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宋朝文學家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的委託,憑著小時候曾隨繼父和母親去過岳陽的印象,以及滕子京寄來的《洞庭晚秋圖》,寫下名篇佳作《岳陽樓記》,為後世所傳誦;其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更為後人所景仰。

《岳陽樓記》《岳陽樓記》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

《岳陽樓記》《岳陽樓記》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么,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作者

《岳陽樓記》《岳陽樓記》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諡號文正。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蔭”為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等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1045)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胸襟被千古傳唱。《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背景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

《岳陽樓記》《岳陽樓記》
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 。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五日寫成的。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小結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

《岳陽樓記》《岳陽樓記》
友人。文章先由敘事人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悅。

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為例:雨是“淫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悽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嶽”“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曜”“潛形”“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特色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齊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對偶、排比、錯綜手法,使文章既有氣勢又富於錯綜變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對稱的。其次,在鍊字上也很有特色,如“銜遠山,吞長江”的“銜”和“吞”把客觀事物寫活了,把視覺跟感覺結合起來了。又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觀”字用得準確,因為“觀”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視”,用“看”,都不合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是千古傳誦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細體會。

相關圖片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參考文獻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yueyanglou.htm
http://www.zhwyf.com/gw/post/353.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