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壩鎮

小溪壩鎮

位於中國四川江油小溪壩因境內有一條自西向東流的小溪而得名。小溪壩鎮前身為五星鄉。1953年1月建立,隸屬江油縣重華區管轄,鄉政府機關始駐五里壩(小溪壩鎮五里壩村),1955年11月遷至神龍河(小溪壩鎮神龍河村),1961年遷至小溪壩。1974年重華區機關遷駐小溪壩。1981年11月五星公社更名為小溪壩公社。1984年1月小溪壩公社改為小溪壩鄉,1984年12月建立小溪壩鎮。1987年2月重華區、小溪壩鎮合署辦公。1991年1月將新興鄉趙家河、民政兩村劃歸小溪壩鎮管轄,小溪壩鎮下轄行政村由9個增至11個。1992年9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重華區,小溪壩鎮受江油市直接管轄。

基本信息

概況

小溪壩鎮黨建活動
小溪壩鎮位於江油、梓潼、劍閣三縣交界處,距江油市區29公里。北與重華鎮相鄰,東與河口鎮接壤,南與東安鄉交界,西與雙河口鎮比鄰,幅員面積42.55平方公里。城鎮面積1平方公里。全鎮共轄11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721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64人,占總人口的1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人口出生率為7‰,主要為漢族。陰坪壩位於中國四川江油市,是一個古沖積平原,土壤肥厚,水源豐富,物產豐饒,旱澇保收,可謂“風水寶地”。陰坪古郡遺址,告成寺古建築群等厚重的歷史古蹟,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水,加上四川省長防林工程自然森林景觀,再加上境內綿廣高速公路、寶成複線鐵路、中雁公路橫貫全鎮,交通四通八達,使小溪壩鎮陰坪村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自然條件

小溪壩鎮文藝演出
小溪壩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於淺丘地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冬短夏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5℃,年總降水量為963毫米,年水份蒸發量為98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1326小時,無霜期270天。土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成份複雜,土質肥沃。河流水系以潼江支流為主,境內總長10公里,從鎮北部流入穿過11個村從鎮東出境。鎮內有小(二)型水庫2座,山坪塘388口,排灌渠道40000米,水源豐實,網路布設合理。全鎮耕地總面積19575畝,(其中田面積13312畝,地面積6263畝),園地面積2733畝,林地面積26587畝。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類作物以油菜籽、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生薑、海椒、甘蔗等,水果以西瓜、梨、、桔、蘋果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小家禽畜主要有雞、鴨、鵝、兔等。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2992萬元,其中:種植業1556萬元,林牧業1302萬元,漁業134萬元。糧食總產量達8578噸,生豬出欄14765頭,小家禽畜達98706頭,農民人均純收入2444元。小溪壩鎮大抓農、工、商、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成效顯著,農村經濟中水稻制種、仔豬養殖、優質水果“三大基地”建設已俱規模。企業總數達732個,企業總產值9002萬元,實現利稅282萬元。

基本條件

小溪壩鎮文化教育
交通狀況:寶成複線鐵路、綿廣高速公路、川陝公路、中雁公路從集鎮通過,橫貫全境,綿廣高速公路在集鎮集中地段設有上、下道口,鎮內共設有兩處加油站,交通十分方便,是貨物運輸的理想集聚地和中轉站。全鎮村級公路實現村村通、網路化,各型車輛暢通無阻。通往江油城區、綿陽城區及厚壩、梓潼、劍閣等方向的客運車輛每天達150班次。寶成複線鐵路在集鎮設有客、貨運站台,使小溪壩鎮成為商賈雲集之地,成為江油、梓潼、劍閣三縣市的交通樞紐。

通訊設施:境內設有郵政局、電信局,750餘門電活與江油市併網,可直撥中國各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無線通訊網覆蓋全鎮,無信息接收盲區。

能源狀況:小溪壩鎮電力資源豐富,有年發電量400萬度的鎮屬電力企業“白洋洞電站”與中國併網,“五三七”變電站能確保全鎮供電。能保證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文教衛生:鎮境內有中學1所,國小12所,幼稚園14所。衛生院2個,電影院1個,電視廣播信息覆蓋全鎮,有閉路電視網路用戶2500戶。

旅遊資源

小溪壩鎮災後面貌
小溪壩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地方,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遊寶地。位於小溪壩鎮東部4公里的陰坪村,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可謂山清水秀。潼江河環繞陰坪,並在此形成寬達100餘米的河道,水面平緩,綿延數里。背靠的是玉屏山,俗稱皇帝山,是一座平頂山,山上林木茂盛。相傳明建文帝被皇叔朱棣奪位,攜嬪妃和大量珠寶從陰坪古道入川,見陰坪壩(陰坪村)山青水秀,民風淳樸,進,一日便可達劍門蜀道;退,則可抵西南,建文帝便在山中藏匿,故而得名。建文帝為祈求天下太平,出資修建一座寺廟,取名太平寺。豈料,暴露行蹤,被永樂皇帝的耳目追殺成功,遂將寺名取大功告成之意改為告成寺。告成寺座落於皇帝山腳下,是清代初期古建築群(現存)三進四重殿,是江油市除竇圌山雲岩寺外,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具有歷史文物和旅遊開發價值。以告成寺形成的傳統古廟會,每年吸引四鄰八鄉數千人參加,每年春節期間,廟會文化活動更是該村的一大文化景觀

陰坪壩還是古陰坪郡所在地。據史載陰坪郡從東晉建制開始,歷代統治者在陰坪設縣置郡,歷經劉宋、南齊、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歷史長達千餘年。宋末元兵大舉南下,陰坪古郡毀於戰火。城中官員、百姓紛紛出逃,戰後,陰坪古鎮再也無人居住,並被埋於地下,沉睡千年。綿廣高速公路的建設,使沉睡千年的古城才得重見天日,經四川省文化廳、交通廳反覆磋商,一致決定勘探、發掘陰坪古郡,從2001年1月至4月,經近達三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陶片、瓷片,及少量銅器、鐵器、銅錢,及大型排水溝和排水管,通過發掘證實了宋代陰坪縣建制的具體地點就是今天的小溪壩鎮陰坪村,同時表明這個村“陰坪”之名近千年來未曾改變,這裡曾是古代著名的陰坪道上重要的一段。

地震影響

小溪壩鎮國小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時左右,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餘震涉及與震中相距120多公里的四川省江油市,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截至14日19時,江油市死亡337人(安葬160人),傷7750多人,其中重傷2900多人,失蹤120多人。江油市城鎮危房面積達790萬平方米(初步判定結構嚴重受損的危房400萬平方米),城鎮房屋倒塌80萬平方米,農房1600萬平方米受損,其中倒塌600萬平方米,輕微拉裂600萬平方米,危房400萬平方米,家庭財產損失52億元,其中城市居民24億元,農民28億元。194所學校受災,其中55所較嚴重,學校建築物80%受損,其中圍牆倒塌11653米,校舍損毀8365間81萬平方米;道路損毀96公里;橋樑嚴重受損,其中有10座橋樑已成危橋;江油市水庫大壩187座受損,其中48座受損嚴重;農作物受損面積4.5萬畝,牲畜養殖損失約為1億元。江油市工業企業受損127戶,死亡28人,受傷420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42.2億元。地震造成江油市直接損失約240餘億元。

汶川地震18日凌晨餘震6.0級:四川省江油市(北緯32.1度,東經105.0度)發生6.0級餘震。這次餘震已造成3人死亡,1006人受傷。在江油市文勝鄉以北、馬角鎮以西發生六點零級餘震,震中具體位置為何家溝和龍石壩之間,持續時間大約十餘秒。餘震發生後,中共江油市書記、抗震救災指揮長易林,市長、抗震救災常務指揮長宋開慧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急措施。一是立即通知文勝鄉、馬角鎮、雁門鎮、石元鄉、敬元鄉、楓順鄉、六合鄉和毗鄰鄉鎮核查人員傷亡、房屋垮塌情況並開展自救;二是指派市政府副市長韓曉清帶領相關人員立即奔赴災區組織抗震救災工作;三是迅速增派救災物資送往相關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