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

棣,多音字(dì、dài、tì),音不同則義不同。〈名〉(1)形聲。從木,隸聲。本義:木名。常棣,即“白棣”,喻兄弟。(2)同本義。如:棣友(指手足情深,兄友弟恭,彼此友愛);棣鄂(棠棣的花和萼。比喻兄弟友愛);棣華增映(比喻兄弟友愛);棣華(常棣之華,喻兄弟)(3)弟。如:棣台(對弟的敬稱),賢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dìdàitì田字格中的“”字
注音:ㄉㄧˋㄉㄞˋㄊㄧˋ
部首:木,部外筆畫:8,總筆畫:12
筆順編號:123451124134
五筆86&98:SVIY;倉頡:DLE;鄭碼:FXKV;

四角號碼:45999;UniCode:U+68E3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棣 dì
(1)(~棠)落葉灌木,花黃色。果實黑色,供觀賞。
(2)同“弟”:賢~。~友(兄弟友愛)。~鄂(喻兄弟友愛。亦作“棣萼”)。
漢字演變漢字演變

棣 dài
(1)〔~~〕文雅安閒的樣子,如“威儀~~”。
棣 tì 
(1)通:~通(通達,貫通)。

詳細字義

棣 dì
〈名〉
(1)形聲。從木,隸聲。本義:木名。常棣,即“白棣”,喻兄弟。
(2)同本義。如:棣友(指手足情深,兄友弟恭,彼此友愛);棣鄂(棠棣的花和萼。比喻兄弟友愛);棣華增映(比喻兄弟友愛);棣華(常棣之華,喻兄弟)
(3)弟。如:棣台(對弟的敬稱),賢棣。

其它字義

棣 
dàiㄉㄞˋ“棣”字的字形對比
(1)〔~~〕文雅安閒的樣子,如“威儀~~”。
棣 
tì ㄊㄧˋ
(1)通:~通(通達,貫通)。

方言集匯

◎粵語:dai6
◎客家話:[梅縣腔]ti5[海陸豐腔]ti6[客語拼音字彙]di3[台灣四縣腔]ti5[客英字典]ti5[寶安腔]ti5[陸豐腔]ti5
◎潮州話:di6

English

kerriajaponicaplant,cherry

常用詞組

◎棣棠dìtáng
落葉灌木。花黃色,可供觀賞。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8。

解釋:【廣韻】特計切【集韻】【正韻】大計切【韻會】他計切,音第。【說文】白棣也。【爾雅·釋木】常棣,棣。唐棣,栘。【詩·召南】何彼穠矣,唐棣之華。【小雅】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陸璣·常棣疏】白棣如李而小,如櫻桃正白。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刺楡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唐棣疏】唐棣,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又無棣,齊地名。【左傳·僖四年】北至於無棣。又【廣韻】車下木。又姓。【統譜】王莽司馬棣並。 又【集韻】徒二切,音地。又【五音集韻】徒對切,音隊。 又【集韻】徒耐切【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棣棣,閒習貌。【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又【類篇】他計切,音替。通也。【前漢·律志】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
考證:〔【小雅】棠棣之華。〕 謹照原文棠棣改常棣。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棣

解釋:白棣也。從木隸聲。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棣
白棣也。從木隸聲。特計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白棣也。小雅傳曰。常棣,棣也。秦風傳曰。棣,唐棣也。常與唐同字可證矣。渾言之則白棣亦𧦝唐棣也。豳風傳雲。郁,棣屬。從木。隸聲。特計切。十五部。

拼音是da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