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木寺

朗木寺

郎木寺位於洮河源頭南部、白龍江發源地,甘、青、川 三省接壤地帶。此地被稱為蓮花生大師降伏妖魔之地,今轄於碌曲縣郎木寺鎮。

基本信息

概述

藏語稱「噶丹雪珠具噶卓衛林」,意為「具喜講修白蓮解脫洲」。有「東方小瑞士」美稱,位於泄河源頭南部、白龍江發源地,甘、青、川三省接壤地帶。此地被稱為蓮花生大師降伏妖魔之地,今轄於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

郎木寺處地空靈,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東紅色砂礫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輝煌的寺院建築群和錯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古柏蒼松間,還有白龍江的源頭泛著波光在月夜輕歌..。

朗木寺朗木寺

郎木寺經過歷世活佛的創建、擴建,現有聞恩學院、續 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 一世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頭髮、指甲如新生長的 一般;有以數萬兩黃金、白銀和松耳石、珍珠等製作的歷世 其他活佛的靈塔,以及70餘座大小不一、製作各異的佛塔。 郎木寺轄有十座屬寺和兩座靜修院,前後有七十任赤哇,

1958年時憎人多達500餘名,是安多地區聞名的大寺院 之一。

寺院構成

郎木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創建於西元一七四八年。 其創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參格桑。經過歷世活佛的創建、擴建,郎木寺現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頭髮、指甲如新生長的一般;有以數萬兩黃金、白銀和松耳石、珍珠等製作的歷世其他活佛的靈塔,以及七十餘座大小不一、製作各異的佛塔。

寺內除四大學院的經堂外,沿有色赤拉章、彌勒殿、羅漢堂、千佛殿、三層寶塔殿、藥師佛殿、怙主殿、鄔仗那大師殿、馬頭明王殿以及活佛的昂欠、僧眾居住的房屋等。

朗木寺朗木寺

郎木寺轄有十座屬寺和兩座靜修院,前後有七十任赤哇,一九五八年時僧人多達五百餘名,是當地的宗教、文化、經濟、政治中心,是安多地區聞名遐邇的大寺院之一。一九五八年時,郎木寺被保留下來,「文革」中被拆除,從一九八一年後,

逐步修復了原有的四大學院,現有僧眾一百四十人。現寺院主要建築有大經堂、彌勒佛殿、佛身塔等。

郎木寺其實由兩座寺廟組成,一座位於甘肅境內的稱為「甘肅廟」,另一座位於四川境內的則稱「四川廟」,兩者僅隔著一條小河,而小河上有多條木板搭成的獨木橋,方便行人往返。這種「一廟兩省」的獨特現象也許是絕無僅有的吧?郎木寺的小溪多,數十眼小溫泉,日夜不息地湧出溫暖而清澈的泉水,穿過大街小巷村頭院落又匯聚成小河,而條條小河又匯合成江流,奔流向遠方。冬日裡,銀裝素裹,唯有小溪蒸騰著迷濛的水氣,每當清晨時分,溪邊洗頭梳妝、洗衣的姑娘和小媳婦們的歌聲和笑聲不時傳來,而一陣又一陣隨風飄起的霧氣,好似一縷縷薄紗,將她們團團籠罩,活像一幅仙女浣紗的圖畫。

史料記載

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創建於公元1748年。其創始人 即第一任赤哇嘉參格桑,十一歲受戒出家,二十七歲前往拉薩學法,投拜名師潛心學法,成為出類撥萃的大學者,年屆 五十五歲時,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間他廣弘講說。辯 論、著書立說,功績卓著,聲名遠揚,倍受僧眾崇敬。

公元1747年,年屆七十歲的他應家鄉人民再三請求,經第七世達 賴喇嘛格桑嘉措的允準返回故里弘揚佛法,即創建了郎木寺 院。嘉參格桑活佛於公元1756年9月15日兩手合掌、跏趺而 坐,示現圓寂。之後,郎木寺歷世活佛繼承弘揚第一世賽赤活 佛的弘法大願,個個致力佛性修煉,學問通達,業績顯赫, 在整個藏區乃至世界佛教界影響深遠。

傳說

朗木寺朗木寺

沿湖岸款步前行,越來越窄,轉過峽谷就看到小溪的源頭了,源頭從崖兩邊幾眼泉眼中潺潺湧出,清清淺淺地淌在碎石灘下,你不妨喝上兩口,

這可是自然界中的純淨水,源頭之水,喝了會讓你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覺。當地百姓管這泉水叫“乃溪”(聖水),是白龍江的源頭。此泉冬暖夏涼,天旱不枯,暴雨不澇,四季清澈見底。站在石灘上向左上方看去,在險峻的山坡上有一個洞穴俯視著泉眼,居高臨下,虎踞雄威,這就老虎洞。傳說這峽谷曾住著一條善良的白龍在此修道。有一年,山谷中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大火蔓延,燃毀了樹林和莊稼,百姓無家可歸。正在修練的白龍見狀,想去拯救百姓,可神靈卻把它困在了岩石下,急得白龍渾身發抖黯然淚下,兩眼湧出一串串淚珠,淚珠衝破岩石,撲來了大火。從此這兩眼泉水再沒有間斷過,得救的百姓為感謝白龍的4恩德,便把從這泉眼中流出的河取名“白龍江”。從那以後,白龍江兩岸林木茂盛,人畜興旺。然而好景不長,一頭白額大虎常常從森林中出來傷害生靈。人們死的死,逃的逃,非常悽慘。一天,惡虎正在窮追來不及逃散的人們時,空中飄來一位慈祥的“仙女華爾旦納摩”,她用智慧降伏了惡虎,並把老虎關在石洞內,讓它日夜守護在白龍江源頭。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仙女“華爾旦納摩”因私自下凡而回不了天庭,就住進了仙女洞。從此這地方便有了“達倉納摩”這個美麗的名字。(藏語中虎穴叫“達倉”,仙女叫“納摩”)。連後來的格爾底寺也有“達倉納摩寺”之稱。

佛教節日

曬佛

正月十三至十七是郎木寺最熱鬧的日子,兩座寺院先後舉行隆重法事,從寺廟到廣場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虔誠的藏民信徒,不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戴著自己最貴重的飾物,跪在地上膜拜、聽喇嘛誦經、看藏戲表演。然後,藏胞們會一家老少圍著廟宇「轉廟」,祈求平安,同時一邊燃放鞭炮,一邊向天空撒著象徵幸福吉祥的「龍達紙」。

「曬佛」是節日中的高潮。曬佛的這天早上,迎著初升的太陽,上百名佛家弟子奏著各種法樂器,撐著經幢、羅傘,抬著二十多米長、十多米寬的佛龕,從大寺出發,擁向山坡的曬佛台。隨著陣陣音樂,大佛被徐徐展開,人群中發出歡呼聲,紛紛將手中的白哈達拋向釋迦牟尼佛像,表達著自己心中的敬意,這蔚為奇觀的場面,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轉山

正月十六是轉山的日子,眾喇嘛冒著嚴寒齊集廣場上,首先由喇嘛念經,然後在一幫頭戴神鬼面具的喇嘛帶領之下,列隊走向山坡,成千上萬的藏胞們手搖經輪、口中念念有詞緊隨其後,平時寂靜的荒山野嶺轉眼間成了喧囂的世界,遠遠看去,宛如一條滾動的人龍在山頭上盤旋...。

轉完山之後,人們齊聚在白塔前的空地上,燃起熊熊火堆,圍著聖火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舞蹈,不羈的舞步伴隨著尖叫聲劃破夜空,跳得興奮,有的小伙子索性躍過火堆,在眾目睽睽之下盡顯「英雄本色」。

住持

現任寺主郎木賽赤.龍仁桑蓋,一九四○年生,四川省若爾蓋縣人,一九四六年起坐床,一九五五年任碌曲縣政協副主席,一九七九年以來,先後任甘南州政協常委、副主席,甘南州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寺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鄉(縣南六十公里)

達倉郎木

郎木寺原名“達倉郎木”,藏語意為虎穴仙女。因該地 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羹炯娜如人形的鐘乳石,其名由此而 得。相傳是蓮花生大師來此降妖馴服猛虎,並教化佛法,使 猛虎成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舊。 “郎木”身上 措滿各色哈達,恰如仙女身著衣裙嗣朗起舞。在郎木寺西側 一高聳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傳說,從前石壁有一洞口, 與大海相通,海水噴涌不止,村寨成為汪洋。一日來一高僧 ,見此情景上前猛擊一掌,洞口便被封住,從此滴水不漏。 如今,那一米見方的掌印歷經悠悠歲月依然清晰可見。有山 水洞壁為證,這一方風光寶地,更顯神秘空靈。

多年以來,這裡一直是海外遊客尤其是西歐國家遊客青睞的旅遊勝地。

補充一下:朗木也是中國唯一能讓遊客親眼能觀看到天葬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