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郵票

小龍郵票

小龍郵票發行於1885年11月25日(光緒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是我國發行的第二套郵票,小龍郵票全套3枚,面值分別為1分銀、3分銀、5分銀。是我國第一套帶有水印的郵票,由海關總稅務司署駐上海的海關造冊處印製。

概況

小龍毛齒小龍毛齒

大龍郵票從1878年開始印刷發行之後,銅質的印模經過多次印刷而逐漸磨損剝蝕,雖然在後期剔去了不堪再用的印模,全張枚數也由25枚減為20枚,但是最終還是由於幾乎全部子模都有嚴重磨損而無法再用的緣故,不得不重新設計印製了一套新的郵票,即通常所說的“小龍郵票”。

小龍郵票發行於1885年11月25日(光緒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是我國發行的第二套郵票,也是我國第一套帶有水印的郵票。

小龍郵票全套3枚,面值分別為1分銀(綠色)、3分銀(紫色)、5分銀(橄黃色)。較之大龍郵票,其主圖也採用了與大龍郵票相似的神龍戲珠圖,其文字、刷色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圖幅稍小。為了與大龍郵票區分開,通常稱之為“小龍郵票”。小龍郵票又被稱為“海關小龍郵票”,我國台灣郵政當局則稱之為“海關二次雲龍郵票”。

小龍郵票由上海總稅務司署造冊處負責承印,為凸版印刷,圖幅為19.5×22.5cm,全張枚數為40枚(2×4×5)。印製小龍郵票的紙張為產自英國的有水印特殊紙質,其水印圖案為太極圖,位於每枚郵票的中心處,迎光即可看到,這也是小龍郵票最主要的特徵。由於小龍郵票是用含苯胺質的油墨印刷,因而受潮極易變色,入水將褪色。

小龍郵票分兩期發行,首期因採用陳舊的打孔機打孔,以致齒孔參差不齊,較為毛糙,被稱為“小龍毛齒”;第二期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發行,採用進口的新型打孔機打孔,齒孔光潔整齊,被稱為“小龍光齒”。實際上,第二期小龍郵票中也有極少數的毛齒票。第一期小龍郵票的齒孔度數為12.5度,第二期小龍郵票的齒孔度數為11.5度。

小龍郵票的總發行量為:1分銀508667枚,3分銀850711枚,5分銀348161枚。

因打孔的緣故,小龍郵票產生了中縫漏齒變體,毛齒、光齒郵票中均有發現。小龍毛齒三種面值郵票中均發現了中縫漏齒票,包括有1分銀直雙連中縫漏齒票,3分銀橫雙連中縫漏齒票、直雙連中縫漏齒票,5分銀橫雙連中縫漏齒票、直雙連中縫漏齒票。這些中縫漏齒票的存世量僅數十枚,較為罕貴。而小龍光齒票中,只發現有5分銀橫雙連中縫漏齒票。

設計印刷

小龍光齒小龍光齒

由於中國海關檔案資料的殘缺不全,小龍郵票的設計人正如大龍郵票一樣,未見記錄,成為歷史懸案。推測,大龍郵票可能是中國人設計的,而小龍郵票則可能是外國人所設計。請參閱大龍郵票的圖案,大龍郵票上的中文“大、清、郵政局、×分銀”書寫得很流利和漂亮,而英文“CHINA、CANDARINS”和阿拉伯數字“1、2、5”顯得比較笨拙,估計是不識英文字母的中國人所描寫。相反,小龍郵票上的中文寫得彎彎扭扭,而英文和阿拉伯數字就非常整齊美觀,很可能是不識中文的外國人所寫。

歷來傳說,小龍郵票和大龍郵票一樣,也是由海關總稅務司署駐上海的海關造冊處印製。但在四十年代中有一位著名郵學家突然宣稱,他有絕對可靠的訊息,小龍郵票是在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製的,這在當時的中國集郵界引起了一場爭論。後來有一位集郵家寫信去問了該公司,該公司回覆說並未承印小龍郵票,而且據他們所知小龍郵票應是中國海關造冊處印刷,爭論才平息下去。1987年3月瑞士拍賣一部有名的中國郵集,其中有一組是全套小龍黑樣票註明來自英國潘京·培根公司檔案。潘京·培根公司是世界上頗有名氣的製版、印刷商,它曾印製了世界上第一套郵票、即英國黑便士、藍便士郵票和不少英國屬地郵票。

小龍郵票和大龍郵票比較,有種種差異。郵票圖案的布局雖大體相仿,但亦有區別。大龍郵票中心雲龍圖3種面值各不相同,但小龍郵票則3種面值都採用同一個母模。從全張組成上看,大龍全張不分格,由25個或20個子模拼成(闊邊3分票例外,僅15枚);而小龍郵票分為左右兩格各20枚,全張共40枚。

防偽措施

小龍郵票採用了兩種防偽措施:

第一是使用了向英國定購的帶有太極圖的水印紙。紙上水印位置和印版對應,每枚郵票上恰好有一個水印。按照中國古書易經記載,太極圖應該是陰陽兩魚平臥合抱組成的圓形。陽魚在上,白色;陰魚在下,黑色;陰魚的頭在左方。而英國製造商不懂這個排列法,將陰陽兩魚站立起來了,為適合小龍郵票外形,又將圓形太極圖改為橢圓形。造冊處印刷工人在印刷機上放置紙張時也未注意,就出現了正放、倒放、反放、倒反放4種情況,專門收集研究小龍郵票的集郵家就可按每種面值收集4種不同的水印式樣。

第二是使用了易溶解於水的油墨,小龍郵票在水中浸泡較久就會變成一張僅見水印的白紙。也不能受潮,否則紙張會變黃郵票也會褪色。所以泡洗小龍郵票時需十分小心,應將郵票票面向上浮在水面上,待約15分鐘票背膠水溶化後,將郵票輕輕取出,票面向下平鋪在吸墨水紙上,然後用乾的脫脂棉花慢慢擦去膠水。

分類變體

小龍郵票中縫漏齒小龍郵票中縫漏齒

小龍郵票分兩期印刷:

第一期自1885年開始,齒孔12.5度,通常是毛齒,其中有少數是光齒,被稱為“小龍毛齒”;

第二期自1888年開始,齒孔11.75度,採用進口的新型打孔機打孔,齒孔光潔整齊,被稱為“小龍光齒”。

上述1885年之說是來源於西班牙籍集郵家綿加義的記載,後來有些集郵家曾對此提出懷疑,因直到現在尚未發現小龍郵票有蓋銷1885年郵戳的。小龍郵票和大龍郵票相似,全版40個子模都是獨立的,印刷時才拼在一起,印完就拆散放置,下次再印時重新拼版,由於子模特徵不同,所以也發現了許多不同的版式。
小龍郵票的刷色變化很多,1分銀有正綠色、明綠色、暗綠色和深綠色;3分銀有紫色、淡紫色和玫紫色;5分銀有橄黃色、蛋黃色和黃色。

小龍郵票3種面值有直雙連或橫雙連中縫漏齒票,5分銀的並有橫四連中縫漏齒票。此外,3種面值都有左、右邊縫漏齒票。屬於印刷變體的有3分銀和5分銀複印票,都極罕少。

1888年第二期小龍郵票中,3分銀和5分銀郵票有加蓋紅色中文“台灣貼用”或英文“FORMOSA”字樣,無水印,分有齒和無齒兩種,應屬於未發行的樣票。

使用

使用過小龍郵票的城市比大龍郵票為多,計有北京廈門煙臺鎮江福州杭州漢口宜昌九江牛莊寧波上海天津大沽溫州蕪湖等多外。

台灣省的安平、淡水和打狗在小龍郵票時期設有海關並辦理郵政,但蓋銷在小龍郵票上的郵戳很少見。

當時我國在朝鮮漢城、仁川兩地設海關和郵政,故在小龍郵票上見蓋有兩地英文郵戳的。奇怪的是至今尚未發現小龍郵票上蓋有廣州郵戳的。

從1886年起的小龍實寄封上已發現國內和寄國外郵件上已有掛號的確實證據。

價值

小龍郵票全張小龍郵票全張

小龍郵票發行至今已超過百年,當初總發行量約170萬枚,比大龍郵票發行量多了不到一倍,但身價比大龍郵票要差得多。

目前國內郵市上一套小龍新票標價不過數百元人民幣,舊票約1百餘元。

存世的小龍實寄封要比大龍封為少,但市價要比大龍封低得多。

在國際郵展上,中國大龍郵票郵集或萬壽郵票郵集、紅印花加蓋郵票郵集獲金獎的不少,但小龍郵票郵集尚未見得過高獎。

小龍郵票所以不受集郵家重視,首先是圖案太小,花紋刻板,不能引人注目。其次是因使用易褪色的油墨印製,保存不善時郵票就會受損。再者因圖案花紋太細,不易辨認子模特徵。所以至今大龍郵票全部版模可以逐枚辨認,而小龍郵票3種面值20個子模中,能找出特徵的尚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集郵家就知難而退了。

拍賣記錄:

在1994中國郵票拍賣會(上海)中,一件“小龍郵票全套四方連”的底價為3.5萬元,成交價為7萬元;

2002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郵品錢幣專場上,一件小龍毛齒1分銀橫雙連票中縫漏齒票的估價為10萬至15萬元;

在2003年香港PHIIACHINA春季郵品拍賣會上,一件小龍毛齒5分銀雙連漏齒票的估價1萬至1.5萬元港幣,成交價為3.22萬元港幣。

集郵百科知識之珍郵

珍郵,顧名思義即珍罕之郵票、郵品。每一枚珍郵都有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根源,也有其被發現、被收藏的過程,所有這一切都為世界各地的集郵者所津津樂道和孜孜以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