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舸

孫舸

孫舸(Gaea SUN, 1968.12~),女,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理學學士,工學碩士,北京實現者社會系統工程研究院(Realizer Beijing Institute of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RISSE)首席資源系統工程專家、人類潛能實驗室研究員,“實現者人類潛能計畫”成員,社會系統工程專家組成員,社會系統工程網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地質礦產系礦床教研室研究人員,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法治系統工程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實現者社會系統工程研究院首席人類潛能研究專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孫舸,1988年10月0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以教學便字[1988]239號函專列招生計畫免試特招進入中國地質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從事科研工作.主要專業領域:人類潛能,地質礦產勘探複雜系統,地球系統科學,決策顧問,東方哲學與宗教等.

人物生平

1976-1987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就讀國小、國中、高中並畢業.
1980年冬天,被國小老師盧兆凌發現具有人體潛能.
1982年,曾在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短期學習人體解剖學,並開始業餘為親朋好友進行人體潛能疾病探測.
1987-1988年,1987年下半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遼寧省地質礦產局、冶金工業部金廠峪金礦等地質單位的支持下開始進行人體潛能地質探礦領域的套用實驗,在河北金廠峪金礦、遼寧關門山鉛鋅礦等礦區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實驗效果,增強了將人體潛能套用到地質探礦領域的信心.遂開始大量從事人體潛能探礦實踐.
1988-1993年,1988年10月0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以教學便字[1988]239號文,決定專列招生計畫,作為特例免試招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礦產系就讀大學本科,並對其成立專門教學指導小組進行地質專業知識的學習及大量人體潛能探礦實驗研究.畢業後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3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系礦床教研室、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專職從事人體潛能探礦研究;並參與(後主持)北京實現者社會系統工程研究院“實現者人類潛能計畫”(Realizer's Human Potantiality Project, RHPP).
2001-2004年,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資源學院能源系攻讀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並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孫舸人體潛能在地質領域套用概況

自1987年底起,孫舸先後與遼寧省地質礦產局、國家黃金局,內蒙古自治區黃金局,華東有色金屬地質勘察局,新疆有色金屬地質勘察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湖南地質勘查局,遼寧有色金屬地質勘察局,安徽有色金屬地質勘察局807地質隊、812地質隊,山西省地質礦產局213地質隊、214地質隊,湖南地質礦產局湘南地質隊,湖南清水塘鉛鋅礦,湖北大冶鐵礦,山西胡家峪銅礦,陝西省地質礦產局漢中培訓中心,河南省南陽地區夏館縣、北京市地質礦產局101地質隊,中國工藝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所屬中國珠寶進出口總公司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礦床教研室、中國地質大學石油系等單位協作開展人體潛能找礦預測及實驗.
10餘年來,孫舸在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山西省、陝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雲南省、北京市等地區的60餘個工作區進行了人體潛能找礦探測實驗.所涉及的探測對象有:金、銀、銅、鐵、黃鐵、鉛、鋅、鎳、金剛石、錳、滑石、綠松石、大理石、地下水、石油、古墓葬等.通過對已知礦床/礦體的對比驗證,孫舸的人體潛能探礦準確率已大大超過通常普查階段鑽探驗證的見礦率.

孫舸人體潛能探礦的部分反饋信息

由於多種原因(主要是體制原因,如大比例礦產圖的保密性,國有礦山的探礦成果的歸屬等),孫舸人體潛能探礦的許多結果尚未得到工程驗證,或者雖已驗證,但信息未能反饋回來.但經過不同地區、不同礦種的百餘次的實驗,通過工程驗證資料、與已知礦床(或礦點)的符合程度、與物、化探異常的符合程度、合作地質部門的評價等驗證方法等,我們認為人體潛能探礦這一方法有較高的準確性,找礦準確率可達50%以上(而傳統普查階段鑽探的見礦率一般為30%左右).
孫舸通過安徽省銅陵地區地形圖進行人體潛能遙感,圈定8個成礦預測區,其中4個與該礦區全部已知礦床吻合,準確率100%.蒙紅花溝某地區遙感,準確率則為85%.
野外實地觀測某砂岩型銅礦床時,孫舸在礦體頂部探槽處觀測深部有上、下兩個礦體且傾向延深大於走向長度,沿傾斜面呈舌狀;下礦體走向長度與傾向延深相近,沿傾斜面呈餅狀;兩礦體均向北傾,上礦體傾角較陡,下礦體傾角較緩.此礦體有鑽孔控制,觀測的礦體個數、礦體形態均正確.唯上、下礦體的傾角相反,應是上礦體緩,下礦體陡,準確率70%左右.
以下是孫舸人體潛能在地質領域套用的部分探測區所在單位反饋信息摘要.
遼寧省地礦局對在遼北鉛鋅礦、遼東金礦、遼南金剛石礦探礦實驗總結
(1) “在1∶500000全省地質圖上預測金礦,圈出18處地區,其中屬於礦床6處,預測靶區9處,新區3處,吻合情況較好.”
(2) “在鉛鋅礦1∶10000地質圖上預測出符地溝地區,與同位素打靶異常區吻合,是地質隊準備進行驗證的地區.”
(3) “在小西溝北山現場,指出的有礦地區,與化探銅、鉛、鋅異常區吻合.”
(4) “在丹東地區1∶100000行政區劃圖上預測金礦時,圈出10處地區,其中屬於礦床3處,金礦化探異常區4處,鉛鋅礦1處(可能含金),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議找礦地區吻合的1處,新區1處,預測比較有效.”
(5) “在汞洞溝金礦現場指出東山有礦,與實際情況吻合.透視礦脈時指出南部有顏色,品位較好,與實際符合.在1∶10000地質圖上預測礦脈時指出21號脈中間應當連起來(圖上未連),現經槽探證實可以連起來.”
(6) “在1∶50000地形圖上預測金剛石礦時,圈出14個成礦有利區域,其中屬於岩管的4個、岩脈2個、異常區(有伴生指示礦物)4個、新區4個,並顯示出第1、第2兩個含礦帶.”
(7) “在實驗實參觀金剛石時,在絨布上有感應,結果找出1小粒鑑定人員丟掉的金剛石.”
(8) “在實地測試30號岩管時,指出金剛石呈E-W向分布,與礦帶分布方向一致;並認為30號岩管呈棗核形,與實際情況符合.”
[遼寧省地質礦產局,1988年08月27日]
遼寧省地質礦產局局長馬元韜高級工程師的評價:
“在金礦區時,透視出地下有坑道,並看出中間不連線,符合實際情況.在尋找隱伏金礦脈時,指出的位置與物探結果吻合.透視已知金礦脈時,形容為1個土豆上切入1把刀,刀上一方有色,一方無色,實際上‘這把刀’正是含金石英脈,有色部位金礦品位高,無色部位金礦品位低.”
[遼寧省地質礦產局局長馬元韜高級工程師:《關於在地質領域上套用“特異功能”可能性的探討》,1988年09月]
國家冶金工業部金廠峪金礦回函鑑定預測成果:
(1) “標本鑑定.在進行標本鑑定時,鑑定出‘驗7號’標本(礦區圍岩)不含金,與實際化驗結果相符;鑑定出‘驗1號’標本、‘驗3號’標本(均為金礦石)在所選標本中品位較高,化驗證明,亦為正確.”
(2) “在1∶5000的礦區地形圖上,不足2小時,圈出11處礦化異常區.經與現有的礦區地質圖對比,證明其所圈異常區總體走向與礦體實際產狀一致,有5處異常區準確對應於礦體內;另有1處位於礦體之延伸方向上,過去礦區尚無工程地質投入,但目前民采正在摸索採礦中;還有2處異常區對應著礦體周圍的脈岩,該脈岩在我礦含礦性極不均勻;只有3個異常區對應在山頭附近,可作為今後我礦地質工作的靶區.”
(3) “在255中段坑道口外約15米處,判斷出坑道內部的走向方向,並指出了坑道的終止位置,還認明該坑道在山頭另一側亦有出口,並在實地從幾個坑口中指出了對應的坑口.經與實測坑道圖件對照,證明其所指位置與現場實際完全相符.”
“通過以上幾項試驗結果驗證,我們認為利用特異功能進行地質找礦前途遠大,可作為今後地質找礦方法的途徑之一,也是大有作為的.”
[國家冶金工業部金廠峪金礦,1989年07月10日]
武漢鋼鐵公司礦山部的回函:
“孫舸在大冶、靈鄉地區共有27個室內及室外測試驗證點.這些點中,比較正確結論有10個,約占37%;一般情況的11個點;有誤的4個點;待進一步驗證的有2個點.
對鐵礦找礦導向有一定正確性,對含鐵的流紋岩體也有一定反應.
對工程地質狀況反映較好……
對找水是第一次嘗試,感應良好,功能感應同工程水地分析基本吻合.”
[武漢鋼鐵公司礦山部,1989年12月05日]
湖南衡陽市清水塘鉛鋅礦井下預測6處已驗證3處有礦:
“小孫在井下紅旗坑6處摸礦,現已驗證了3處.
(1) 906S礦脈產狀確實是往北西傾(六中段以下);
(2) 12-306北左邦內確有一條礦脈,脈寬在2米以上,含礦較好,但不知走向延長會不會長;
(3) 1106東穿又打到一條盲礦脈,品位較好,目前正在進行SN追索.對此人們對特異功能找礦有進一步認識.”
[湖南省衡陽市清水塘鉛鋅礦補勘辦曾毓松工程師,1991年06月01日]
國家冶金工業部華東地質勘查局812地質隊反饋預測效果:
“在銅官山地區劃圈16處,其中礦化點(含正在工作的已知礦點)7處,化探異常點3處,其它點情況不明.
紆橋—茅坦地區劃圈12處,其中正在工作的見礦點有2處,其它點情況不明.”
[國家冶金工業部華東地質勘查局812隊地質科,1991年07月11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湖南地質勘查局反映預測效果,其中一處礦體產狀與事實相符,一處有礦化,一處2孔見工業金礦體:
“1990年鄭老師帶孫舸同學來湖南進行特異功能找礦預測,經過91年對部分預測區用鑽探工程驗證,取得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其中宜章田尾李家塘銀礦產狀、延伸與預測結果一致;鄰近的苦株山打到多金屬礦化;常寧鷹角嶺預測金礦,已有二個孔打到具工業價值的金礦,工作仍在進行中,專此相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湖南地質勘查局張宗余工程師,1992年01月14日]

孫舸人體潛能探礦方法和特點

孫舸人體潛能探礦的工作程式可概略分為4個階段,一般採用以下2類方法:
(1) 遙感探測
遙感探測,系指孫舸在地質圖片(包括地形圖、地質圖、剖面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等)上,憑藉指定目標礦石,運用特意感知功能(包括手或特異視覺系統)掃描地質圖片,以掃描過程中所接收的同一性手感信號或其它特異視覺信號為依據,標示礦化帶(或礦點)的方法.
這一方法的特點是:不去實地現場,只須準備要遙感礦種的標本,便可在圖上標示出礦化異常區.與物、化探異常區類似,它標示的只是1個異常的範圍,並不代表礦體的形態或產狀等.
實驗前,先準備好所需圖件和標本.圖件一般採用地形圖,沒有地形圖也可用其它圖件代替.之所以要求使用地形圖,主要是避免心理暗示,提高遙感的準確性.因為如果用地質圖,難免要受圖上所標地質特徵的暗示性影響.
圖件比例尺的選定,視礦種和礦床類型而定.對於一般礦種,且礦區之間距離相當遠時,選用1∶10000比例尺圖,這樣圈定的礦化異常區位置比較準確,而且不易遺漏.對於連續分布的貴金屬(如石英脈型Au礦化帶)、層控型礦床(如層控型鉛鋅礦床)分布區,則宜採用1∶50000比例尺圖,否則因礦化強弱地段界限不明顯在礦區最密集地段造成漏礦現象.
標本規格不限,但不宜過小.標本應當儘量選用品位、礦物組合、結構、構造能代表要圈定預測區的同類型標本,因為目前尚不能認定感應標本時獲取的信息一定是單個元素的信息.
(2) 實地探測
實地探測,系指孫舸按照要求,在現場(如地表、坑道等處)進行實地感知,根據感知過程中腦中呈現的直觀圖像,來描述有無礦體及礦體地質特徵、空間分布規律等的方法.
這一方法的特點是:可在實地較為細緻地觀測並描述礦體的形態、產狀、顏色、簡單的結構、構造及圍岩特徵.但目前這一方法主要還是對所觀測礦體進行定性描述,定量描述尚不夠準確.

孫舸對特異探礦與常規勘探關係的認識

人體潛能探礦與常規地質科學技術的緊密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是人體特異功能探礦研究的方向.
相對人體潛能探礦而言,常規地質科學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在其豐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積極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客觀性、確定性和先進性,表現在地質理論的豐富和地質技術的多樣性等方面,如:大量新概念、新理論的提出,及航空遙感、地球資源衛星圖像處理,高精度航磁技術系統等高新探礦技術的套用,已建立起了一套適用的、高效的綜合探礦方法.但在許多方面要付出較大成本,而且仍無法對所有地質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
人體潛能探礦成本低、效率高,在常規地質技術尚難以涉足的領域可以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如:在盲礦體尋找中,當礦體與圍岩物性差異不明顯(如石英脈型金礦),或具有相似物性參數的不同礦種(如地下水、煤和金屬硫化物礦體均為低電阻)時,物探具有多解性,給工作帶來困難,而人體潛能探礦效果則相對較好.
錢學森等提出的“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 ,是指在研究和套用中,將科學理論、經驗知識和專家判斷力相結合,提出經驗性假設(判斷或猜想),而這些經驗性假設目前尚不能用嚴謹的科學方式加以證明,往往是定性的認識,但可用經驗性數據和資料以及幾十、幾百、上千個參數的模型對其確實性進行檢驗,而這些模型也必須建立在經驗和對系統的實際理解上,經過定量計算,通過反覆對比,最後形成相對成熟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就是我們在現階段認識客觀事物所能達到的最佳結論,是從定性上升到定量的認識.
綜合集成法的目的是:將具體學科的科學理論、實證性數據以及獲取和處理數據的方法、人的經驗結合起來,在現有的、可能的條件下,形成“大成智慧”,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認識事物的整體優勢和綜合優勢.
在人體是1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s)的框架下,應當將地質科學理論知識、地質技術及數據、地質專家的經驗及判斷,以及人體潛能探礦綜合起來,從一些初步的實驗或套用構想出發進行探索.如:讓特異功能者學習地質理論知識,增強其專業素質;將特異功能人的探測結果與物、化探資料相結合、相印證;讓特異功能者與地質科技人員合作,進行對已知地質現象的觀測等,都是人體潛能和常規地質的綜合集成.
“實現者人類潛能研究計畫”從系統工程的理論和觀點出發,通過對人體潛能探礦和常規地質科學技術的綜合集成,實現它們的優勢互補.在現有的、可能的條件下,提高地質工作的整體可靠性.
人體潛能探礦,是1種非常規的特異方法.所以,可以將孫舸人體潛能在地質領域的勘查探礦方法看作是在常規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基礎上,通過與(綜合集成的)常規地質探礦方法的進一步綜合集成、擴展形成的新方法.
目前,由於人體潛能感知功能具有明顯的個人性和主觀性,也可以將人體潛能感知結果併入廣義的“專家經驗”之列.這樣,也就可以將含有人體潛能的綜合集成法,納入原有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體系之中.

學術論著(含合作)

◆ 孫舸:《人體潛能探礦實驗階段報告》,中國地質大學優秀專科畢業論文,1991年.
◆ Gaea SUN, A Mid-term Experimental Report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in Mineral Prospecting, The Excellent Sub-undergraduate Thesi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91.
◆ 孫舸:《人體潛能探礦方法初探》,中國地質大學本科畢業論文,1993年.
◆ Gaea SUN, A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s of Human Potentialities in Mineral Prospecting, A Bachelor’s Thesi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93.
鄭錦城、林新多、孫舸(國家教育委員會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武漢):《略談“特異功能找礦”》,北京:《地質科技情報》,第10卷第2期,1991年06月,第63~66頁.
◆ ZHENG Jin-Cheng, LIN Xin-Duo & SUN Ga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matic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P.R.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Extrasensory Potentialities (PSI/ESP) in Mineral Prospecting,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Vol. 10, No. 2, Beijing, June, 1991, pp.63~66.
◆ 孫舸:《綜合集成的油氣勘探系統工程架構》.

相關報導

張立公:《人體潛能正悄悄地走進找礦領域──孫舸人體特異功能找礦目擊記》,原載南京:《地勘報》,1990年10月25日,第4版,華東有色金屬地質勘察局主辦.
◆ ZHANG Li-Gong, The Innovation of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PSI/ESP) into the Field of Mineral Prospecting; An Eyewitness of Gaea SUN’s Prospecting Experiments via PSI/ESP,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 monthly newspaper compiled by East China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lic Geology Survey, Nanjing, China), October 25, 1990, IV.

孫舸《人生銘》(LIFE IMPRESA: Gaea SUN)

【來自“實現者人生系統工程計畫”的鄭重建議(A solemn advice from REALIZER’s Project for Life System Engineering):每個追求完美人生的人,都應當將其姓名設計/詮釋為能夠時刻用於自己人生系統工程(Life System Engineering)整體觀控的集成哲理模型——“人生銘”(Life Impresa).擁有對象導向的泛化“人生銘”(generalized Life Maxim),可以有效地幫助您在接觸到自己姓名的任何時候,習慣而自覺地意識到自己人生整體的基本準則,並時刻據以評價自己人生的生存-發展狀態,從而科學地、積極地、持續地思考和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
◆ 孫(名稱/屬性/操作)
“孫”=“子”+“系”=“你是”.
◆ 舸(名稱/屬性/操作)
“舸”為形聲字,從舟,可聲.本義大船,亦引申泛指船.《方言》第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行船不可離水;若為帆船,還須巧借風力而行;水與風皆為大自然的力量.
 憑藉大自然力量遠航之船.
◆ 孫舸(名稱/屬性/操作)
 你應當是善於巧妙利用大自然的偉航行之船.
 超凡理想:時刻銘記你應當是運用自然力量、宇宙力量的遠行者,以超常的智慧和行動抵達超凡的人生彼岸.

與詩人海子

孫舸系詩人海子(查海生)之生前好友.海子對孫舸的實驗極感興趣,並多次與孫舸等探討人體科學、《道德經》、古印度經典《薄伽梵歌》及藏傳佛教,但卻在1989年自殺前所寫數封遺書中將孫舸列為對其施加精神控制的迫害者,在燎原的《海子評傳》(修訂版)中對此有詳細分析.

Gaea SUN

Gaea SUN (1968.12~), born in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 R. China; Bachelor of Science,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Chief Expert on Resource System Engineering, Realizer Beijing Institute of So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RISSE); Director, Realizer's Human Potentiality Project (RHPP); Member, Expert Group on So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EGSSE); Member,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Network of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 former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Somatic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ormer special research fellow, Center of Legal System Engineering, Central Leadership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CLIOPAL); former Chief Expert on Human Potentialities, Realizer Beijing Institute of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RISSE).
Her main Specialty Field: human potentialities / parapsychology PSI, geologic and mineral prospecting, complex system, geosystem science, decision consultant,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t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1987, applying her extrasensory potentialities, Gaea SUN was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xperiments arranged and supported by China Academy of Geosciences,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Liaoning Province, National Ministry of Metallurgic Industry etc. The results from her prospecting experiments in the target regions, such as Jinchangyu Gold Mining District (directly under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Metallurgic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and Guanmenshan Lead-Zinc Mine in Liaoning Province, turned out to be exhilarating and inspiring. Encouraged by such practical achievements, she took the confidence and proceeded to perform a great many substantial mineral prospecting experiment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According to No.239 Official Document (1988) ratified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empted from routine examinations, she was exceptionally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in a special recruiting plan. A specialized tutorial education group was constructed to teach her geological expertise, and to arrange a large number of prospecting experiments on her. She graduated as a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he summer of 1993. Serving for the Teaching & Research Sec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s a member of Institute of Somatic Science, proceeding full-time research of the ESP application in mineral prospecting; taking part in the “Realizer’s Project For Human Potentialities (RPHP)”. Read for master's degree on the specialty of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in Energy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She graduated as a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in 2004. Add.: REALIZER BEIJING INSTITUTE OF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P.O.Box 8066, Beijing 100088 P.R.CHIN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