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戎

《小戎》描寫婦女對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詩中既寫了思婦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卻是對丈夫的讚美,並以此來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時也表現出內心的慰藉。詩的構思層次顯豁,突出了一個帶有後世儒將特徵的人物形象。

詞條

【詞目】小戎
【拼音】xiǎo róng
【注音】ㄒㄧㄠˇ ㄖㄨㄙˊ
【釋義】周 代兵車的一種。《詩·秦風·小戎》:“小戎俴收。” 鄭玄 箋:“此羣臣之兵車,故曰小戎。” 孔穎達 疏:“先啟行之車謂之大戎,從後者謂之小戎。”《國語·齊語》:“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 韋昭 註:“小戎、兵車也。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古者戎車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今 齊 五十人。” 明 劉理順《送袁環中(袁可立子)督寧遠餉》:“再為申大義,長驅歌小戎。”

原文

詩經·秦風——《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游環脅驅,陰靷鋈續
文茵暢轂,駕我騏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騏騮是中,騧驪是驂。
龍盾之合,鋈以觼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鐓。
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滕。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注釋

小戎:士兵所乘的車。
俴:音劍,淺的車廂
楘:音木,皮革
輈:音周,梁輈,曲轅. 古時馬車上的一根彎曲的轅。形式像房屋的棟樑。上面有五處用皮條箍牢,所以稱以五楘
游環:活動的環,古時車前四馬連在一起就用游環結在馬頸套上,用它貫穿兩旁驂馬的外轡。
靷:音印,鋈:音誤,陰靷鋈續:車上飾物
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馬。
君子:此指在外從軍的丈夫。
板屋:木板蓋的房屋,這是西戎,今甘肅一帶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騧:音瓜,黃馬黑喙
騮:紅黑色的馬。
驂:駟馬兩旁的馬。
觼:音決,有舌的環,
軜:音納,轡繩
厹:矛,矛頭為三棱形的長矛,
鐓: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屬套。
韔:音唱,弓囊
竹閉緄滕:用竹製的弓架,以繩系在馳弓之里

譯文

小小兵車淺車廂,五道皮條纏轅上。
遊動環兒控驂馬,銀環皮條系穩當。
虎皮墊褥車軸長,駕上花馬真雄壯。
想起我的好夫君,溫和如玉多賢良。
住在西戎木板房,心亂如麻情難忘。
四匹馬兒高又大,六條韁繩拿手間。
青馬紅馬在中間,黃馬黑馬駕兩邊。
畫龍盾牌合一處,韁繩套住白銅環。
想起我的好夫君,性情溫和住邊關。
哪年哪月是歸期,叫我如何不思念。
披甲四馬多協調,三棱矛桿白銅包。
雜色盾牌畫羽毛,虎皮弓袋雕花巧。
兩弓交叉放袋中,竹製弓柲繩纏牢。
想起我的好夫君,起臥不寧思如潮。
溫和安靜好夫君,名聲美好德行高。

背景

關於本詩的主題思想,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一、讚美秦襄公說(《毛詩序》等),二、讚美秦莊公說(魏源《詩古微》),三、慰勞征戎大夫說(豐坊《詩傳》),四、傷王政衰微說(朱謀瑋《詩故》),五、出軍樂歌說(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六、愛國思想說(陳鐵鑌《詩經解說》),七、懷念征夫說(劉沅《詩經恆解》等)。以懷念征夫說較為合理。
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於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討伐西戎,奪地數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脅,又增強了秦國的勢力範圍。《小戎》所寫內容,雖與上面所說史實有關,但不等於說本詩就是直接讚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這是一首妻子懷念征夫的詩。秦師出征時,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當在其中。事後,她回憶起當時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面,進而聯想到丈夫離家後的情景,回味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凱鏇歸來。字裡行間,充滿著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體現了“秦風”的特點。在秦國,習武成風,男兒從軍參戰,為國效勞,成為時尚。正像本詩誇耀秦師如何強大,裝備如何精良,陣容如何壯觀那樣,舉國崇尚軍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風”一大特點。詩中描寫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都帶有“秦風”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也是個英俊勇敢的男子漢,他駕著戰車,征討西戎,為國出力,受到國人的稱讚,她也為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榮耀。她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但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也沒有流露出類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 )那樣的哀怨情緒,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說,“不肯作此敗興語”(《詩經評釋》)。

賞析

詩的構思層次顯豁,先寫兵車,再寫戰馬,最後寫兵器,這些正是從征將士的象徵,而反覆地描寫其華貴、精美,又正是陪襯主人公的英武高貴,而性格又“溫柔如玉”。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帶有後世儒將的特徵,說《秦風》有華夏之聲,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見其共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