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始建於1949年10月,其前身是原《渤海日報》資料室。經過50多年的發展,圖書館已成為黨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是黨校校委直接領導下的教學科研部門,處級建制。有工作人員19名,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9人。設有采編、流通、閱覽、信息、技術5個業務部門,皆正科級建制。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目錄大廳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館舍於1989年建成啟用,總面積為5100平方米,設有現刊、過刊、省情及內部資料、黨建研究、古籍、外文、電子等多個閱覽室。藏書總量50多萬冊,黨校重點學科文獻是收藏的重點,占全部藏書的40%,其中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著作及研究資料的收藏尤為全面、系統、完整,形成了具有黨校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圖書館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以及為領導決策服務的同時,還承擔著保護文化遺產的任務,珍藏有解放前出版的11種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和20世紀30至40年代出版的12種版本的《資本論》研究文獻。解放區出版的各種毛澤東著作單行本也基本齊全。還收藏了近百種民國時期的山東縣誌和建國前出版的《東方雜誌》、《申報》《民國日報》等報刊以及《四庫全書》(台灣影印版)、《孔子文化大全》等大型資料性叢書。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將建成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研究型、開放式的有黨校特色的高度文明的圖書館,一個在文獻保障、信息環境、服務水平、人員素質等方面與黨校教學科研相適應且同步發展的文獻信息中心。其主要內容: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按照建立學科門類比較齊全,能適應學位點建設需要,具有黨校特色的要求進行布局;文獻開發堅持高質量、深層次,建成黨校優勢學科的文獻檢索系統;數字圖書館建設按照全國黨校系統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總體要求,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建立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網路平台;建設山東省黨校系統具有特色優勢並形成一定規模的資料庫群;以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網站為門戶站點,以國際網際網路為依託形成上聯中央黨校圖書館,下聯省市、縣、區黨校圖書館的全國黨校系統數位化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歷史沿革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內刊、省情閱覽室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始建於1949年10月。其前身是原《渤海日報》資料室,名稱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圖書館,隸屬教務處教育科。

1955年1月,山東分局撤銷,校名改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1955年7月,山東政治學校山東行政學院與山東省委黨校合併,校名改為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三所學校圖書資料也合在一起。此時,館藏文獻資源初具規模,專業隊伍進一步擴大,人員素質也有所提高,設立圖書館和資料室是兩個科級單位,隸屬教務處。

1957年7月,第四中級黨校下放由山東省委管理。1958年12月,學校復名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圖書資料室也隨著黨校名稱的更改而變化。1959年8月,山東工會幹校併入省委黨校,其圖書資料也全部移交黨校圖書資料室。圖書資料室開始步入穩定發展階段。至1966年5月,館藏文獻達12萬冊,館舍面積達1200平米。文化大革命中黨校停辦,圖書資料被封存,交山東省圖書館代管,工作人員下放、調離,但原館藏資源基本上未受損失。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現刊閱覽室
1972年6月山東省委決定重建省委黨校,圖書館和資料室仍屬教務處,山東省圖書館將封存資料全部交還。1977年10月,學校設立圖書資料室,處級建制。1986年12月,圖書資料室下設采編組、流通組、閱覽組和資料組四個科級業務機構。

1989年9月,新館落成,建築面積5100平米。1993年2月,圖書資料室更名為圖書館,處級建制。原圖書資料室下設的四個科級單位也隨之更名為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信息部。

1995年5月,圖書館增設技術部,為科級建制。
現圖書館是在校委直接領導下的教學科研部門,處級建制。下設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信息部、技術部等5個科級建制單位。初步形成了一個以信息服務為中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成為建設一流黨校的重要支柱。

機構設定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采編部
采編部
采編部共有工作人員4名,其中副研究館員2名,館員1名,助理館員1名。主要負責中外文文獻的採集、分類、著錄和加工工作。具體任務包括:1、負責提出年度採購計畫和經費預算。2、根據黨校教學科研的需要採集有關文獻。3、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使用本及《文獻著錄細則》分類標引、著錄圖書。4、負責推薦目錄、專題目錄的編輯、推薦工作。5、負責目錄體系的組織、管理及維護工作。6、負責《中圖法》使用本及著錄條例的研究修訂工作。7、進行文獻採訪、編目的統計工作。8、參加有關圖書採訪、編目等學術活動。

流通部
流通部共有工作人員4人,其中副研究館員1人,館員1人,助理館員1人,技術工人1人。主要工作任務是:1、負責館藏圖書的典藏和流通。2、負責師生及校外讀者借書證的發放和管理、圖書的外借和閱覽。3、負責館藏圖書的保管、剔舊和註銷。4、進行圖書宣傳、新書介紹和讀者諮詢。5、進行圖書流通及閱覽等各項統計。6、參加有關圖書流通工作的學術活動。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圖書館機房
閱覽部
閱覽部共有工作人員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2人,輔助人員1人。主要任務是:1、根據黨校教學和科研需要,選購中文報刊資料。並負責驗收、登記、閱覽、裝訂、典藏等管理工作。2、負責提出本年度報刊採購計畫和經費預算。3、進行讀者諮詢、報刊宣傳和介紹。4、負責過期報刊的整理和裝訂工作。5、參加有關連續性出版物管理的學術活動。

信息部
信息部有工作人員兩名,分別具有副研究館員、館員職稱。信息部的主要工作任務是負責館刊《信息與資料》的編輯與發行。具體為:1、分析研究館藏文獻資料,密切注視和跟蹤學科動態,配合黨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信息資料。2、研究辦刊宗旨和刊物特色,對刊物的長遠建設進行規劃和計畫,及時解決辦刊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提高刊物質量。3、在收集積累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具有學術價值的內容,唱響主旋律,針對黨校教學科研和領導決策有重點地編寫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適當反映一般資料和大家感興趣的問題。4、認做好刊物的編輯、付印、校對工作。5、做好來稿的登記、分類工作和刊物的發行和交流工作。除此以外,信息部還負責館內刊閱覽室和特藏書庫的工作。內刊閱覽室的開放以及港台報刊、省情資料、內刊、部分中文、外文、等連續出版物的採購、驗收、登記、分類、編目、閱覽、交換、裝訂、典藏等管理工作。特藏書庫的管理與開放。

技術部
技術部有3名工作人員,其中研究館員1名、館員2名。技術部的主要任務是:1、負責對建設數字圖書館相關技術的調研、套用、推廣、及技術支持。2、負責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規劃、開發與發布。3、負責規劃、編制、建立數字圖書館有關專題資料庫。4、負責圖書館網站的設計、管理與運行。5、負責將相關資料庫數據發布上網、更新與維護。6、負責圖書館數位化、網路化方面的對外聯絡和交流。7、負責電子出版物的採集、管理和使用。8、負責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推廣。9、負責機房管理、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發展特色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全省黨校圖書館數位化建設表彰會
服務工作
隨著社會發展和黨校教學新布局對圖書館提出的新要求,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實現了由一次文獻服務向二、三次文獻服務的轉變;由單純的文獻服務向提供網路導航和學科導航服務的轉變;由單純為校內讀者服務發展到在保證教學科研用書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的轉變。1992年復刊的館辦刊物《信息與資料》,緊緊聯繫黨校教學科研的實際,密切關注學術前沿的研究狀況,注重對改革開放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

業務管理工作
堅持標準化、規範化和科學化。館藏圖書分類全部採用《中圖法》第四版,並按國家頒布的文獻著錄條例及《中國機讀目錄著錄格式》進行著錄,達到了館藏分類統一,檢索手段完備。

數位化建設
數字圖書館建設已初見成效,實現了以校園網為依託並與網際網路對接的7×24小時不間斷的網上信息服務。數字資源建設是黨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核心和重點。已經初步建成了《山東省委黨校科研成果全文資料庫》、《山東省情全文資料庫》和《信息與資料》等全文資料庫等。引進了中國學術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國研網中宏網人民日報、鄧小平理論研究、法律法規大典、人大剪報等全文資料庫10餘種,數字資源總存儲量可以容納6.5TB。

開放時間

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館刊
借書處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書亭 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現刊閱覽室 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日晚上:周一至周四
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晚上6:00-9:00 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黨建、外文、省情、內部閱覽室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過刊閱覽室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複印室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電子閱覽室上午:周一、三、四、五下午:周一至周四 上午8:30-11:20 下午2:00-4:50 周二上午政治學習 周五下午設備維護

山東圖書館導航

圖書館一詞,源於拉丁文“librdria”,意為藏書之所。圖書館是蒐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的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