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水仙

定風波·水仙

《定風波·水仙》是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1834年(道光十四年),詞人通過描寫夜色中美麗的水仙花,表達了其對水仙花的欣賞讚美之情。全詞情景交融,結句更留有餘韻,為詞作增添了空靈之感。

作品原文

定風波·水仙

翠帶①仙仙②雲氣凝,玉盤③金露瀉金精④。

最是夜深人入定⑤,相映。滿窗涼月照娉婷⑥。

雪霽⑦江天香更好,縹緲。凌波⑧難記佩環聲。

一枕遊仙⑨輕似絮,無據。夢魂空繞數峰青。

作品注釋

①翠帶:形容水仙的花葉。

②仙仙:舞姿。

③玉盤:月亮。

④金精:月光。

⑤入定:佛家打坐凝神而求的一種方式,簡稱定。引申為入眠。

⑥娉婷:女子的美好姿態。

⑦霽(jì):雪雨停止的氣象。

⑧凌波:傳說中的凌波仙子,能在水面行走。

⑨一枕遊仙:睡在枕上做的遊仙夢。一枕,形容其短暫。唐傳奇有《遊仙窟》,記一書生夢中的艷遇。

作品賞析

水仙為冬春之交開放,詞的上片以夜為背景,首二句說水仙在風中搖曳的姿態。因為是在夜裡,所以有“雲氣凝”。“玉盤金露瀉金精”,月光傾瀉在水仙身上。這樣盡情的形容和讚美似乎還不夠,詞人認為水仙最美的一段時間是在夜深入定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其中含著賞花人的審美情趣,怕是因為此花被稱為水仙,如女子,如仙,不宜在塵世喧囂中顯示它的的美,所以應是在夜深人靜中,和月和花的“相映”的寂靜境界中才有可能展現它的美麗。下面就是作者對這一美好境界的體悟:“滿窗涼月照娉婷”。月之美,花之美,賞花人之美,在這裡融為一體。

下片以“雪霽江天香更好”為過片,轉而抒寫處在此一境界中的賞花人的感受。“雪霽江天”,又是一種境界,天氣澄陰,因此能更好地嗅到它的四溢飄香,能帶來縹緲如仙的感受。那感受便如凌波仙子降臨,又如做著遊仙夢一般。賞花人在做“無據”的遊仙夢,而夢醒了,她還在尋覓著那香氣,但香似乎也消散了。“夢魂空繞數峰青”,那徒勞的尋覓,使賞花人感到悵然若失。余香裊裊,留給了賞花人,也留給了讀者。

作者簡介

顧太清畫像 顧太清畫像

顧太清(1799—約1876),西林覺羅氏,字子春,號太清。清代女詞人,鄂爾泰曾孫女。工詩詞書畫,有“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