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迭鄉

峰迭鄉水泉村,是我州新農村建設州級試點村之一,該村距縣城12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有76戶、351人,耕地面積420畝,人均耕地不足1.2畝,民眾經濟來源以種植業和勞務收入為主。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峰迭鄉位於舟曲縣以西15公里,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藏漢族民眾雜居生息。全鄉轄18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2538戶11236人,其中藏族人口1718人,占15.3%。全鄉人均耕地面積0.8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蕎麥;經濟作物有油菜、中藥材等,2008年底農民人均收入1880元。全鄉共有黨支部20個,其中機關支部2個,農村黨支部18個,全鄉黨員516人,漢族420人,少數民族96人,少數民族黨員占黨員總數的19%。

峰迭鄉平均海拔1452米,年均降雨量388 毫米,年均氣溫14℃,全年無霜期228 天。2005年末常用耕地面積698.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9126.6萬畝。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18個。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2530戶,鄉鎮總人口11137人,鄉鎮從業人員5637人。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2所,在校學生總數2500人,教師總數86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8人,病床4張。

名優特產:大紅袍花椒、蔬菜龍瓜、各種小雜糧、山野菜等。

人口數據

峰迭鄉總人口:10869;男:5573;女:5296;家庭戶戶數:2461;家庭戶總人口(總):10853;家庭戶男:5559;家庭戶女:5294;0-14歲(總):3168;0-14歲男:1600;0-14歲女:1568;15-64歲(總):7095;15-64歲男:3693;15-64歲女:3402;65歲及以上(總):606;65歲及以上男:280;65歲及以上女:32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739(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民族關係

峰迭鄉共有18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有不同數量的藏族村民,由於民族之間的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同,如何協調好民族關係,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以前由於有些村村級班子渙散,工作被動,導致民眾思想混亂,民族矛盾時有發生,各項工作滯後。

為徹底改變這種局面,鄉黨委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對村兩委班子進行了整頓改組,把一些敢於負責,責任心強,辦事公道,沒有民族歧視觀念,民眾威望高的人選入了“兩委”班子,在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並做了加強民族團結方面的規定,村幹部主動深入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並隨時掌握民眾的思想動態,解決疑難問題,並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為進一步搞好民族關係,大力倡導藏漢通婚,相互交流語言文字,全鄉未發生因民族問題引發的矛盾,民族關係十分融洽。

經濟發展

峰迭鄉是全縣人口和農業大鄉,農民收入普遍較低,鄉黨委、政府結合本鄉實際,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點,正確引導農民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抓好農業生產,發展種養業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鼓勵外商投資興業,為創造者大力營造投資環境,如今以藏族為主的瓜咱溝修建了一、二、三級水電站,磨溝修建了一、二級水電站,目前,五所水電站同時發電,有效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逐步帶動全鄉經濟發展,並加大勞務輸出和勞務技能培訓力度。多渠道爭取資金,興修人畜飲水、水渠、防洪堤等農田水利工程,將廣大人民民眾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脫貧致富,發展經濟上來。

鼓勵、支持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如期入學,從小接受初級義務教育、愛國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春節期間,在藏漢雜居的村莊,組織由藏漢族民眾共同組成的大型鍋莊舞、樂樂舞、朵迪舞等,在附近的幾個村子巡迴演出,不僅為鄉村的春節增添了喜慶,更促進了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如今,無論藏族漢族,都在黨的惠農政策下,卯足了勁奔小康,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古老的民俗和淳樸的民風在全鄉得到了充分體現,藏漢兩族的風俗習慣相互交融,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修造搬遷,都相互來往,相互幫忙,藏族能說漢話,漢族亦能說藏話,因而,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無任何障礙。同村的各族民眾,田地交連,在平時的勞動生產中,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相互依賴,進一步加深了民族感情,從而在全鄉形成了人心思定的良好氛圍。

文化遺址

牛頭坪文化遺址

牛頭坪文化遺址位於峰迭鄉瓜咱城東南高丘三階地。1974年初查發現。面積1.7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5-14厘米,距地表1.8-6.4米。剖面遺層含紅燒土層、灰層、灰坑、家畜禽獸遺骸及泥質橙紅陶、彩陶、灰陶和細高頸敞口罐,直口瓶、斂口瓮的殘片和砍砸器、刮削器、磨製殘石器。出土典型器物有橙紅胎黑彩的敞口罐、缽、直口杯,長頸侈口灰陶罐素麵無紋。石器有缺口石刀、磨製石斧、石鐮、石錛和鑽孔石刀、石鋤等。

彩陶花紋有寫實的葉狀紋、鋸齒紋、網紋、水波紋、鉤葉紋、平行線紋、同心圓紋等,屬馬家窯 、半山類型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存,有的接近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繩紋有蘭紋、剔刺紋、劃紋多見於泥質灰陶。

瓜咱坪、西坪遺址

位於白龍江南岸峰迭鄉瓜咱城西南階地及其西二階地。1974年調查發現。總面積約9600平方米。西坪遺址文化層均厚85厘米,剝蝕面有灰層、紅燒土、泥質橙紅陶、彩陶和高頸折肩直腹互素麵灰陶壺,直口鼓腹罐,折沿瓮的殘片。灰坑中含畜禽骨骸。彩陶以帶紋、波浪紋、漩渦紋為飾。

遺址墓葬主要分布在瓜咱階地,多為1-2人的土坑石板棚葬。隨葬物有泥質橙紅陶敞口碗、侈口罐,高頸彩陶壺和素麵灰陶壺、瓶、直侈口園腹罐。少數彩陶吸收廟底溝文化特點,飾寬頻紋、葉紋、斜帶紋、垂帳紋,為新石器馬家窯、半山文化類型。遺址在建設鄉屬單位時已徵用。出土文物高頸彩陶壺在省博物館展藏。

掌坪文化遺址

在峰迭鄉城外村南二階台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1974年調查發現。遺址分布面廣,剖面遺層裸露出灰層、灰坑、窖穴、磨製殘石器、炭屑、灰層和紅燒土層、泥質橙紅陶、彩陶、灰陶及夾砂陶片。

遺址存在石板棚蓋的成年單人葬,2-3人的成年合葬及單一的小孩瓮罐葬同有出現,出土泥質橙紅黑彩陶高頸壺、侈口罐、三連罐和灰陶單耳小侈口罐、敞口高圈足豆、碗、殘石墜環等器物。彩陶紋飾具有仰韶文化特點,多以波浪紋、漩渦紋、同心圓紋、網紋、山形紋出現。彩陶三連杯、雙耳壺在省博物館展藏。

獲得榮譽

2009年9月,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峰迭鄉“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