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小鎮,很絕。一鎮跨兩省,以白龍江為界,白龍江的西北一側屬甘肅省管轄,白龍江的東南一側屬四川省管轄。屬甘肅省管轄的地面叫“郎木寺鎮”,屬四川省管轄的地面叫“納木寺鎮”。其實“郎木”與“納木”對於藏語來說都是一回事,是音譯的兩個不同漢字,只是為了行政區劃易於區別而已。

基本信息

簡介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屬於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於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裡隔“江”相望。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傳說

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造人的女媧、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為圖騰,又稱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語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

現狀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處的四川、甘肅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聖地。藏傳佛教興起後,在那裡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這地跨兩省的大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聖地中的聖地。洞外地下湧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