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

性情溫和,生活於24~28℃水溫,幼魚喜棲息於濃密的石珊瑚叢中以躲避敵人,成魚則活動於礁石區間。草食性,以絲狀藻為主。群體產卵,產浮性卵。體側扁,略呈菱形。頭部陡斜,口小突出。表皮粗糙;近頭部為黃色,後半部則為深褐色,全身具淡色細橫紋;背鰭與臀鰭特別高,尾鰭截形。尾柄兩側各具一硬棘,尾棘鞘白色。死亡後體色變深。

基本信息

分布

小高鰭刺尾鯛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的熱帶淺水珊瑚礁海域。

深度

從0米的潮池、潮間帶到深數十米之岩礁及珊瑚礁海域,但有些魚種可達50~60米深。

形態特徵

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體呈橄欖型至延長且側扁,尾柄瘦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小而密生的門齒狀之齒,齒緣有鋸齒或波狀緣,亦有細長的刷毛狀齒。背鰭1枚,連續且長。側線1條且完整連續。體被櫛鱗,鱗片小且固生於皮膚,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紙。尾鰭後緣稍凹入。一般體長約20~30厘米之間,但亦可達70厘米。本科魚大部分被俗稱為“外科醫生”、剝皮羊或打鐵婆。在尾柄之硬棘及骨板,在掙扎或受威脅時,會使入侵者造成既深且疼痛得傷口,故須小心。另外本科部分魚種有黃化現象,即體色變成黃色或黃色調。

生態

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
本科魚類為淺水珊瑚礁區中最顯眼且數量較豐的魚族。屬日行性,夜間以礁穴為躲蔽的休息處所。大部分種類以吃底棲藻類的草食者,但亦有吃浮游生物及碎屑的濾食者。其升值的尖峰發生於冬季或早春其間,且配合月陰周期,但有些整年皆生產。一般產卵於黃昏,以成對或成群方式。本科魚類之稚魚飄浮期甚長,且型態較一般魚種特殊,在借著長時期的飄送期,使本科魚的地理散布較廣泛且快速。

經濟利用

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
小高鰭刺尾鯛在某些熱帶島嶼區是重要的食用魚類,一般體色較美麗的魚種是重要的觀賞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