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師範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山西省忻州市,始建於1958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院院本部現有3個校區,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萬多平方米,有18個教學系,3個教學部,26個本科專業,27個專科專業。教職工1200餘人,專任教師500多人,其中,山西省教學名師10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20多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近200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10000多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2000多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主樓主樓

忻州師範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院為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的“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全國獲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稱號的9所師範類院校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獲此稱號的高等學校。“地方師範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為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的第一、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藝術系與忻州市北路梆子劇團聯合創編演出的現代戲《黃河管子聲》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文華劇目獎”,受到文化部表彰。
2008年9月,藝術系與原平市委宣傳部聯合創排演出的《秧歌情》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大賽普通院校組表演銅獎。“師範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實踐與理論探索”等3項成果榮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化學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為山西省品牌專業。物理化學學科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問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歷史沿革

校園校園

⒈忻縣區師範專科學校
1958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58)省文中字第604號檔案”批准,忻縣區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學制2年,開設語文、數學、生化3個專業,4個班,在校學生146名。
1959年9月,忻縣區師範專科學校與大同師院合併組建為晉北師專。學校經費由山西省教育廳撥發,行政業務由晉北專署文教局領導,學制2年,在校學生550名。
1962年7月,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62)晉教王字第276號檔案”批准,晉北師專裁撤。
忻縣專區耕讀師範專科學校
1965年2月,忻縣地委、忻縣專署籌辦耕讀師專。耕讀師專附設在忻縣師範,共招收學生92名。
1966年5月,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66)晉教復字75號檔案”批准,忻縣專區耕讀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學制3年,開設政治與漢語、數學與物理2個專業。
1966年8月,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66)晉教字164號檔案”批准,忻縣專區耕讀師範專科學校納入國家計畫,從9月1日起由省核定編制,經費列入省高教事業支出項。
1969年11月,忻縣專區耕讀師範專科學校與忻縣師範等7所區直學校合併組建為“忻縣地區五七學校”。
⒊忻縣地區師範專科學校
1972年1月,經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研究決定,撤銷“忻縣地區五七學校”,成立忻縣地區師範專科學校。學制2年,開設中文、理化、數學、英語4個專業。在校學生440名,教職工總數170名。
1973年9月,忻縣地區師範專科學校改建為忻縣地區高級中學。
⒋山西師範學院忻縣地區專科班
1978年1月,經山西省計畫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山西師範學院忻縣地區專科班,附設在忻縣師範,開設物理、化學、語文、英語、數學5個班。
1981年1月,山西師範學院忻縣地區專科班與忻縣師範分離,設立獨立的財務帳目。
⒌忻縣師範專科學校
1982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82)教計事字215號檔案”批准,忻縣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忻縣師範專科學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領導,學制3年,規模900人,設定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和英語5個專業。

體育館體育館

1984年8月,經山西省教育廳“晉教高字(1984)第31號檔案”批准,忻縣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忻州師範專科學校。
⒍忻州師範專科學校
1984年8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忻州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學生規模900人。建校之初,開設中文、英語、政史、數學、物理、化學6個教學系(專業),後陸續設定體育、計算機、電子等教學系(專業)。
至1998年9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教育廳批准,忻州師範專科學校學生規模1200人,共設定中文等8個教學系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等10個專業。
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9月,經國家教育部“教發(1998)15號檔案”批准,忻州師範專科學校與忻州地區教育學院、忻州職工大學合併組建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10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函(1998)127號檔案”批准,忻州師範專科學校與忻州地區教育學院、忻州職工大學、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忻州分校合併組建成為以師範教育為主,包括成人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在內,面向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普通專科學校——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由山西省政府領導,山西省教委管理,學生規模3500人,其中普通專科學生2500人,成人教育學生1000人,事業經費和基建投資從1999年起由山西省政府有關部門安排。學校設定中文等8個教學系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等20個專業。
⒏忻州師範學院
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教發(2000)23號檔案”批准,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忻州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成立忻州師範學院。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忻州師範學校建制同時撤銷。
2000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函(2000)117號檔案”批准,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忻州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成立忻州師範學院。忻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忻州師範學校建制同時撤銷。
忻州師範學院系本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學院發展所需經費由山西省統籌解決。學院以師範教育為主,適當發展非師範類專業,尤其是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時承擔中、國小教師的培訓任務。學院近期本、專科教育並重,逐步擴大本科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6000人。
2000年9月,忻州師範學院首次招收6個本科專業的學生。
2006年6月1日,山西省教育廳下發“晉教發[2006]25號”檔案,批准學院到2008年院本部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規模達到10000人。
至2009年9月,忻州師範學院設定漢語言文學教育等專業53個,其中漢語言文學教育等本科專業26個。

結構配置

操場操場

學院坐落在佛教聖地五台山腳下的溫泉之鄉——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鐵路、京原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經過,交通十分便利,經高速公路35分鐘即可抵達省會太原。
學院院本部現有3個校區,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萬多平方米,有18個教學系,3個教學部,26個本科專業,27個專科專業。教職工1200餘人,專任教師500多人,其中,山西省教學名師10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20多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近200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10000多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2000多人。
學院建有先進的計算機校園網路、多媒體電教系統、計算機房、語音室、近代物理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地理實驗室、案例教室、微格教室、心理儀器測試室、琴房、電腦繪畫室以及圖書館、體育館等良好的教學科研基礎設施,設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陶行知研究會、元好問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與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學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等多個學術研究機構,出版黨委機關報《忻州師院報》(半月刊)、文理綜合版學報《忻州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圖書館藏紙質圖書90餘萬冊,電子圖書30多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1400多種,全文電子期刊近14000種,各類電子文獻資料庫20個。
學院設有忻州師範學院附屬外國語中學,為初、高中均為十六軌的完全中學,在校初、高中學生5000餘人,教師310多人,全部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占11%,市級和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5%。2004年,首屆國中畢業生在全市參考的362所學校中位居均分、及格率、優生率三項綜合排名第一名,首屆高中畢業生參加聯考,六項指標綜合權重在全市參考的42所高中中排名第二,被評為優質高中教育學校。2005年至今,附中中考優生率、聯考達線率及達線數增幅率每年均位居全市各中學前三名。
學院設有忻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忻州師範學院五寨分院,均為獨立法人單位,人、財、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學業務均由學院統一管理,招生計畫由學院編制,畢業證由學院發放。忻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座落在忻州市區,教職工近300人,在校生3300多人。忻州師範學院五寨分院座落在忻州市五寨縣,教職工近200人,在校生2800多人。

專業介紹

藝術系練功房藝術系練功房

漢語言文學專業
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及教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教師職業素養。
英語專業
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教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英語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能夠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進行英語及漢語語言文字處理。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培養具有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基本理論知識,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及從事思想工作,政治理論宣傳教育的各類人才。主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歷史學專業
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史學研究與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地理科學專業
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運用地圖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與資源環境實驗分析的基本技能。
 
旅遊管理專業 (非師範類)
培養具備旅遊管理學、旅遊經濟學導遊學、旅遊規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酒店、旅遊規劃部門和旅遊研究機構從事旅遊管理、經營和研究,也可在旅遊院校從事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
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數學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化學專業
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研究的教師和化學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非師範類)
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套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熟練地進行程式設計和使用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解決實際問題,能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計算機教育的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特別是資料庫、網路和多媒體技術。
物理學專業
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獲得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物理學教學的教師、教育科研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教育學專業
培養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師範院校師資、中國小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各給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工商管理專業(非師範類)
培養具備經濟學、管理學、法律工商管理理論基礎,具有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教學及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會計學專業(非師範類)
本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組織會計核算會計分析和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的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等部門勝任會計、審計專業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管理人才。
法學專業(非師範類)
培養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一定法律實務能力,能在各級各類組織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及中等以下院校,特別是中學從事法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院黨委書記王秋生同志在教代會上作重要講話院黨委書記王秋生同志在教代會上作重要講話

音樂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美術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美術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 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體育教育專業
培養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體育教育人才,具備在中等專業學校等從事體育教育和科學研究能力,或者從事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工作。主要學習體育教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行政管理專業(非師範類)
本專業培養掌握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發展戰略

計算機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
學院把“培養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願意獻身黨和人民基礎教育事業的高素質中國小教師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作為辦學指導思想,以此統領各項工作,長期主動為山老貧困地區服務,為基礎教育服務,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特別是1997年以來,學院實施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組織學生在校期間用一個學期分期分批到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扶貧頂崗實習支教,至今已連續組織25批、15000餘名本、專科生,到原平、五台等11個縣(市、區)的560多所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進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006年12月30日,國務委員陳至立批示:“忻州師範學院做了我們近年來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們的做法,為深化師範院校的教學改革,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解決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提供了實踐經驗,很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此後,陳至立同志又兩次專門作出重要批示。
2009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來學院考察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對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培養目標、服務面向,以及在艱苦條件下堅持為農村基礎教育培養高素質師資,長期大規模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給予充分肯定。
2007年5月,教育部長周濟批示:“要認真總結山西忻州師院的經驗,全面推進師範生頂崗實習半年的工作,這是師範生教育中帶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
2007年9月15日,周濟部長專程到學院調研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指出:“實習支教是我們長期以來希望做的意義特別重大的工作,對培養優秀的師範生來說,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在這方面,忻州師範學院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十年來組織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實踐和理論都是對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是一舉多贏、一舉數得的好事,意義特別重大。忻州師範學院的同志們在很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一個很正確的方向,特別是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方向是正確的。現在忻州師範學院走在了全國前列,屬於先鋒。我們一定要創造各種條件來支持忻州師範學院,繼續在實習支教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頭。”
2007年9月1日,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來校考察時,高度評價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指出:“辦好一所高校,硬體條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辦學指導思想,有好的人才培養質量。忻州師範學院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都很好。1997年以來,忻州師院落實陶行知先生的師範教育下鄉、平民教育等思想,組織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為當地農村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堅持10年,很不容易,抓得很紮實,成績突出,在師範教育改革方面有示範意義,很有推廣價值。”
1998年,時任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同志來校考察時,高度評價扶貧頂崗實習支教除具有直接支持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學校師資嚴重短缺的問題這一現實意義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省情教育、樹立和鞏固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思想,均有長期的積極促進作用。
1997年以來,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山西內參》、《山西日報》、山西電視台黃河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數十次對學院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進行專題報導。
學院正抓住高教事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積極實施《2006—2010年發展規劃》,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社會效益,努力建設辦學特色鮮明的教學型本科師範院校,為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培養更多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願意獻身黨和人民基礎教育事業的高素質中國小教師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山西和忻州的基礎教育、經濟文化與社會全面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所取成績

校園主馬路校園主馬路
在50多年高等教育辦學歷程中,學院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全面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節約型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後勤、基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2002年5月起,學院在山西省高校率先組織開展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並捐贈善款活動,至今已累計捐獻1947人份造血幹細胞和50萬元善款,是山西省捐贈人數最多、捐款數額最大的單位,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學院先後榮獲“山西省模範單位”等省級以上表彰獎勵40多次,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等上級部門表彰,培養合格師資和各級各類人才4萬多人,其中師範類畢業生多數成為紮根山老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骨幹,為國家、山西及忻州的教育、文化、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各項事業呈現出全面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機蓬勃的大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