公里,東至昆明約400餘公里。

歷史沿革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早在漢武帝時,就在巍山設邪龍縣,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晉、南朝屬雲南郡。唐初設陽瓜州。後屬家舍詔。南詔時,巍山設蒙舍瞼。大理國前期置蒙舍賧,後期置蒙舍鎮,開南縣。元初改蒙舍千戶所,明改為府,清改為蒙化直隸廳。1913年改為蒙化縣,1954年改為巍山縣。據《蒙化志稿》記載:現存的巍山古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古城形狀方如巨印,中間的文筆樓為印棲,方方有四里三。四道城門樓上都各建有誰樓,東叫忠武,西叫威遠,南叫迎費,北叫拱辰。樓高三層,威武壯觀。由於古城屢遭兵禍,加上年久失修,古城的東、西、南三座古樓已被拆除,今只有北古樓和城中的文筆樓倖存下來。但從整個布局來看,古城仍保持著明清時的棋盤式建築格局。解放後政府撥款,對二座古樓進行修復,面貌煥然一新。但由於縣城向北發展,北古樓成了城的中心,而原來位於城中心的文筆樓,現卻位於城南。巍山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雲南省四個“文獻名邦”之一,是南詔(蒙舍詔)的發祥地,有不少南詔遺蹟和歷史傳說。西漢時期在此設邪龍縣,又名蒙化。是雲南省最早設定郡縣的地區之一。因縣城東有巍寶山得名巍山。現在的巍山古城,始建於元代,明洪武23年(公元1390年)擴建。

唐開元25年(公元737年),南詔第四代王皮邏閣以巍山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併了洱海地區的五詔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詔國,傳王位十三代,歷時253年。

明清兩代,巍山實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襲18世。明代稱蒙化府,是雲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兩個土府是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

古城格局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在唐初就有村舍了,元代的時候,段氏總管開始建築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縣城依然較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古城內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呈標準的井字結構建設,共有25條街道,18條巷,全長14公里;以拱城樓為中心,街道成井字狀分布開來。

保持井字建設格局,是巍山古城自明清以來在建築方面的一個比較成功的經驗,城內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結構,南、北主軸線兩側的房屋則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式樣和風格。古城內的民居多數是院落式的,保持了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結構的特色,北門外的二條街道是主要居住區,臨街為鋪面及大門,寬度一般為6-7米,後面為住宅。大部分房子坐北朝南,房子朝向為南偏西15度左右,屬結合當地的最佳採光方式,以彌補“四合五天井”光線不好的一面。其間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擴修了幾條街道,整坐古城的城牆高度一樣,放眼望去,視線開闊,神清氣爽。

民族風情

巍山的民族風情也獨具特色。彝族打歌,舞姿粗獷豪邁,熱情奔放,在火把節那天,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聚在一起,圍著火堆打歌的情形最為熱鬧。巍山彝族打歌隊曾到北京參加會演,還曾到日本獻藝。巍山民間的“洞經音樂”,也受到好評。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傳統工藝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扎染藝術之鄉——巍山”。巍山扎染出口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國。巍山的蜜餞、果脯,是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名特小吃“粑肉餌絲”,不油不膩,清香可口。遊人到此,總要品嘗一番。

純樸的民風

山是一座古風猶存的古城。古樸的民風,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加上適宜的氣候環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閒氣定的生活性格。在古城內會驚奇的發現,居然有從右至左書寫的告示,除了在電視電影上看到過之外,在其他地方還真難見到。巍山很多人都喜歡養蘭花,蘭花品種繁多,以元旦蘭為主(“大雪素”為上等佳品),它在元旦的時候開花,花期長達4個月,這些都反映出古城人古樸清新的居住環境、和諧自然的生活氣氛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旅遊景點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蹟薈萃,勝眾多。有巍寶山、巍山古城、玄龍寺、圓覺寺、山龍山於圖城、雲隱寺、陳異叔石棺、慧明寺、東山蒙化靈泉、鳥道雄關五印山等等。

拱辰樓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築有城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中心建星拱樓,古城形方如印。城內為棋盤式街道格局。有25條街,18條巷,街道縱橫交錯。

巍山北城樓名拱辰樓,建於明洪武年間。在高大的城牆上,有五間重檐歇頂式的古老建築。城樓南面掛“魁雄六詔”,北面掛“萬里瞻天”橫匾。氣勢雄威。古樓高23.5米,下舌城牆高8.3米。樓架由28棵大柱支撐,由東、西兩道小門登級而上。登上樓頂,舉目四望,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儼然。整個巍山壩子全收眼底,十分壯觀。巍然屹立的拱辰樓和星拱樓,成為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古城內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風貌的中式結構。有的是“三坊一照壁”,有的是“四合五天井”,古樸典雅。在古城內外,有眾多明、清古建築,如文廟、文華書院、玉皇閣東嶽宮等。一些專家學者考察巍山古城後讚嘆不已,認為“巍山古城風貌如此完整,在雲南乃至全國均屬少見”。

巍寶山

巍寶山是全國14座道教名山之一。為雲南省第一批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5.2%。山體像一大青獅,正回頭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庫和大壩好似其梳妝檯,白雲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鏡。山勢起伏雄偉,蒼松翠柏挺拔,曲徑通幽,景色迷人。在全國14座道教名山中,巍寶山的道觀殿宇最多、最宏偉、建築風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其中的長壽洞八卦建築風格、大殿門上的八仙過海鏤空浮雕、大殿頂部的八對藻井鏤空龍圖,在全國道教名山中絕無僅有。巍寶山上依山就勢建有22座清代道觀,規模宏大,建築工藝精湛。山上、殿宇中保留著“松下踏歌”壁畫等大批有價值的碑文、石刻、壁畫、楹聯、匾額、雕刻等。巍寶山古建築群、巍山古城拱辰樓、南詔山龍山於圖城遺址,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寶山是南詔發祥地,是南詔始祖細奴邏耕、牧、發跡之地。山前土主廟(又稱“巡山殿”)相傳為其家廟。南詔土主廟是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土主廟,是彝族土主崇拜的中心和源流。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彝族民眾均到土主廟殺豬宰羊,祭祀開國先祖細奴邏。據《蒙化縣誌》記載,蒙舍詔,俗名土主廟,蒙化十三代為郡中十三土主。又據《南詔野史》載:“開元二年,唐授邏皮為特進,封台登郡王……開元二年,立土主廟”。大殿上塑有身著彝服的細奴邏及二侍者的像。每年9月14日,是南詔始祖細奴邏生日,屆時新村男子要來巡山殿祭祀。土主廟附近,方圓數十里內道教系統的名勝古蹟,星羅棋布。

巍寶山是集自然風光、南詔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為一體的名山。

圓覺寺

圓覺寺林木掩映,風景秀麗,是遊覽勝地,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明代學者楊慎曾寓居於此,在大殿上題了兩副對聯,一副是:“一水抱孤城,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殿閣,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一副是:“高閣高懸,低閣低懸,僧在畫中看畫;遠峰遠刊,近峰近刊,人來山上觀山”。圓覺寺前的參天古柏林中,有雙塔聳立,高約15米,有九層,上有寶頂,是方形密檐式磚塔。圓覺寺背山面城,從山門拾級而上,一進三院,步步登高,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大雄寶殿兩側建有側殿。整個寺建築結構嚴謹,安排得體。這裡林深樹密,流水潺潺,環境幽靜,遊人不絕。

巍山縣城北約20公里的山龍山於圖城山上,有一面積約三百多平方米的緩坡,傳說是南詔國的第一代都城——山龍山於圖城。山龍山於圖山旁,有一名叫“火燒松明樓”的地方,是傳說中的南詔王“火燒松明樓”的遺址。蒙舍詔主皮邏閣,逐漸強盛,想吞併五詔,於唐開無26年(公元738年)6月24日,用松樹明子建一幢樓,叫“松明樓”,邀請五詔主來祭祖。邆賧詔主皮邏登妻白潔夫人,感到南詔王居心叵測,打一隻鐵鐲戴在丈夫手臂上,正當五詔主在松明樓作樂時,皮邏閣放火燒松明樓,五詔主均被燒死。五詔妻子無法辨認燒焦的屍體。只有白潔夫人認出丈夫手臂上有鐵鐲。後,白潔夫人起兵抵抗,以身殉情。後人為紀念白潔夫人,每到6月25日,就在各村點起火把,各家扎小火把,村里村外遍地火把。據說,這就是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古城東,有一奇特的石棺,建於清初。據云是明將陳異叔之墓。石棺長13米,寬10米,前高2米,後高3米。石棺前立大理石墓碑,碑前有一長石桌,碑後10米年有石亭一座。石棺兩側各立石方桌一張,距離方桌左右各30米處,各立5米高的石燭一根。這奇特的石棺,為陳異叔晚年所鑿,並在石棺上鐫詩明志。石棺建成,陳異叔即邀親友前來觀看,於是陳含笑入棺,長眠在此。陳是明末一位武將,明亡避居山中。

蒙化二景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除上述兩座閣建築外,城內還保存著文廟、關帝廟、財神廟、文華書院、太陽宮、冷泉庵等明清建築。這些工藝精湛、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的古建築,再現了昔日巍山古城的繁華和高超的建築藝術。巍山古城還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地方,“瓜江壘玉”和“一江抱孤城”是歷史上有名的蒙化十六勝景之二景。

巍山古城西的西子河是紅河的源頭,古稱陽瓜江。登上巍寶山山巔,眺望古城,彎彎曲曲的陽瓜江緩緩南流,猶如一條“瓜藤”,兩岸布局有致的村落像“瓜藤”上的“瓜果”,構成了一幅景致優美的“瓜圖”。陽瓜江兩岸古時便有種植冬瓜、南瓜等瓜類植物的傳統。成熟時節,遍地是瓜,在陽光的照射下,似翡翠閃爍,被譽為“瓜江壘玉”的景色。“一江抱孤城”是指流經巍山古城西的陽瓜江到古城這裡時剛好繞了一個彎,像一隻大手的臂彎,古老的巍山縣城被陽瓜江圍抱在臂彎內,十分形象。

巍山有漢、彝、回、白、苗、傈傈等6種世居民族,其民俗各異,風情濃郁,尤其以“彝族打歌”和伊斯蘭文化最具特色。

特色小吃

巍山小吃品種繁多,過江餌絲、一古面、巍山蜜餞、青豆小糕,老城、老街、老地方的夜宵燒烤,到過巍山古城的人無不津津樂道。這裡的小吃色香味俱全,令人饞涎欲滴,欲罷不能。巍山美食歷史悠久,地方味道濃厚,做工講究,甜鹹分明,質地純正。因此,到了巍山不僅可以遊覽古城、巍寶山,探尋紅河源、鳥道雄關,還可以大飽口福。

過江餌絲 

過江餌絲關鍵是“肉”的製作。肉的選料很重要,選用本地新宰殺上市的豬後腿、豬肘子和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燒烤。烤至肉皮已焦黃而肉卻不糊不爛,又將其浸入淘米水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溫水刮洗乾淨,放入特製大土鍋內,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並加入薑片、草果、火腿等香料和配料,鍋口加蓋,蓋沿還用棉紙、紗布等密封嚴實,以微火煨燉。要燉足10多個小時,頭天開始燉到次日。揭開鍋蓋就香氣撲鼻,湯色白而稠,卻不膩口,肉已自然離骨又不失形。

餌絲也得選用本地產的上好的餌絲,要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當天早上加工製成。這樣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

燙餌絲的湯要滾漲,將燙好的餌絲盛於碗內,把土鍋內燉了一夜的“肉湯”舀入,並以勺分離“肉”覆蓋於餌絲上,再加入鹽、味素、辣椒麵、胡椒粉、蔥花、花椒油、蒜汁、泡菜絲或醃菜等各種調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肉餌絲”就成了。

蘇老三一古面 

巍山古城巍山古城
巍山一古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麵,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過去一古面只有在過年、過節、過壽、辦喜事時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們的飲食從吃飽喝足上升到了品嘗。說道品嘗學問可就大了,巍山一古面不僅可以讓你一飽口福,還可以讓你大飽眼福。

一古面的做工非常講究。首先是和面,麵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鹽水來和面,和面要力度適中並多搓揉,揉至麵團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面和好後,要把大大的一團搓揉成細細的一根,把勻淨的面環繞在一個大盤子裡,期間還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與面之間粘連。一古面的師傅告訴我,搓面很費事。

其次是“醒面”,所謂“醒面”就是在已經環繞在大盤子裡的一根面蓋上潮濕的紗布“醒”三小時。“醒面”的這段時間裡就準備麵湯、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當地的特產荷包豆、山筍、菌子與火腿絲和紅辣椒炒匯在一起。

最後就是扯麵。站在水已經煮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醒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量將面扯成絲狀的麵條放入鍋中,煮3分鐘左右的時間,把面撈入碗中,舀入準備好的麵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地方特產

一方山水養育了一方風土,巍山物產豐富,有一批聞名遐邇的土特名產。巍山彝族扎染具有漫長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巍山的扎染工藝在布料、成品上不斷的創新。蜜餞是巍山很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源於巍寶山道人精製的蜜食品,以瓜、果、藥材為原料,選用優質冬蜜製作而成;卜醬豆用優質的黑豆,經過篩選、浸泡、蒸、餾、降溫、發酵、配料、養護等數道傳統工序,色澤黑亮,是香醇可口的美食調料;粑肉餌絲、青豆小糕鍋巴涼粉、什錦鹹菜等更是巍山遠近聞名的小吃。

巍山蘭花

巍山適宜的氣候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造了巍山蘭花的高雅情調,蘭花品種繁多,著名品種有:大唐鳳羽、包草、藥草、元旦蘭、朱蘭等。

草墩 

草墩就是用稻草編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獨特之處在於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狀多樣、大小不一,色彩則是由纏在稻草上的布的顏色決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斕,且還能呈現各種圖形,如:八卦、心形等。

清香油 

巍山盛產油菜,是雲南省油菜基地縣。1997年,縣農技站優質農產品開發中心選用純雙低菜籽油,經脫磷、脫酸、脫色、脫臭等工藝製成了“健寶”牌清香油。該產品油色清亮透明,味覺醇香,加熱無煙,炒煮無沫,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是家庭、餐館煎、炸、煮、涼拌菜餚的高品位烹調油,也是饋贈親的佳品。

小貼士

門票價格:免費,並且大小寺都不收費。

交通指南:從大理古城搭4路車到下關後直接在巍山車站坐班車就可以到巍山,自己開車50分鐘左右,坐車1個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