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鎮

官渡古鎮

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官渡古鎮大門(大牌坊)位於昆明東南郊 8 公里處,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公里。 官渡古鎮文化古蹟眾多, 人文景觀豐富, 在不到 1.5 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官渡古鎮因其歷史文化深厚而 遠近聞名,歷史文化古蹟雖有損毀,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以保留下來。古鎮中那些 用螺螄殼和著粘土舂夯而成的院牆,依然在風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實屬難 得。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官渡曾是一個譽滿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古鎮之一,唐宋時已是滇池東昆岸的一大集鎮,元代與昆明同時設縣,明清已成為商業、手工業很發達的鄉鎮。昔日官渡,商賈雲集,高塔輝映,有五山、六寺、七閣、八 廟和眾多人文景觀, 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文化建築遺址

基本信息

簡介

官渡古鎮大門(大牌坊)位於昆明東南郊 8 公里處,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公里。 官渡古鎮文化古蹟眾多, 人文景觀豐富, 在不到 1.5 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官渡古鎮因其歷史文化深厚而 遠近聞名,歷史文化古蹟雖有損毀,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以保留下來。古鎮中那些 用螺螄殼和著粘土舂夯而成的院牆,依然在風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實屬難 得。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官渡曾是一個譽滿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古鎮之一,唐宋時已是滇池東昆岸的一大集鎮,元代與昆明同時設縣,明清已成為商業、手工業很發達的鄉鎮。昔日官渡,商賈雲集,高塔輝映,有五山、六寺、七閣、八 廟和眾多人文景觀, 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文化建築遺址。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

官渡原名“窩洞”是滇池岸邊一個螺絲殼堆積如山的漁村。這裡雲水淼靄,薰風無浪,風光如畫。早在唐代,“窩洞”便是南詔王公遊覽滇池時理想的駐足之地。宋代,大約在1180年至1190年間,駐守“鄯闡”的演習高生世,常乘舟至窩洞遊覽。高生世的船繩於岸邊,於是便把窩洞命名為“官渡”。高氏似乎對官渡情有獨鍾,乾脆把官渡劃為自己直接管轄的治所,於窩洞置官渡縣治,並修建了城池。

官渡作為風景旅遊名勝區,成為達官貴人修建行宮別墅,名流賢達光顧流連的寶地。“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歸”,古老的官渡沉浸在一片絲竹管弦之聲中。

當然,最早在此駐足的,不僅有南詔、大理國的王公貴族及其侍從,還有與他們形影相隨的宗教文化。官渡建造時間最早的寺廟是始建於唐朝的供奉摩訶迦羅(大黑天神)的土主廟和宋代的法定寺。現在的土主廟大殿體量較大,前廊後廈,穿斗式七檀梁架結構,特別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翹如意斗拱,規模宏麗,繁富華美。法定寺體量不大,但舉架較高。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於裝飾。正面外檐裝飾華麗,明間檐下飾雙鳳朝陽透雕,檐柱頂端飾木雕麒麟,四角梁出頭刻成鳳形狀,造形生動,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築的風貌,具較高建築藝術價值。它們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溯源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官渡“六寺之首”妙湛寺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後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遷建於現址古鎮的中央。寺內建有東、西兩座13層密檐實心方形磚塔。後來西塔毀於地震,而東塔保留至今。

當然,在官渡古鎮宗教建築中名氣最大,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妙湛寺前的金剛寶座塔。

明天順二年(1457年)重修妙湛寺時,“乃即寺之前闢地復造浮圖一規”,這“浮圖一規”就是金剛寶座塔。建金剛寶座塔的倡導者是特進榮祿大夫鎮守雲南總兵沐璘,出資者是鎮守雲南太監羅珪,他們都是當時統治雲南的頭面人物。新建石塔的目的是為了“造功德”,“求延壽”,“順習俗穩民心”,“而以不治治之也”。這裡說的“順習俗穩民心”,指的是民間有螺絲怪興風作浪的傳說,故建塔以鎮之。在我國現存的十餘座金剛塔中,妙湛寺金剛塔是建造時間最早,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這座金剛塔,與妙湛寺的兩座密檐磚塔相輝映,不僅體現了“有容乃大”、“顯密並舉”的佛門精神,而且建築上高低錯落,品字布局,十分壯觀,構成了官渡鎮古建築群的核心。

金剛寶座塔原為印度伽耶城尼連禪河畔釋迦牟尼佛得道成佛處的紀念塔,稱為“佛陀伽耶大塔”。又被稱為“壇城”,即“神壇”。塔座四角各建一幢小方形塔,拱衛著中間一座高大錐形塔。五個塔代表五方佛,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來,四周四幢依順時針代表阿閦如來、寶生如來、彌陀如來和不空如來。

官渡金剛寶座塔由基座、塔體兩大部分組成,基座的平面為正四方型,邊長為10.4米,高4.7米。基座的底部跨空,有東西南北四道券門相通,可過往行人車馬。基座之上,五塔聳立。中央建高16米的主塔,四角配以高8.84米的小塔。主塔宏巨雄偉,小塔小巧玲瓏。主塔與小塔都由須彌座、塔身、塔頸和塔剎組成,但式樣不同,風格迥異。大小塔相映生輝,十分諧調。高聳俊秀的塔剎,簇擁聳立,猶如雨後春筍,爭相破土,形象輕盈俏麗,有一種飛動之美。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官渡金剛寶座塔不僅整體構思意象飄逸,令人沉思遐想。細部的銅鑄石刻也十分精美。無論是主塔須彌座上的五種坐騎動物形象和四角的金剛大力士,還是佛龕中的佛像,雕工都極為精細,無不細膩逼真,活靈活現。銅鑄傘蓋上的手持寶劍、琵琶、珍珠傘、花狐貂等法器的四大天王,以及跨空的塔基頂部中心嵌砌的鑄有九尊佛像的銅質金輪,鑄刻也極為精美,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官渡是藏傳佛教進入昆明地區的登入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築留下了藏式密宗佛塔深深烙印,這鮮明地體現在喇嘛塔式的塔身建築上。後來建造的北京大正覺寺、碧雲寺和呼和浩特慈雲寺金剛塔的塔身都是典型的漢式多層密檐塔,喇嘛塔式塔身的金剛塔全國僅此一例。

官渡金剛寶座塔既浸透著宗教文化的靈光,又洋溢著建築藝術詩意的魅力,給人以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至今,我們已無法知道是誰設計和建造了這一件精美的藝術傑作,史書只記載了倡議和捐資官員的名字,但這座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的石塔,永遠是他們智慧和才華在後人心中樹立的豐碑。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元代,孔子樓也在官渡建立起來,這對官渡子弟讀書習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這裡走出了著名文人王思訓。王思訓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任過江西學政,他曾當過幼年雍正皇帝的老師,康熙帝曾賜他書萬卷。王思訓榮歸故里之後,建賜書堂典藏。至今賜書堂猶存。

到了清代,官渡古鎮在今螺峰、秀英、西莊和尚義4個村子的範圍內已形成洋溢著濃濃文化色彩“六寺七閣八廟”的建築群。這些壯觀的建築與自然風光相融合,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圖,形成了所謂官渡八景,即“古渡漁燈”、“螺峰疊翠”、“雲台月照”、“杏圃牧羊”、“凌雲煙繚”、“滇南草坪”、“金剛夜語”和“筆寫蒼穹”。

官渡古鎮圖片官渡古鎮圖片

當年,走進官渡,只見一望無際的滇池水清波蕩漾,鷗戲魚肥;浩瀚的天空中雲展雲舒,變換無窮。湖邊蘆葦叢中嬉戲著成群的野鳥,螺峰山百株柏樹依山腳層疊至山頂,碧綠層疊。寺廟裡的鐘罄之聲和書院裡朗朗讀書聲透過朝雲暮雨悠悠飄來;高聳的密檐塔和金剛塔直指蒼穹,猶如神人大師揮動大筆,讚美天地,祝福人間。岸邊大片杏樹林中,牧童捉迷藏,玩遊戲,充滿稚氣的歡快;遊客賦詩、飲酒,對奕作樂,笛韻悠揚。街市上車來人往,人頭攢動,每逢廟會期間,不僅市區居民前來參加廟會,鄰縣居民也蜂擁而至。五穀寺西旁草坪空地上,人山人海,熱鬧異常,遠非當時一般市集所能比擬。入夜,渡口燈塔上升起一串明亮的紅色燈籠,引領官船漁舟徐徐駛來;月明時節,雲台宮倒影於常年水清如鏡的水池中,清風拂過,宮影蕩漾;金剛橋上,偶爾傳來金剛竊竊私語。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湖岸線逐步退縮,官渡的自然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老的廟堂建築逐漸陳舊破敗,有的甚至被拆除,著名的金剛寶座塔也沉陷了一米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坑。2001年4月,官渡古鎮文化古蹟搶救工程動工,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各級政府投巨資,將1350噸的金剛寶座塔整體抬升2.4米,並重建了妙湛寺及西塔,修復了孔廟,武廟,賜書堂,法定寺,土主廟,觀音寺,上、下閣樓等古建築。鎮上的傳統民居也在有計畫的修繕,同時,民俗民間文化活動以及傳統風味小吃逐步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在規劃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聯繫著悠久燦爛歷史和光輝未來的古老而又年輕的的新官渡。

旅遊時間

昆明既沒有寒冷的冬天也沒有炎熱的夏天,有“春城”的美稱,屬於溫帶高原型濕潤季風氣候。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的月平均氣溫也不過19℃~22℃,最冷的月平均氣溫6℃~8℃。 昆明一天的溫差很大,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雨季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最好帶件風衣。昆明全年適合旅遊,最好的旅遊時間在3~10月,這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最多的時候,也是水果、鮮花最多的季節,旅遊的收穫當然不會小。

民俗活動

官渡古鎮官渡古鎮

昆明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居住在昆明的26個民族大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節日。苗族的花山節(農曆一月三日);納西族的米拉會、棒棒會;傣族的潑水節;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 打歌節在農曆二月初八,青年男女盛裝跳起“左腳舞”;彝族的火把節,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的時候人們在石林、楚雄、大理舉行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和插花的節日活動等等,使四季到

昆明的遊客都有機會過上獨特的民族節日。下面列舉幾個著名的民族節日: 彝族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傳統的火把節,在石林縣舉行,另外,在文山州境內的眾多彝族人民,雖然他們居住的地方不同,但一年一度最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火把節是一定會舉行的。 據彝族太陽曆說法,日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陽在運行軌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時太陽照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這天當作喜慶的日子。 節日期間,村村寨寨殺雞宰羊,備辦佳肴,這天,男女老少穿上盛裝,聚集到指定的場地,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活動,入夜則點燃火把,人們成群結隊地會聚在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圍坐在篝火旁,載歌載舞,一片歡騰。 彝家獵神節 農曆二月初一至初三 彝家獵神節在九鄉地區舉行,節日期間,彝族人還舉辦各種民間活動,如跳大三弦、月琴舞、霸王鞭,還有對唱情歌、鬥牛等比賽活動。 傳說:關於九鄉彝族獵神節還有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在遙遠的洪荒年代,伏羲、女媧受到天神指引才避免了這場災難,結為夫婦,靠打獵為生,他們生出的骨肉是肉團和血團,於是他們把肉團切成9塊,變成9個兒子,把血團切成10塊,變成了10個女兒。於是,人類才繁衍至今。金殿廟會 農曆一月初九 金殿廟會於在金殿公園舉行,屆時集市上有各式名特土產和風味食品,花園裡群芳爭艷,伴隨大型的民眾文藝活動。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昆明人春遊、賞花、踏青的節日。屆時在西山風景名勝區、觀音山、金殿、動物園等地尤為熱鬧。 撒尼族蜜枝節 農曆二月或十月 蜜枝節是石林縣、彌勒縣請蜜枝神的節日,一種群體性的祭祀活動,反映了母系氏族的遺風。被認為是我們國家唯一的“男人節”。

特別提醒

小貼士: 1.昆明白天的日照較強,最好帶上防曬霜和太陽鏡。還應該多喝點水、多吃水果,防止脫水。 2.昆明有“四季同穿戴”的說法,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兩個極端,是昆明的穿戴特徵,街上經常出現穿什麼季節的衣服都有的現象。 手機 在昆明市內手機信號很清晰,離開市區,問題也不大,除非是在大山背後比如世博園後的金地花園,可能會出現信號斷續的情況。 網咖 昆明到處是網咖,隨處可見。

古鎮交通

到官渡村從昆明站坐31路終點站下到螺峰村:31路沒有官渡古鎮及螺峰村這個站,螺峰村在官渡古鎮旁邊,坐31路到後下車走100米就可以了。

官渡古鎮路線圖官渡古鎮路線圖
官渡古鎮路線圖官渡古鎮路線圖

古鎮美食

昆明官渡古鎮之小吃昆明官渡古鎮之小吃

土主廟旁的李家麥粑粑, 土主廟正對面的眼鏡麥粑粑。涼粉,炸洋芋,烤臭豆腐,木瓜水,醃菜、官渡

粑粑、木瓜果脯等、“尿”泡梨、涼米線、涼麵、涼粉、泡菜、包漿豆腐、小鍋米線、泡雞腳、甜白酒、抓抓粉……

古鎮購物

昆明的手工藝製品非常有名,如昆明牙雕、劍川木雕等。土特產品主要是各種野生菌的乾貨、民族蠟染、扎染等。這裡還是我國著名捲菸———雲煙及紅塔山的產地。

感受古鎮

官渡古鎮古稱“蝸洞”,歷史悠久,是昆明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內分布著較多的古建築、佛寺、閣樓、廟宇、俗稱“六寺、七閣、八廟”,現有國家、省、市、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餘處。

最佳旅遊時間:全年

交通信息

市區乘坐169路、185路、185跨站快線、253路可直達官渡古鎮。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昆明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景點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