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拱樓

星拱樓

星拱樓又名文筆樓,位於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古城正中,為明代蒙化府府城中心的過街樓。明代洪武年間,大批明軍到來,巍山設衛屯田,在此基礎上開拓修建古城,並將原有的土城改為磚石城,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成。

基本信息

簡介

星拱樓星拱樓
星拱樓是古代巍山城四大街(東街、西街、北街、南街)的交匯點,現已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標誌性建築。據康熙《蒙化府志》載:“城圍四厘三分,計九百三十七丈,高二丈三尺二寸,厚二丈,磚垛石牆,垛頭一千二百七十有七,垛眼四百三十,建四門,上樹譙樓,東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遠,北曰拱辰,北樓高三層,可望全川,下環月城,備極堅固,城方如印,中建文筆樓為印柄”。

特點

星拱樓星拱樓
星拱樓為方形平面,建成於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鹹豐七年(1857年)毀,鹹豐十年(1860年)杜文秀回民起義軍將領左參軍馬國忠重建。樓頂中梁尚存“太歲紀年”題記:“鎮撫蒙城左參軍馬國忠暨閣郡官紳士庶仝建”。樓通高11米,由木結構城樓與磚石結構基座兩部分組成。基座面闊、進深均為18.7米,通高6.3米,基座石砌,四向貫通,門洞作券頂。樓作亭閣式,為抬梁與穿斗相結合梁架,重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9.75米,樓底層四周設廊,上、下四周皆置七踩斗拱,屋面四翼角飛檐高翹,弧度柔和,加之飾以高空花脊,使得整個建築的外觀秀麗飄逸、玲瓏剔透。
樓的上檐北面懸掛“星拱樓”字匾,在下檐的東南西北四面分別懸掛“瑞靄華峰”、“巍霞擁鶴”、“玉環瓜浦”、“蒼影盤龍”匾額,繪寫巍山四環景色。1981年4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