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

岱,太山也。從山,代聲。——《說文》。朱按,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河東岱。——《爾雅》。按,此言岱與華岳恆衡為五鎮之一也。則有九鎮。又泰山為東嶽。——《周禮·職方式》。按,此言岱與華霍恆嵩為五嶽之長也。唐虞則言四岳,霍即衡山。東方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白虎通·巡狩》太山王者告代之處,為五嶽之宗,故曰岱宗。——《後漢書·安帝紀》注。

基本信息

拼音

dài

注音

ㄉㄞˋ

部首

山,部外筆畫:5,總筆畫:8

筆順

32154252

編碼

五筆86:WAMJ;五筆98:WAYM;倉頡:OPU;四角號碼:23772;Unicode:U+5CB1;CJK:統一漢字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代山
漢字部件分解:亻弋山
筆順編號:32154252
筆順讀寫:撇豎橫折捺豎折豎

基本字義

中國泰山的別稱。亦稱“岱宗”、“岱嶽”。

方言集匯

粵語:doi6
圍頭話:döi6
客家話:toi4
[海陸豐腔]toi6
[梅縣腔]toi5
[寶安腔]toi3
[台灣四縣腔]toi5
[客英字典]toi5
潮州話:dai3[1]

英語

Daishan,oneoftheFiveSacredMountainsinChina

詳細解釋

岱Dài
〈名〉
1.(形聲。從山,代聲。本義: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嶽”。)
2.同本義[Taishanmountain]
岱,太山也。從山,代聲。——《說文》。朱按,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
河東岱。——《爾雅》。按,此言岱與華岳恆衡為五鎮之一也。
則有九鎮。又泰山為東嶽。——《周禮·職方式》。按,此言岱與華霍恆嵩為五嶽之長也。唐虞則言四岳,霍即衡山。
東方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白虎通·巡狩》
太山王者告代之處,為五嶽之宗,故曰岱宗。——《後漢書·安帝紀》
古樹森齊,聒聒幽禽鳴遠岱。——《西遊記》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岳》杜甫
3.又如:岱斗(泰山、北斗);岱輿(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4.古國名[Taistate]。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常用詞組
【岱祠】DàiCí[Daitemple]泰山神東嶽大帝的廟,又稱“岱廟”
【岱人】一譯"岱依人"。越南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越北地區和北部中游各省。
【岱山】縣名。在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中部。
【岱嶽】即泰山。
【岱廟】在山東省泰安市城內。祀泰山神。
【岱宗】即泰山。古代以為諸山之宗。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岱·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 音逮。
《說文》泰山也。《白虎通》東嶽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
《通志略》山高四十餘里,凡十八盤,由南天門歷東西二天門,至絕頂。上有秦時無字 ,其祠曰靑帝,去黃河二百餘里。
《風俗通》岱,胎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之交,觸石膚寸而合,不終朝而徧雨天下,故為五嶽之長。
《正字通》東嶽,古但稱太山。太代音同,故借代加山。

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岱
太山也。從山代聲。徒耐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大山也。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冣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釋山曰。泰山為東嶽。毛傳曰。東嶽,岱。堯典。至於岱宗。封禪書,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禹貢,職方皆曰岱。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從山。代聲。徒耐切。一部。

拼音是da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