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自然保護區

尖山自然保護區

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南部文縣境內,東經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緯32度57分-33度02分之間,面積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與暖溫帶濕潤氣候交匯地帶。

簡介

尖山自然保護區

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南部文縣境內,東經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緯32度57分-33度02分之間,面積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與暖溫帶濕潤氣候交匯地帶。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區內植物種類豐富,屬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有紅豆杉等;動物中獸類37種,鳥類49種,爬行類6種,兩棲類3種,魚類3種。 其中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大熊貓、扭角羚、鬣羚、黑熊、林麝、豺、大靈貓、金貓、藍馬雞、紅腹錦雞、紅腹角雉、鷹以及大鯢等。該區生存的大熊貓是個獨立的小群體,現有7、8隻。

公益活動

12月4日,文縣林業局和蘭州大學環保社團“綠隊”在省城蘭州共同舉辦“攜手共建尖山自然保護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大型公益宣傳活動。活動旨在呼籲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尖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讓尖山自然保護區成為動植物王國,大熊貓的樂園。”

當天,蘭州大學“綠隊”隊員在蘭州市東方紅廣場拉開橫幅,向蘭州市民發放大量宣傳圖冊。文縣林業局領導親切地給市民介紹情況,回答市民提問。近百張照片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觀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讓人們流連忘返,市民們紛紛在“攜手共建尖山自然保護區”條幅上鄭重簽名。一位市民激動地說:“以前竟不知道我們家門口也有大熊貓,簽名是一種責任,保護生態多樣性,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這次活動源於蘭州大學環保社團“綠隊”隊員的一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1999年4月7日,在蘭州大學一分部,8名大一學生出於對環境問題的憂慮,決定創辦一個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學生社團,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保護環境做出一點貢獻。這個環保社團就是蘭州大學“綠隊”,又稱蘭州大學學生環境保護協會,是甘肅省高校中成立較早的以加強環保意識宣傳為中心的學生社團。“綠隊”成立之初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積極投身到各項具體的環保活動之中。在短短的7年時間裡,“綠隊”已從最初的8名成員發展到現在擁有500多名會員的蘭州大學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社團之一。今年7月,“綠隊”隊員一行10人(包括一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交流生)來我市文縣開展了以尖山自然保護區生態調查為主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配合文縣林業局對尖山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查,了解了尖山自然保護區的基隴南狀況。回到蘭州後,他們促成了這次旨在攜手共建的大型公益宣傳活動。

文縣素有“隴上江南”、“大熊貓故鄉”的美譽。境內的尖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連線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該區生存著4到5隻大熊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群體。尖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完好,區內植物種類豐富,屬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有紅豆杉,動物中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大熊貓、扭角羚、黑熊、羚、林麝、豺、大靈貓、金絲猴、藍馬雞、紅腹錦雞、紅腹角雉、鷹、大鯢等。目前尖山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狹小,僅有10040公頃,與白水江保護區直線距離達6公里,呈“島嶼化”現狀。更令人憂慮的是,尖山保護區建設項目少,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社區經濟落後,珍稀動物瀕臨滅絕,保護區面臨嚴峻挑戰。

“如果尖山保護區不擴大,就得不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環保組織及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項目支持,尖山自然保護區就會走上自生自滅的道路,如果尖山保護區自生自滅,社區民眾就會因生活所迫大量破壞生態環境,大熊貓、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就會滅絕。”提及尖山保護區擴大的緊迫性,文縣林業局一位副局長很是憂心忡忡。據專家介紹,擴大尖山自然保護區面積,在尖山保護區和白水江保護區之間打造一條“綠色走廊帶”,將對保護大熊貓及棲息地,保護珍稀的動植物,克服原尖山保護區“島嶼化”現象,具有積極意義。

今年以來,文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尖山保護區的擴大,縣林業局通過基礎調查,完成了“大熊貓多條樣線”的監測,編制完成了文縣尖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擴大的區域規劃,目前正在向上級部門報批審核。新的尖山自然保護區如果按規劃擴大建成,總面積將擴大8倍,達到82034公頃。那時的尖山保護區,將真正變成“大熊貓的樂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