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王仁求碑

安寧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在安寧縣大石莊,立於唐代武則天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距今已近1300年。碑高約2.81米、寬1.5米,凡34行,每行53字,碑額10字。碑文及額均正書。王仁求是唐臣,但立碑時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故碑額題為“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此碑清代以前未見著錄。乾隆年間,金石學家王昶來雲南,閱省志,知唐刺史王仁求墓在安寧蔥蒙臥山,墓久廢,碑尚存。請人拓歸,並加題跋,收於《金石萃編》卷62。自此,流傳漸廣。

概述

安寧王仁求碑安寧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在安寧大石莊,立於唐代武則天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 碑高約2.1米,寬1.5米,凡三十四行,每行53字,碑額10字。碑文及額均正書。王仁求是唐臣,但立碑時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故碑額題為“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此碑清代以前未見著錄。乾隆年間,有金石學家雲南,閱省志,知唐刺史王仁求墓在安寧蔥蒙臥山,墓久廢,碑尚存。請人拓歸,並加題跋,收於《金石萃編》卷六十二。自此流傳漸廣。
碑文為成都閭丘均撰,王仁求之長子王善寶書。閭是唐初著名文士。在王仁求父子活動的年代,雲南正處於南詔逐漸興起之際。碑文雖為王仁求所寫,卻涉及當時雲南的重大史實,從多方面給後代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史料。碑文夾有許多武則天時代改造的新字,足見其子王善寶等是如何執行和貫徹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畫古勁,反映了中原文化在邊疆的傳播。此碑現已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有碑亭。

碑文概況

民安寧王仁求碑

成都閭丘均撰,王仁求長子王善寶書。閭丘均是唐初著名文士,杜甫在成都時與他過從甚密,杜甫還極力讚賞他的文墨:“世傳閭丘筆,峻極逾崑崙。”這位閭丘均,還常寫碑文,且作得很好,“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杜工部集》卷14,《贈蜀僧閭丘師兄》)從王仁求碑看,詞藻瑰麗,文筆優美,與杜甫對他的評價是符合的。
在長達1600餘字的碑文中,閭丘均詳細敘述了王仁求的家世、才幹和業績。其要點是:王仁求,安寧郡人,出身官宦之家,少聰慧,習文練武,及長,“有運理群物之才,懷嘉保邊裔之略。”後任河東州刺史,加上護軍,他能注意利用山林水澤之利發展生產,“訓以生聚之方,開其資財之道”,“庶心鹹服,異俗爭歸”,一時稱為“賢吏”。

生平事跡

安寧王仁求墓碑石刻安寧王仁求墓碑石刻

王仁求雖處邊庭,卻處處關心王朝的疆土開拓,曾以此處土地肥美,生產豐饒為由,於龍朔中(約公元662年),建議唐王朝對雲南“宜郡縣以從事”。唐鹹亨間,陽瓜州(今巍山縣北)刺史(蒙 詔主)蒙儉,對姚州發動軍事進攻,王仁求慨然率領勁旅身先士卒,為唐王朝奮力作戰。鹹亨五年,王仁求病歿,終年44歲。其子王善寶襲父職,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衛京都”。王仁求活動年代,雲南正處於南詔逐漸興起之際。碑文雖為王仁求而寫,卻涉及當時雲南的重大史實,從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史料。碑文夾有許多武則天時代改造的新字,足見王善寶等是如何執行和貫徹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畫古勁”,反映了中原文化在連續的傳播。此碑現已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有碑亭。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昆明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景點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