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省委黨校是中共山東省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全省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山東省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山東省重要智庫。

歷史沿革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始建於1938年10月,是全國建立較早的省級黨校之一。其前身是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黨校,1938年12月改稱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1940年12月建立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高級黨校。1955年1月山東分局撤銷,校名改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1955年4月,省委正式發出通知,將山東行政學院、政治學校與省委黨校合併成立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1958年12月復名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文革期間,1968年12月被撤銷。1972年6月重建省委黨校。郭洪濤、朱瑞、羅榮桓、彭康、夏征農、任質斌、王眾音、曹普南、白如冰、武開章、梁豐、李昌安、梁步庭、姜春雲、趙志浩、吳官正、張高麗、李建國、姜異康、龔正、王文濤先後擔任校長,為山東黨校事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現任領導

山東省委黨校校長,王文濤 山東省委黨校校長,王文濤

王文濤、山東省委副書記 濟南市委書記兼省委黨校校長、

徐聞、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孫黎海、副校長

魏恩政、副校長

張明福、副校長

孫建昌、副校長

孫占元任巡視員

張雲漢任副巡視員

黨校介紹

省委黨校有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位於濟南市旅遊路3888號,規劃占地面積420餘畝,一期工程占地237畝,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2011年3月18日正式啟用。西校區位於濟南市經七路588號,占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

全校在職教職工41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7人,博士78人(不含行政人員博士5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以上14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8人(含離退休6人)。

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省委黨校

班次主要包括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研討班和師資培訓班等。進修班包括市廳級領導幹部進修班、人大政協領導幹部進修班、縣(市、區)委領導幹部進修班、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進修班。培訓班包括中青年幹部培訓一班、中青年幹部培訓二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建設專業理論研究班。進修、培訓類班次年培訓規模約2000人,專題研討班和其他班次年培訓規模達5000人以上。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一級學科授權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等16個二級學科授權點;201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PA)授權點,同時開辦了幹部在職研究生業餘教育。

在省委的堅強領導和中央黨校的有力指導下,全校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一四六”總體工作思路,求真務實,團結拼搏,接續奮鬥,穩中求進,努力把中央、省委部署要求落實到位。進一步突出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個根本,把黨校姓黨原則落實到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之中。從“黨校堅持看齊、學員瞄準看齊、教學服務看齊、評價依據看齊”四個維度全面看齊,圍繞“理論武裝、科學研究、思想智庫”三大任務和“講政治、嚴紀律、強修養”要求,做強“理論武裝主陣地、黨性鍛鍊大熔爐、作風建設淨化器、能力提升好平台”四個功能,構建“四位一體”的黨校工作定位,努力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進一步突出創造性開展工作這個關鍵,適應形勢任務新變化,立足學員實際需求,不斷更新辦學理念;突出主業主課新要求,立足“內容、方法、材料、講法”求新、施教求強,推動教學改革出新招;抓住智庫建設新機遇,立足培育“高端人才,高端成果”,實施“創新工程”,推進“出成果、出思想、出良策”,打造科研提升新載體;做好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實現人才建設新突破;立足“管理服務規範化、制度化、精細化”,推動高標準、高質量、高效能發展,樹立管理運行新標桿。進一步突出最佳化環境這個保障,堅持“軟環境、硬環境、大環境”一起抓,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努力推動黨校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發展,讓省委滿意,讓學員滿意,讓教職工滿意。

機構設定

內設29個正處級單位,其中事業部門15個,參照管理部門14個。有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黨的建設、管理學、文史、政法8個教研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校刊編輯部、圖書館、信息網路中心、研究生院、教師進修學院、合作交流學院等科研教輔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