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言行錄

宋名臣言行錄

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別集、外集五十一卷。該書彙編了散見於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

基本信息

《宋名臣言行錄》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 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 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顫(zhān)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 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
既任,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 參知政事謫守 鄧州
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

流傳版本

四庫本、文海本,為李衡大量刪節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後的校正本,李幼武據此本連同自輯的三種著作合刻進去,名為《皇朝名臣言行錄》(宋亡後稱《宋名臣言行錄》),成書之後此版本逐漸取代原本在民間廣為流傳。
四部叢刊影印宋本,宋末已不多見,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原本。雖然有極少部分缺葉,但可從四庫本、文海本補入。故四部叢刊本為現今新校標點本主要依據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成書過程

《八朝名臣言行錄》初稿完成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不久刻書於建陽。朱熹於本書自敘:“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跡,多有補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無統也,既莫究其始終表里之全,而又汨於虛浮怪誕之說,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為此錄,以便記覽。尚恨書籍不備,多所遺闕,嗣有所得,當續書之。”故朱熹編此書,其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一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跡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一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收入的名臣根據其侍奉的北宋各朝依序排列下來,該書一共有八朝,朱熹先後分編五朝與三朝。五朝為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為神宗、哲宗和徽宗,北宋九朝獨缺欽宗這一朝。
成書之後的第二年,即受到友人呂祖謙的責難,乃為先人呂夷簡勸宋仁宗廢郭后一事爭辨,認為朱熹所根據的史料來源是有問題的書。朱熹回信表示會再修訂內容。[2]私下卻對人表示曾見過《涑水記聞》原稿,所以相信沒有被司馬光的家人補入,所以堅持保留這段史料而不刪去

後世爭議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一: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

譯文

--------------------------------------------------------------------------------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的母親)改嫁到長山姓朱的人家.長大後,(他)知道了他的身世.就哭著辭去了他的母親,到南都進入了一個學舍.從白天苦讀到夜晚,五年都不曾脫衣睡覺.有時在夜晚困了的時候,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精通了六經的主旨要義,他慷慨激昂地立下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的大志。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 《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的作用.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dàn 義:吃
②輒以水沃面 音:zhé 義:往往,總是
③食不給 音:jǐ 義:供應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chán 義: 說別人的壞話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b)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③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 於是,精通了六經的主旨要義,他慷慨激昂地立下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的大志。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 做官後因直言而遭降職。
③ 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點明範仲淹胸中的大志)。
6.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表明他發憤苦讀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